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從國網內蒙古東部電力公司獲悉:截至11月5日零時,內蒙古通過“五交三直”8條特高壓輸電通道累計外送電量達8039.07億度,相當於2.8億戶家庭一年用電量,累計減少原煤消耗約2.7億噸、減排二氧化碳約7億噸,為落實國家“西電東送”戰略、保障國家能源安全、推進“雙碳”目標落地提供了重要支撐。
作為國家重要的能源和戰略資源基地,內蒙古特高壓電網建設與國家能源戰略布局高度協同,自2016年8月全區第一條特高壓輸電通道(錫盟-山東1000千伏特高壓交流輸變電工程)投運,到2024年10月全區第八條特高壓輸電通道(張北-勝利1000千伏特高壓交流輸變電工程)投運,內蒙古依託煤炭、風能、太陽能及煤電、風電、光電等資源與産業優勢,逐步建成連接山東、天津、山西、江蘇、河北等電力負荷中心的特高壓輸電骨幹網絡,年外送電量從2017年的73.71億度躍升至2024年的1706億度,實現連續7年穩步增長,今年特高壓輸電通道預計外送電量1750億度,內蒙古成為跨區域能源優化配置的關鍵樞紐。
為確保特高壓輸電通道安全穩定運行,電網運維單位建立“智能防控+立體巡檢+精準運維”服務保障體系,通過部署多類在線監測裝置和移動式可視化終端裝備,實現對輸電線路的全天候、不間斷監視;針對不同通道地理環境與氣候特點,編制“一線一案”電網運行維護方案,形成2小時運維搶修圈;聯合沿線牧民組建9個輸電通道管控小組,與地方供電公司、發電企業建立信息共享機制,協同排除輸電通道故障隱患,形成群防群治的良好局面。
特高壓輸電通道的高效運轉,正加速推動內蒙古能源綠色低碳轉型。截至目前,內蒙古通過特高壓輸電通道外送的清潔電能已超1020億度,加之特高壓電網具有輸電距離長、效率高和省電降耗、節能等特徵,也進一步推動了內蒙古與京津冀等地能源清潔化。“特高壓電網讓用電地區實時分享來自草原的清潔電能,內蒙古不再是地圖上遙遠的北疆,而是與全國其他省區共享綠色發展成果的夥伴。”內蒙古東部電力交易中心有限公司副總經理劉波説。(記者 楊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