扎賚特旗:激活基層治理“末梢神經”- 新華網內蒙古頻道
新華網 > > 正文
2025 10/31 08:53:08
來源:內蒙古日報

扎賚特旗:激活基層治理“末梢神經”

字體:

  “去綜治中心‘找個説法’!”在興安盟扎賚特旗,這句話承載着老百姓的信任。當權益需維護、矛盾待化解,該旗社會治安綜合治理中心就是群眾心中“理有處講、難有處幫、事有處辦”的可靠“第一站”。

  自推進綜治中心規範化建設以來,扎賚特旗建立“一個中心指揮調度、三陣地協同聯動、一&&貫通賦能、多元凝聚治理合力”的“1+3+1+N”治理模式,全面激活基層治理“末梢神經”,讓平安建設落地見效。​

  走進扎賚特旗綜治中心,訴訟服務、檢察服務等窗口井然有序,23個部門和組織派員入駐,形成解決群眾急難愁盼的“社會治理超市”。“這裡既是矛盾糾紛化解前沿,更統籌多項職能,真正實現‘進一扇門,解萬家難’。”扎賚特旗綜治中心主任張卓妹説。​

  今年年初,新林鎮97戶農戶被企業拖欠土地承包費,聯戶長髮現問題後經村鎮研判上報扎賚特旗綜治中心。中心迅速啟動聯動機制,僅用14天便化解了這起可能引發群體性事件的糾紛。​

  基層治理千頭萬緒,如何避免“政出多門”“力量分散”?扎賚特旗的答案是打造集約高效的“指揮中樞”。通過推進綜治中心規範化建設,該旗打破部門壁壘,整合訴訟、檢察、公共法律服務、信訪等23個部門資源,以常駐、輪駐、隨駐方式實現協同辦公,構建起“黨委領導、政法委統籌、部門協同、屬地落實”的一體化作戰格局。​矛盾糾紛也實現了一地多元化解,平均處置時間縮短2至3天,效率提升28.6%。

  在扎賚特旗好力保鎮,一場由無人機噴灑農藥引發的糾紛的解決,成為檢驗當地基層治理效能的生動樣本。今年7月,好力保鎮村民陳某在風力較大情況下進行農藥噴灑,致周邊4個村11戶農民110畝農田受損。雙方因賠償僵持時,該鎮綜治中心快速介入,既依法明晰責任,又引入企業資源將受損作物進行轉化,最終促成雙方滿意的解決方案。​

  社會治理的活力在基層,扎賚特旗構建旗、鄉、村三級協同陣地,讓治理觸角直抵 “神經末梢”。

  旗級中心是“終點站”,作為全旗社會治理“智慧大腦”,建立“統一受理、分類流轉、多元化解、協調調度、跟蹤督辦、分析研判、評估反饋”七步閉環機制。截至目前,已累計受理各類訴求2690件,辦結2547件,辦結率94.7%。

  鄉鎮綜治中心是“主戰場”,提供強化日常排查與聯動調解,今年以來鎮村兩級共化解矛盾糾紛1173件,化解率達99.2%。

  村社網格是“前哨所”,依託“網格黨小組+網格員+聯戶長”的微治理機制,將工作觸角延伸到每個家庭。今年已在網格內化解矛盾糾紛786件,佔鄉鎮化解總量的67%,築牢基層穩定第一道防線。​

  完善的治理網絡讓更多矛盾化解在萌芽階段,基層社會治理 “最後一公里”愈發暢通,為北疆安寧築起堅實屏障。​

  “沒想到拖了多年的‘心頭結’,在這裡找到了‘法律鑰匙’。”退役軍人牛某某的感慨,道出了扎賚特旗基層智治的溫度。此前,他因經濟糾紛陷入困境,在綜治中心公共法律服務窗口登記後,迅速獲得法律援助中心指派的專業律師支持,最終通過訴訟維護了權益。從“求助無門”到“一站式解憂”,他的經歷是該旗提升智治水平的生動縮影。​

  看得見的便利,源於看不見的信息支撐。在綜治中心指揮大屏上,45.7萬條數據信息實時跳動,矛盾調解進度、重點人員動態、網格員巡查軌跡一目了然。“過去調解糾紛靠腿跑,現在數據説話、&&調度,效率翻了幾番。”扎賚特旗綜治中心工作人員韓宇説。​依託自治區綜治&&,扎賚特旗縱向貫通區、盟、旗、鎮、村、網格六級體系,橫向聯通政法單位及行業部門,構建起“一網統管”的智治格局。

  調解成功並非終點,“案結事了”才是關鍵。張卓妹介紹,扎賚特旗強化督辦問效,對群眾訴求辦理程序、化解結果全程督辦、全鏈閉環,對每起矛盾糾紛“一盯到底”。圍繞“前端受理——中端聯動——後端跟蹤”,中心及時下發“督辦函”“工作提示函”“風險預警函”,聯合多部門開展教育疏導、困難救助和風險評估,抓實矛盾糾紛第一、四、十三周回訪制度,確保“受理一個、化解一個、回訪一個”。​

  從“進一扇門”的便利,到“三級聯動”的高效、再到“一網統管”的智慧,扎賚特旗綜治中心以“1+3+1+N”實踐回應民生期盼,讓“事了人和”成為基層治理常態。這份扎根民心的探索,讓平安底色更鮮亮、治理溫度更暖心。​(記者 高敏娜 武跟兄)

【糾錯】 【責任編輯:楊騰格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