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生為本 共享幸福——推動高質量發展的內蒙古實踐- 新華網內蒙古頻道
新華網 > > 正文
2025 11/13 09:30:35
來源:內蒙古日報

民生為本 共享幸福——推動高質量發展的內蒙古實踐

字體:

  在家門口就業,勞動者吃上技能飯;多層次社會保障體系,織密民生安全網;精心呵護一老一小,讓夕陽更紅朝陽更美……

  內蒙古始終堅持在發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在就業、社會保障、特殊群體關懷等方面,&&了一系列切實可行的政策措施,不斷改善人民生活、增進人民福祉。

  如今,群眾臉上洋溢着的幸福笑容,便是對內蒙古深耕民生領域最好的回應。這一張張笑臉,也是內蒙古精心擘畫幸福生活藍圖的生動寫照,見證着內蒙古在民生建設道路上的堅實步伐 。

   穩根基,織密織牢保障網

  “人社部門舉辦的技能培訓班,讓我找到了滿意的工作,技能增收的信心更足了。”包頭市昆都侖區的劉佳在家門口就業,如今的生活讓她感到未來可期。

  今年以來,內蒙古開展各類招聘會3096場,提供崗位139.53萬個次,滿足不同群體就業需求。

  這是內蒙古千方百計穩就業的生動縮影。近年來,內蒙古深入實施就業優先戰略和積極就業政策,從崗位開發、技能培訓、就業援助等方面綜合施策,推動實現更加充分更高質量就業。

  “十四五”以來,一組組數據如同一串串美麗的音符,奏出了促就業工作的鏗鏘之音。

  全區城鎮新增就業103.8萬人,每年保持在20萬人以上;農牧民工轉移就業規模每年保持在240萬人以上;城鎮失業人員再就業46.7萬人,就業困難人員就業31.8萬人,零就業家庭始終保持動態清零。

  建成“家門口”就業服務站1052個、零工市場和零工驛站153家,全面開展用工需求對接、技能培訓等服務,讓更多勞動者在“家門口”就能找到滿意的工作。

  民生關乎民心,社會保障更是重中之重。內蒙古不斷擴大社會保險覆蓋面,穩步提高待遇水平,民生安全網越織越密、越扎越牢。“十四五”期間,全區基本養老保險、工傷保險、失業保險參保人數分別增長204.9萬人、53.7萬人、65.2萬人,基本養老保險參保率從“十三五”末的82%提高至95.1%。

  保健康,優質醫療在身邊

  不久前,內蒙古婦幼保健院上演了一場驚心動魄的危重孕婦搶救戰,在醫護人員多學科協作的努力下,成功將“心衰+肺栓塞”孕婦從死亡線上拉了回來。這彰顯了內蒙古危急重症救治體系的快速響應能力,多學科協作的高效與精準,為危重患者築牢了堅實的生命防線。

  讓群眾在“家門口”享受優質醫療,是內蒙古醫療衞生事業持續進步的生動實踐。“十四五”以來,內蒙古公共衞生服務體系不斷建立健全,醫療衞生資源明顯增加,人民健康水平持續提高。

  提升醫療服務能力的同時,內蒙古持續增進人民健康福祉:5年來,內蒙古集中帶量採購藥品1073種、醫用耗材67類,累計節約醫藥費用209億元;城鄉居民基本醫療保險財政補助資金提高到670元,普通門診報銷支付比例不低於50%,住院統籌支付比例提高至70%左右;執行新版國家醫保藥品目錄藥品總數達3159種,落地執行立項指南29批3786項醫療服務價格項目……通過織密“基本醫保+大病保險/大額醫療費補助+醫療救助+商業補充保險”多重保障網,讓群眾在“家門口”看病的底氣更足、顧慮更少。

   優服務,為民辦事不打烊

  清晨,位於烏蘭察布市集寧區的億利東方常青校區大門打開,“老師好!”一聲聲稚嫩的童音響起,教師李江潮和同事們綻出笑容,迎接孩子們的到來。

  這5年,李江潮迎來了許多新同事:現在億利東方常青校區的教師,本科及以上學歷的有100人左右。學校的課程內容也更加豐富了。為了學生們的身心健康,學校在大課間融入籃球操、圓圈舞等,許多孩子變得更加樂觀開朗。

  “十四五”以來,這樣的教育提質場景在內蒙古各地不斷涌現。內蒙古通過公開招聘、人才引進、特崗計劃等多種渠道補充4.8萬餘名新生力量,為基礎教育提供有力保障。實施“國培計劃”“職業院校教師素質提高計劃”,培訓教師11.4萬餘人次。

  初冬時節,鄂爾多斯市烏審旗烏審召鎮浩勒報吉村的“幸福小院”,回蕩着老人的歡聲笑語。

  這個內蒙古農村養老創新實踐典範,以“家門口”互助養老為切入點,探索“自助+互助+資助”農村養老服務模式,讓農村老年人實現“離家不離村,離親不離情,養老在鄉村,享樂家門口”的美好願望。

  “一老一小”事關千家萬戶,更是民生大事。近年來,內蒙古以構建多元化養老服務為重點,以建設國家兒童友好城市為契機,用心用情托起“一老一小”幸福事業。全區建成各類養老服務機構619所、居家社區養老服務機構(設施)1685個,多種形式長者餐廳和老年健康設施加速普及;集中、分散供養孤兒生活保障標準連年提高;農村牧區留守兒童和困境兒童關愛保護體系、特困人員供養制度不斷完善。

  高水平公共服務供給,是滿足人們對美好生活嚮往的重要途徑。“十四五”以來,內蒙古人社46項權力中的32項實現下放,34項服務實現“零材料”辦理,63項服務僅需1個材料,106項服務壓減時限1317個工作日。220項人社服務“網上辦”、73項服務“掌上辦”、178項服務“一窗辦”,30項服務跨省通辦,42項服務全區通辦。高效推動“靈活就業”“退休”和“社會保障卡居民服務”“員工錄用”“個人創業”等“一件事”落地落實,已辦理1.2萬餘件。

  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內蒙古正沿着高質量發展道路穩步前進,讓現代化建設成果更多更公平地惠及人民,書寫着有溫度有厚度的民生答卷。(記者 梅剛 通訊員 李江潮)

【糾錯】 【責任編輯:徐紅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