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蒙草生態參與完成的科研項目“黃土丘陵溝壑區‘三北’工程建設理論與林草植被配置技術”獲內蒙古科學技術進步獎二等獎,該項目由內蒙古農業大學、水利部牧區水利科學研究所、內蒙古自治區林業科學研究院、自治區林業和草原工作總站等單位共同完成,為破解黃土丘陵溝壑區土壤幹化、植被生存困難等生態難題提供了新方法。
在“三北”工程攻堅戰中,黃土丘陵溝壑區主要分佈在“幾字彎”片區,每年有大量泥沙流入黃河,是阻擊水土流失的主戰場之一。
這種地形往往林水矛盾突出、土壤幹化嚴重,治理困難。
怎麼才能破解治理難題,保障治理成效長期、可持續?
關鍵在於草種選擇、配套技術創新,科研團隊系統構建了“以水定綠”的林草工程建設三級分區與適水型修復理論,解決了“該種什麼”的問題。優選出蒙古蕕、互葉醉魚草、沙地柏等兼具生態與經濟價值的樹種、適生草種,豐富了治理選擇。

為了提高困難立地條件下適生草種、樹種的存活率,研究團隊研發出生物菌劑、微生物肥料等新型材料,為當地植被恢復提供關鍵物質支撐,形成衰退灌木防護林平茬復壯技術、低質低效防護林提質增效技術、水土保持林營造對位配置技術體系,解決了“該怎麼種”的問題。

小流域林果水草田果複合經營模式。
團隊創建的黃土丘陵溝壑區林果草牧融合模式,已在鄂爾多斯市、呼和浩特市推廣應用102.76萬畝,為“三北”工程建設提供了重要科技支撐。(常青)
【糾錯】 推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