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冬的晨曦穿透薄霧,灑向赤峰市敖漢旗科爾沁沙地南緣,一排排藍色光伏板如整齊列隊的“能源衛士”,在沙地上緩緩鋪展。板下,沙打旺的綠意依稀還在,紫花苜蓿的根須深插泥土,曾經漫天黃沙的貧瘠土地,如今被層層綠色包裹,涌動着生機與活力。這是敖漢旗敖潤蘇莫蘇木15萬千瓦光伏電站繪就的生態新圖景。
近年來,敖潤蘇莫蘇木錨定“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理念,打破傳統治沙模式局限,探索出“光伏治沙”這一創新路徑,讓清潔能源生産與生態修復在沙地上實現“同頻共振”。
2020年,15萬千瓦光伏電站啟動建設,歷經2年攻堅,於2022年實現全容量並網發電,為沙地治理注入“能源動力”。項目建設中,不僅在浩瀚沙地上搭建起48組光伏陣列單元,安裝30余萬塊光伏組件,構建起規模化清潔能源生産基地;更同步推進了生態修復工程:累計鋪設草方格沙障6534.2公里,為沙地穿上了“防護衣”,有效固定流沙;飛播沙打旺、紫花苜蓿等優質牧草434.04公頃,栽植檸條13萬株,林草成活率高達95%。為當地畜牧業提供了優質飼草,形成了“光伏發電+牧草種植+畜牧業”的良性循環。
如今,該電站年發電量穩定達3億千瓦時,實現産值近億元,實現“治沙、發電、增收”三重效益。(記者 李國萍 通訊員 劉忠友)
【糾錯】 【責任編輯:徐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