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看,這光伏板間距經科研團隊無數次測算試驗,既保證充足光照發電,又為後期牧草生長留足空間。”11月4日,巴彥淖爾市烏拉特前旗新安農場黨委書記白炯,指着農場裏剛並網發電的光伏項目介紹。
20畝鹽鹼地上,連片湛藍色的光伏板在陽光下閃耀,宛如藍色海洋。該項目總投資300萬元,年發電量可達175萬度,每年為農場創造穩定收益49.5萬元,投資收益率15%。同時,每年節約標準煤400噸、減少二氧化碳排放1200噸。
“項目採用‘光伏+牧業’創新模式,融合清潔能源生産與現代農業,極大提升土地利用率,帶來可觀效益。”白炯説。
光伏項目落地,讓周邊村民“錢袋子”鼓了起來。參與安裝維護的村民黃昊算起增收賬:“地裏不忙時,我們&&搞安裝維護,一個月收入近萬元!”許多村民都從中受益。
作為農墾改革重要試點,新安農場堅持黨建引領,探索“黨建+項目+産業”模式。截至目前,項目已創收23.39萬元,投資回報率7.8%,預計帶動40餘人穩定就業。
農場還提取項目收益金的30%,用於周邊村莊農田基礎設施改造、人居環境整治及困難職工幫扶,實現産業發展促民生改善的良性循環。
“跟着項目幹,既能掙錢又學技術。”黃昊已成長為“新農人”,全程參與光伏板建設與維護的他,摸清了技術門道,對未來發展充滿信心。
如今,農場通過“人才+項目”引育模式,推動技術人員持證上崗,培育30余名懂技術、善經營的“新農人”,構建起梯次人才隊伍,為“光伏+牧業”創新實踐提供人才支撐,實現人才與農場發展同頻共振。
“光伏項目是農場綠色轉型的重要一步。”白炯&&,下一步,農場將繼續探索“農光互補、牧光互補”等新模式,讓綠色能源更好賦能現代農業。(記者 圖古斯畢力格 通訊員 楊慧)
【糾錯】 【責任編輯:李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