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解決鄰里糾紛要跑好幾個部門,現在綜治中心一站式受理,沒幾天就幫我們化解了矛盾,真是太方便了!”近日,呼和浩特市托克托縣村民張某某在拿到鄰里土地糾紛調解結果後,由衷地感慨道。
今年以來,呼和浩特市堅持和發展新時代“楓橋經驗”,以綜治中心規範化建設為抓手,推動實戰化運行與信息化建設深度融合,構建起“一站式”矛盾糾紛化解體系,讓群眾的操心事、煩心事、揪心事在基層得到有效解決。截至目前,全市各級綜治中心共受理矛盾糾紛12363件,化解7655件,為築牢祖國北疆安全穩定屏障貢獻首府力量。
構建一站式解紛格局
呼和浩特市將綜治中心規範化建設列為深化改革重點任務,制定專項實施辦法,推動縣級綜治中心與信訪局、鄉鎮級綜治中心與司法所合署辦公,9個縣級和84個鄉鎮級綜治中心全部達到“五有”“五個規範化”標準。
據呼和浩特市綜治中心主任趙瑋介紹,在力量整合上,當地創新“常駐、輪駐、隨駐”模式,統籌公安、法院等6個部門常駐,民政、自然資源等11個部門輪駐,公證、心理服務等7類力量隨駐,實現矛盾糾紛化解“一站式接收、一攬子調處、全鏈條服務”。
賽罕區綜治中心的改革實踐頗具代表性。針對基層法院“案多人少”問題,該區推動法院立案庭、行政復議和仲裁團隊整體入駐,市級優質調解組織下沉,將物業、供暖等5類糾紛全部推送綜治中心前端化解。
鄉鎮層面則明確政法委員兼任綜治中心主任,司法所、派出所、人民法庭負責人兼任副主任,設立4類幹事崗位,形成上下聯動、分級負責的運行體系,讓矛盾糾紛有人接、有人管、有人辦。
創新矛盾糾紛化解新機制
“矛盾糾紛化解關鍵在精準、高效,我們通過閉環管理、模塊化解、精準攻堅,讓每一起糾紛都能找到最優解。”趙瑋&&。該市整合公安、法院、12345熱線等信息源,建立接辦、交辦、督辦、代辦、商辦“五辦”流程,構建936項制度機制,實現矛盾糾紛從匯集到處置的全閉環管理。
針對房産物業等多發糾紛,該市設定類型化解模塊,明確責任主體、時限要求和銜接路徑,讓群眾看圖辦事、幹部按圖履職。和林格爾縣綜治中心就通過這種模式,成功化解一起跨度20餘年的房屋權屬糾紛。
2005年,張先生的父親購買某學區6間房屋,卻發現該區域土地使用權已登記在第三人郝某名下,雙方糾紛持續多年。2025年,張先生向縣綜治中心申請調解後,中心委託專業調解組織梳理關鍵事實,分三次推進調解,最終促成雙方以9萬元達成房屋買賣協議,徹底化解矛盾。
與此同時,呼和浩特市建立“一把鑰匙開一把鎖”機制,綜治中心精準解構訴求、匹配責任部門,責任部門制定化解方案,最終組織雙方達成一致。
農民工賈某某反映2021年在某牧場務工的工資被拖欠,中心快速接辦後,精準交辦至人社局勞動監察部門,組織農牧、住建、公安等多部門召開協調會,最終促成承包方與農民工達成協定,5個工作日內支付8萬元欠款。“沒想到這麼快就能拿到工資,綜治中心真是我們農民工的‘説理地’。”賈某某拿到欠款後説。
激活微治理神經末梢
呼和浩特市以“一個底座、三輪驅動”夯實基層微治理“第一道防線”,健全基層微治理體系,明確樓棟長、網格員、黨小組(黨支部)三類關鍵角色職責,通過積分兌換、補貼激勵等方式激發內生動力。全市推選7.4萬名樓棟(單元、聯戶)長作為“神經末梢”,配備6158名網格員作為“支點”,建立7493個黨小組(黨支部)作為“關口”,確保“小事不出樓棟、大事不出網格”。
在“三輪驅動”實踐中,“黨旗業委會(物管會)”靶向攻堅物業服務糾紛,全市建成1741個小區黨支部,組建459個黨旗業委會(物管會),化解物業矛盾4301件,推動12345熱線物業類投訴下降18%;“金牌調解室”專業賦能,413名法學會會員、法律工作者下沉服務,提供法律培訓1005場,參與化解矛盾1333件;“村居吹哨”閉環聯動,梳理23大類637項“吹哨事項”,今年以來發起“吹哨”10436件,辦結8251件,辦結率79.1%。
回民區綜治中心則通過多元共治化解一起未成年人傷害賠償糾紛。14歲學生在檯球廳與4名學生發生爭執致輕傷二級,民事賠償部分陷入僵局。回民區綜治中心牽頭公、檢、法、司及專業調解員成立工作組,“背對背”疏導情緒、“面對面”協商,創新引入2萬元司法救助金,最終促成四方家庭達成賠償協議,化解歷時近半年的糾紛。
“沒想到不僅拿到了賠償,還感受到了司法的溫度,感謝綜治中心給我們一個滿意的結果。”受害者家長説。
塑造精準高效智慧治理新模式
依託信息化建設,呼和浩特市綜治中心深化數據賦能,推動治理模式從被動應對向主動預防轉變。實戰化應用信息&&,動態更新人、地、事、物、組織等治理要素,匯聚縣鄉村三級基礎數據,錄入人口334.4萬人、房屋211.6萬間,實現“一次採集、多方共享”。
通過&&科學調度巡查任務,網格員累計走訪4萬次,發現並處置異常情況272件。矛盾糾紛實行線上全流程辦理,智能研判風險等級和高發區域,依託數據模型預警潛在隱患。
武川縣綜治中心借助智慧治理優勢,以“五辦工作法”5日內化解一起務工者工傷糾紛。黑龍江籍務工者齊某某施工時腿部骨折,與責任方就賠償問題協商無果。派出所按“110非警情推送”機制將糾紛導入綜治中心後,中心快速接辦、精準交辦,組織法學專家、勞動監察大隊、派出所民警等多部門商辦,最終促成責任方一次性支付2萬元賠償款。
下一步,呼和浩特市將持續聚焦綜治中心規範化建設和實戰化運行,不斷優化“一站式”解紛體系,創新矛盾化解機制,強化基層治理效能,讓矛盾糾紛化解更高效、更有溫度,為群眾安居樂業和社會和諧穩定提供堅實保障。 (記者 張林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