蒼天般的阿拉善,再一次迎來它的高光時刻。
北京時間2025年11月14日16時40分,搭載着神舟二十號航天員乘組的神舟二十一號載人飛船返回艙安全降落在位於內蒙古阿拉善盟額濟納旗境內的東風着陸場,返回艙艙門打開後,醫監醫保人員現場確認神舟二十號乘組航天員陳冬、陳中瑞、王傑身體狀態良好。
至此,我國載人航天工程的第15次載人飛行任務,畫上圓滿句號。
神舟二十號乘組3名航天員在軌駐留204天,刷新了中國航天員單個乘組在軌駐留時間最長紀錄,期間完成了4次出艙活動和多次貨物進出艙任務,在地面科研人員密切配合下,完成了涉及微重力基礎物理、空間材料科學、空間生命科學、航天醫學、航天技術等領域的大量空間科學實(試)驗。
天地共證,英雄榮歸。中國航天又一次以完美的歸航,在遼闊的戈壁上,續寫了問鼎蒼穹的嶄新篇章。
天地同心護歸途
11月14日12時許,冬日暖陽沐浴下的東風航天城一片忙碌。指定區域內,完成編組的媒體車隊整齊列陣,車輛與人員整裝待發。隨着領隊一聲令下,浩浩蕩蕩的媒體車隊駛出東風航天城,向着東風着陸場預定區域全速進發。
此刻,神舟二十號航天員乘組正在為返回地球家園做著最後的準備。
英雄歸程,&&萬里山河。而這一次,尤其特殊。
11月5日,中國載人航天工程辦公室發布消息稱,神舟二十號載人飛船疑似遭空間微小碎片撞擊,正在進行影響分析和風險評估。為確保航天員生命健康安全和任務圓滿成功,原計劃11月5日實施的神舟二十號返回任務推遲進行。
消息傳來,無數國人的心為之揪緊。航天員的安危牽動着億萬人心,大家紛紛在網上留言祈禱,隔空守望:“英雄,一定要平安歸來!”
祖國不會讓為國出征的英雄冒任何風險。
從神一到神五再到神二十,從無人飛行到單人單天飛行再到多人長期駐留,任務在變,挑戰在變,但確保每一位為國出征的英雄平安歸航,是祖國始終不變的守護。
返回任務推遲後,工程秉持“生命至上、安全第一”的原則,立即啟動應急預案和措施,組織對神舟二十號載人飛船全面進行倣真分析和試驗及安全性評估,研究神舟二十號航天員乘組返回實施計劃,各系統嚴格按流程開展各項測試和聯調聯試,組織關鍵産品狀態判讀和質量確認,並組織開展神舟二十號航天員乘組返回綜合演練,確保以最飽滿的狀態、最昂揚的鬥志、最充分的準備迎接英雄凱旋。
作為多次參與回收任務的一支重要力量,額濟納旗人武部自受領任務以來,有針對性組織開展了駝兵分隊、無人機分隊、越野車分隊、摩托車分隊強化訓練,嚴格落實搜救處置原則,確保各分隊在特殊條件下能順利完成既定任務目標。“我們匯聚多方力量參與保障,動員基層人武部專武幹部、護航神舟民兵分隊、牧民哨兵、情報員和重要點位牧戶1000餘人參與搜救任務,全力保障航天英雄安全返回額濟納。”額濟納旗人武部文職助理員王聰&&。
天地列陣,待英雄返航!此刻,一場搜救大戰已然打響。空中搜救分隊、地面搜救分隊,紛紛向預設待命點機動。
“第一次落點預報……”“第二次落點預報……”“第三次落點預報……”越來越精準的落點預報,一次次傳到廣袤的東風着陸場,牽動着回收現場每個人的心跳。
訓練有素的空中、地面搜救力量聞令而動,一張空地立體式搜索“大網”迅即以預報坐標為中心收攏。
16時40分,電台廣播傳出聲音:“返回艙着陸。”媒體車內頓時一片歡騰。一位多次報道神舟任務的老記者,摘下眼鏡,聲音帶着難以抑制的顫動,感慨道:“回來了,終於都平安回來了!”
