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冬的興安盟突泉縣大青山水庫水面上,一群群候鳥或低頭覓食,或悠然休憩,與周圍的山巒倒影構成了一幅靈動和諧的生態畫卷。這裡是候鳥遷徙的重要中轉站,每年遷徙季,大量白天鵝、赤麻鴨等鳥類都會在此停歇,為漫長的遷徙之路補充能量。
近年來,突泉縣不斷加強生態環境保護力度,湖岸水草豐茂,水質優良,為候鳥提供了豐富的食物來源和安全的棲息環境。
“突泉縣通過加強水庫生態保護,境內的8座水庫5萬畝水域的生態環境顯著改善,魚蝦資源豐富,為候鳥提供了充足食物來源。水庫管理人員持續開展巡護和監測工作,為遷徙候鳥營造了安全的棲息環境。”突泉縣水庫事務服務中心主任賈久成介紹道。
為切實保護候鳥等野生動物的安全,為候鳥遷徙、棲息提供良好環境,每到候鳥遷徙季,突泉縣多部門聯合對本地候鳥主要遷飛通道、集群活動區進行常態化巡護。同時,還在轄區進一步加強保護宣傳,不斷提升群眾的保護意識。
“突泉縣各大水庫每年遷徙過境候鳥40余種,數量可達5萬餘只。對於發現的受傷候鳥,我們都根據傷情及時採取分級救助機制。”突泉縣林草局野生動植物保護管理股工作人員王常亮説道。
如今,在突泉縣各大水庫,白天鵝、野鴨、蒼鷺等鳥類自由覓食,它們的身影為冬日的突泉增添了一道亮麗的風景線。(記者 張慧玲)
【糾錯】 【責任編輯:徐紅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