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秋十月,在科爾沁區育新鎮敖燈&村的白菜種植基地,幾十名工人正忙着收割。一袋袋大白菜已打包整齊,堆放在田間,即將發往遼寧。
敖燈&村有效利用土地資源,採用一地多用的套種、復種模式,蹚出了一條致富路。“今年我們種的500多畝黃心大白菜又喜獲豐收,不僅帶動了周邊村屯的發展,而且大白菜畝産達1.5萬斤,畝效益約1900元。這些大白菜全部預定給了遼寧的酸菜廠。”敖燈&村黨支部書記姜南臉上洋溢着豐收的喜悅。
這幾年,敖燈&村積極轉變種植思路,大力發展“小麥 + 白菜”復種模式,最大限度盤活土地資源,提高土地利用效率,為增加村集體經濟收入開闢了新途徑。
科爾沁區育新鎮人大主席任俊峰&&:“我們育新鎮依託近郊優勢,種植白菜、大蔥、蘿蔔、紅幹椒、圓蔥等露地蔬菜面積達7000畝,其中白菜種植面積2000畝,且白菜上茬種的是小麥。‘小麥 + 白菜’的種植模式,讓村民獲得了更多經濟效益。”
近年來,科爾沁區立足資源稟賦,因地制宜、因村施策,將産業發展作為實施鄉村振興戰略、促進農民持續增收的有力舉措,大力發展以設施蔬菜、露地蔬菜為主的“菜籃子”工程。今年,露地蔬菜種植面積約6萬畝。這一舉措豐富了群眾的“菜籃子”,充實了農戶的“錢袋子”,也讓群眾過上了好日子。(記者 鮑慶勝)
【糾錯】   【責任編輯:楊騰格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