星河遠征載譽歸
17時12分,當記者一行趕到東風着陸場返回艙着陸區域時,神舟二十一號載人飛船返回艙已靜臥於戈壁懷中。銀灰色的艙體在烈日下泛着光澤,側面清晰可見穿越大氣層時留下的灼痕。返回艙兩側矗立的五星紅旗和額濟納東風着陸場場旗在風中獵獵作響,工作人員正進行着各項處置工作,現場莊嚴而有序。
17時21分,神舟二十號航天員陳冬、陳中瑞、王傑全部安全順利出艙,健康狀態良好。
第一個出艙的是指令長陳冬,他在接受總台記者採訪時説,乘坐神舟二十一號飛船回家,很踏實。人類探索太空的道路並不平坦,充滿了困難與挑戰,這也是我們為什麼要走這條路。這次任務是一次鍛煉,更是一次考驗,很自豪我們圓滿完成了任務,中國航天經受住了考驗。
作為首個在軌駐留時間超過400天的中國航天員,陳冬已累計完成6次出艙活動,成為目前在艙外執行任務次數最多的中國航天員。
“在我們乘組一心、天地一體的密切配合下,圓滿完成了所有的工作項目,完成了黨和人民交給我們的任務,我感到特別開心,特別幸福。宇宙無垠,但因無數人的堅守而溫暖,感謝所有默默奉獻的航天人,感恩祖國母親讓我圓夢太空,祝福偉大的祖國更加繁榮昌盛。”第二個出艙的航天員陳中瑞動情地説。這位“80後”,從小就喜歡武俠小説,心中有個“武俠夢”。他曾説:“能夠將個人夢和中國夢、航天夢緊密相連,自己也是幸福的。”此刻,正是他的圓夢時刻。
“這次飛天之旅不僅是一次圓夢之旅,而且是一段充滿挑戰與艱辛的成長歷程。我想對所有關心和支持我的人&&感謝,我深知這份成功與榮譽凝聚着全體航天人的努力與智慧,而且代表着國家在航天方面的巨大進步。太空探索永無止境,未來我將繼續投身於這份偉大的事業,為太空探索貢獻自己的力量。”第三個出艙的航天員王傑對下一次飛天之旅充滿期待。
6個多月前,王傑作為首個執行飛天任務的內蒙古籍航天員踏上了逐夢星河的偉大征程。如今,他載譽而歸,向祖國和人民復命。
在王傑的家鄉巴彥淖爾市烏拉特前旗,親友們早早守候在電視機前觀看直播。看著兒子平安落地,王傑的母親淚流滿面。
“王傑是我的兒子,也是國家培養出來的棟樑,也是國家的兒子。”為慶祝兒子回家,她專門準備了王傑愛吃的燉羊肉,還特意穿了一件紅衣服。
“今天像過年一樣高興!”王傑的母親説。
接英雄們回家,註定是一場萬眾一心的團結協作。
當3名航天員安全抵達地球家園,這一刻,舉國歡騰。五湖四海屏息凝神的目光化作如潮的祝福,在網絡上匯聚成一條溫暖的星河。從雪域高原到東海之濱,從北國風光到江南水鄉,千千萬萬的聲音匯成同一句:“歡迎英雄回家!”
出艙後,3名航天員在工作人員的護送下,被送上各自的醫監醫保車。在車上,航天員完成了初步的身體健康狀況檢查,吃上了返回地球後的第一頓熱飯,包括紅燒牛肉拉麵加煎蛋、羊肉湯,還有饅頭、花卷、小米粥、番茄牛腩、拍黃瓜、鹹菜,水果有葡萄、柚子、小西紅柿等。
神舟二十號航天員的成功返回,不僅是中國航天事業的又一座豐碑,更是每一個中國人共同的驕傲。我們為航天員們的平安歸來而欣慰,為科技強國的堅實步伐而振奮,為中華民族向星辰大海邁出的每一步而熱血沸騰。
不久前,加快建設“航天強國”被明確寫入“十五五”規劃建議,清晰地標定在了我國未來五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的路線圖上。
站在“十四五”收官在即、“十五五”蓄勢待發的歷史交匯點,中國航天奏響新的樂章。
星河漫漫,征途不止。
中國航天的下一個輝煌,已經在路上。(記者 康麗娜 王智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