勁風與驕陽,曾經是這片蒼茫土地的自然注腳,如今,卻成了它煥新的脈動。包頭正以重大項目為錨,以創新服務為帆,奮力書寫從“十四五”到“十五五”高質量發展的新時代答卷,讓綠色發展的星星之火在北疆大地燎原成勢,攜手共築新時代能源産業的新高地
曾經,鋼鐵洪流定義了這座城市的工業脈搏;如今,白色風機與藍色光伏板正為它注入新的綠色動能。“十四五”期間,包頭這座“草原鋼城”交出了一份亮眼的綠色答卷,正以“風光氫儲”為墨,在能源革命的畫卷上,持續書寫着“世界綠色硅都”名片的嶄新篇章,為“十五五”高質量發展奠定了堅實基礎。
風光鑄基:綠電優勢造就産業底氣
“十四五”以來,包頭市風光資源開發取得顯著成效。風起陰山,綠電奔騰。一座座百米高的白色風機在蒼穹下悠然旋轉,一片片晶藍光伏板於廣袤草原上熠熠生輝——動與靜之間,一幅能源革命的宏大畫卷,正在包頭這片熱土上磅礡展開。
這裡的年有效風光可利用小時數超過3000小時,是名副其實的綠色能源寶庫。“十四五”末,一組數據標誌着能源結構的根本性轉變:全市新能源並網裝機容量已達1130.66萬千瓦,歷史性地突破了總裝機容量的50.53%。這一綠色優勢直接轉化為産業競爭力。包頭一般工業電價保持每度0.42元的較低水平,入園企業綠電使用率已接近70%,為高載能産業提供了顯著成本優勢。
“我們生産的顆粒硅産品碳足跡僅為14.44千克二氧化碳當量,全球最低,這背後離不開包頭的綠色能源支撐。”內蒙古鑫元硅材料科技有限公司副總經理李鹹江&&。系統性的綠色動力,使“包頭製造”在國際市場具備領先競爭力。
晶硅引領:“世界綠色硅都”的集群韌性
“十四五”期間,包頭晶硅光伏産業實現跨越式發展。與風電産業交相輝映的,是包頭另一張熠熠生輝的産業名片——快速崛起、韌性十足的晶硅光伏産業集群。
即便面臨全球光伏行業的周期性波動,包頭晶硅光伏産業仍展現出強勁的發展韌性。通威、大全、協鑫等13家全球龍頭企業的集聚,有效帶動了本地配套體系的不斷完善——從坩堝、邊框到逆變器等項目密集落地,目前本地化配套率已超過65%。
這一産業優勢在昆都侖經濟技術開發區得到充分體現。在這裡,總投資6億元的硅業稀土供應鏈産業園建設正酣,項目致力於打造硅、稀土等金屬材料的數智化交易與倉儲中心,將徹底填補包頭公共室內倉儲領域的空白。“項目建成後,預計可吸引超百家企業入駐,實現年交易硅産品10萬噸、稀土産品5萬噸,顯著提升本地供應鏈的協同效率和競爭力。”包頭廣晟賽達智慧倉儲物流有限公司副總經理田宏來&&。這一供應鏈樞紐的打造,不僅構建起全新的要素流通體系,還通過數智賦能和産業融合,進一步夯實産業發展的根基。
氫動未來:新賽道上的“制儲輸用”閉環
“十四五”期間,包頭在氫能新賽道上取得重大突破,包頭能源領域氫能區域試點成功入圍9個試點區域之一,下轉02
上接01 達茂旗至包頭市區氫氣長輸管道項目也同時入選41個試點項目,標誌着其氫能發展正式納入國家戰略。這一重要突破為包頭構建現代氫能産業體系注入了強勁動力。
在白雲鄂博礦區巴潤工業園區,國內領先的大規模、長距離輸氫管道工程正在加緊建設。現場機械轟鳴,吊臂高擎,工人們全力以赴搶抓工期。內蒙古華電氫能科技有限公司黨委書記王新宇介紹:“項目總投資11.26億元,管道全長195公里,設計年輸氫量近期10萬噸,遠期24萬噸。作為全國首條大規模大口徑長距離輸氫管道,能將輸氫成本從當前車輛運輸的13元/公斤降至3元/公斤以下,極大提升綠氫的市場競爭力。”
這一重大項目的推進,得益於包頭在氫能産業方面打下的堅實基礎。目前,全市已集聚近20家産業鏈頭部企業,形成從制氫、儲運、加注到多元應用的完整産業鏈。包頭新能源制氫已實現18元/公斤的低成本水平,待輸氫管道投運後,消費側用氫成本有望降至全國平均水平的半數以下。
市發展改革委副主任趙睿&&:“‘雙試點’標誌着我市氫能發展正式納入國家戰略,不僅能快速集聚優質資源,更意味着將在製造業中長期貸款、‘兩重’‘兩新’等項目上獲得國家層面的優先支持。展望‘十五五’,包頭將圍繞氫能‘制儲輸用’全鏈條系統推進,通過完善規劃與落實試點任務,加速打造‘全域綠氫場景示範之城’和‘氫能裝備製造之城’,為老工業基地的綠色轉型注入全新動能。”
儲能聚勢:強勁動能衝刺“中國儲能之都”
重大項目建設正有力推動包頭儲能産業邁向新階段。隨着海博思創儲能産業園等項目的加快推進,本地儲能産業鏈日趨完整,為打造“中國儲能之都”構築起堅實支撐。“通過人工智能與大數據的深度融合,我們的儲能産品在安全性與運行效率方面實現了重要突破。”海博思創科技有限公司副總裁司崢&&,“項目預計明年一季度投産,屆時將為區域能源結構優化注入新的動能。”
這一重大項目的推進,標誌着包頭儲能産業進入高質量發展新階段。截至目前,全市已集聚24家儲能裝備製造企業,構建了從關鍵材料到系統集成的完整産業鏈。具體而言,已形成17萬噸負極材料、5181噸鎳鈷鹽、300噸碳納米管、2.5萬噸銅箔的上游材料産能;在中游製造環節,形成了2GWh Pack(電池包)、3GW變流器、9.5GWh儲能系統的強大製造能力。
在産業鏈下游,應用市場也取得顯著進展。已有3個新型儲能電站項目投産,總裝機規模達30萬千瓦/120萬千瓦時,使包頭成為自治區內儲能産品種類最全、産業鏈最完整的地區。這些成果的取得,為“十四五”儲能産業發展畫上了圓滿句號,也為“十五五”打造“中國儲能之都”奠定了堅實基礎。
勁風與驕陽,曾經是這片蒼茫土地的自然注腳,如今,卻成了它煥新的脈動。包頭正以重大項目為錨,以創新服務為帆,奮力書寫從“十四五”到“十五五”高質量發展的新時代答卷,讓綠色發展的星星之火在北疆大地燎原成勢,攜手共築新時代能源産業的新高地。(記者 梁彥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