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初以來,莫力達瓦達斡爾族自治旗(以下簡稱“莫旗”)以招商引資為引擎、以線路培育為脈絡、以品牌創建為核心、以宣傳矩陣為紐帶、以文旅融合為根基的全方位布局,“莫力達瓦”從地域名稱升級為兼具文化辨識度、消費吸引力的文旅IP符號。今年1至9月,旅游人次130.25萬,同比增長6.98%。
招商引資賦能 激活産業升級新動能
項目是産業發展的基石,莫旗精準錨定文旅産業提質需求,通過定向招商、場景化投資邀約等模式,為文旅發展注入源頭活水。依託達斡爾民族園、尼爾基水庫、騰克民俗村等核心文旅資源,組團赴北京、天津、黑龍江等地開展招商推介,與螢火星空(天津)文化傳播有限公司簽署戰略合作框架協議。該公司計劃分兩期投入2500萬元,對原文化館進行改造升級,打造集地域民族文化與電影藝術於一體的創新IP影院,同步開展文創産品研發設計,項目預計2026年3月投運。
冬季旅游短板加速補齊,今年1月25日,總投資1200萬元的達斡爾民族園滑雪場正式運營,通過專業滑雪道建設、配套服務設施升級、特色場景打造,填補了冬季旅游業態空白。夜間消費場景持續豐富,莫旗哈尼卡酒店有限公司投資200萬元打造的哈尼卡不夜城,以特色美食為核心,滿足了游客夜間消費需求。為提升招商吸引力,莫旗精選10個優質文旅項目,委託呼倫貝爾市融媒體中心製作旅游招商引資宣傳片、招商項目冊,全方位展現産業發展潛力。
精耕線路産品 構建業態融合新生態
立足深厚的文化底蘊與豐富的旅游資源,莫旗精心規劃線路布局,優化産品供給,讓文旅體驗更具層次感、吸引力。整合歷史文化、非遺文化、紅色文化等核心資源,推出“莫旗紅色游”“莫旗鄉村游”“莫旗水陸游”等5條精品線路;加強區域協同聯動,推出“曲棍傳情·篝火連心——莫旗鄂倫春旗自駕旅游環線”等3條聯動線路,形成涵蓋游覽點位、業態體驗、特色美食、住宿購物等要素的完整旅游攻略體系,為游客提供一站式出行參考。
堅持以游客需求為導向,聚焦不同群體消費偏好,重點打造“景區聯動+特色住宿+沉浸式體驗”差異化産品組合。以達斡爾民族園、騰克達斡爾民俗村為核心,持續升級沉浸式非遺體驗項目,培育特色民宿集群,讓游客深度感受民俗風情。深化“旅游+文創”融合發展,2025年投入近200萬元用於文創産品開發,主動融入伊敏河基礎設施、文旅長廊建設,打造“莫力達瓦好物”文創産品一條街,通過文創展銷、農特産品售賣、旅游諮詢等服務,承接呼倫貝爾大草原區域公用品牌流量,推動文旅産業向高質量轉型。
聚力品牌創建 打造文旅體商新高地
以品牌創建為抓手,莫旗不斷探索文旅體商融合發展新模式,持續提升區域文旅影響力。深度融入“歌游內蒙古”區域文化旅游品牌建設,提升“融合之路”文旅品牌美譽度,第四屆曲棍球競技非遺傳承暨文旅體商融合發展大會,多&&直播吸引212.76萬人次觀看。串聯文化賽事與群眾活動,先後舉辦歌游內蒙古——莫力達瓦“鄉春”魯日格勒舞蹈大賽、兩省四地書畫聯展、攝影展、兩省六地廣場舞展演等11場特色群眾文化活動,構建“非遺傳承+賽事競技+文旅融合+商業促銷”發展模式,全力打造文旅體商融合標杆。
緊抓高質量發展窗口期,打造文旅品牌標杆。依託文旅部2025年全國秋季“村晚”示範展示點資源,以秧歌、腰鼓等特色元素,精心創編節目,打造漢古爾河鎮額爾根淺村“村晚”,塑造兼具“鄉土味、文化韻、歡樂情”的年度鄉村文化盛事,進一步夯實文旅品牌的群眾基礎。
多維宣傳發力 拓寬IP傳播新路徑
構建“線上+線下+自媒體”立體宣傳矩陣,全方位拓寬文旅IP傳播渠道。年初以來通過微信視頻號、抖音等&&發布文旅宣傳視頻51條,累計瀏覽量突破100余萬人次,以生動直觀的形式展現莫旗文旅魅力。線下精準對接客源地,先後組織50餘人次赴哈爾濱、北京石景山區、上海等地開展8次宣傳推廣活動,圍繞“北疆文化神州行”“跟着賽事去旅行”兩大主題,通過文藝演出、産品展銷、文旅推介等形式,將莫旗的文旅産品、農特産品、文創産品帶到客源地,持續擴大品牌全國影響力。
緊抓熱點話題賦能宣傳,以曲棍球賽事為核心,聯動融媒體官方&&、自媒體達人、外邀嘉賓,圍繞“吃住行游購娛”六大旅游要素發布宣傳信息92條,實現體育賽事、文化傳承、旅游産品與商業發展的有機融合。聘用10位自媒體達人為2025年文旅推薦官,借助自媒體流量優勢,讓莫旗文旅IP走進更廣闊的消費市場。
深化文旅融合 繪就莫旗文旅新圖景
錨定文旅融合核心目標,莫旗從非遺保護、賽事賦能、企業扶持、精品創作、文化惠民等維度發力,夯實文旅體商融合發展根基。強化非遺資源建設,《達斡爾傳統柳編》《達斡爾族服飾》被列入自治區級第八批非物質文化遺産代表性項目新增項目和拓展項目,3位傳承人入選第六批國家級非遺代表性傳承人,為文旅融合提供了核心內容支撐,為後續開發非遺研學、非遺文創等文旅産品奠定了基礎。
借力藝術賽事提升品牌價值,莫旗代表隊在呼倫貝爾市廣場舞大賽中斬獲特等獎,莫旗烏蘭牧騎代表呼倫貝爾市參加第十屆烏蘭牧騎藝術節榮獲團體銀獎,以高水平民族藝術展演促進跨地域文化交流。聚焦文創企業發展需求,通過政策對接、資源整合,為4家文創企業破解資金短缺、規模較小的發展瓶頸,助力企業研發更多特色優質文創産品。
深耕文藝精品創作,投入42萬元打造歌舞劇《繩結》,後續將繼續進行劇本、舞蹈、音樂的創作與打磨;在2025年呼倫貝爾(莫力達瓦)首屆男子曲棍球國際邀請賽、2025年全國青少年U系列男子組曲棍球錦標賽期間,舉辦5場《忠實的心》烏蘭牧騎專場晚會,以音樂、舞蹈、非遺展示等藝術形式,吸引3390名觀眾現場觀看,為文旅體驗注入深厚文化內涵。紮實推進文化惠民服務,開展“百團千場”“進景區”等基層文化演出、送戲下鄉,舉辦各類線上線下閱讀推廣活動,將優質文化資源延伸至基層一線、景區場景,實現“文化惠民”與“文旅賦能”的雙向貫通。(李金梅 郭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