項目幫扶 科技賦能 新質生産力——解碼內蒙古奈曼旗玉米單産提升背後的基金力量- 新華網內蒙古頻道
新華網 > > 正文
2025 10/30 16:20:20
來源:新華網

項目幫扶 科技賦能 新質生産力——解碼內蒙古奈曼旗玉米單産提升背後的基金力量

字體:

  玉米生産是內蒙古通遼市奈曼旗的支柱産業之一,産業發展對保障糧食安全和全旗農牧民增收發揮着重要作用。自2003年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以下簡稱“基金委”)定點科技幫扶奈曼旗以來,通過設立基金專項,為産業發展提供科技支持,成為奈曼旗玉米大面積單産提升背後的基金力量。

  奈曼旗是玉米生産大縣,年種植面積在290萬畝左右,佔糧食播種面積的89%。2020年之前,奈曼旗玉米種植多為稀植漫灌一炮轟施肥的傳統生産方式,存在種植密度和産量低、管理粗放、水肥效率低等問題,壤土地塊玉米畝産量約600kg,風沙土地塊畝産不到400kg。

  近年來,在中國農業科學院作科所作物栽培生理創新團隊資深首席李少昆研究員的帶領下,研發的玉米密植精準調控高産技術被農業農村部遴選為全國玉米單産提升工程核心技術,已在玉米主産區有較大的應用面積。但奈曼旗地處東北春玉米區的西北部,資源稟賦和生産條件對技術有獨特的需求,技術的落地還需要進行本地化過程。

  基金委了解到奈曼旗的産業需求後,積極&&李少昆研究員,於2022年啟動“基於水肥一體化的奈曼旗玉米綠色增産水肥高效機制研究和應用”扶貧專項,資助團隊以合理增密和構建高質量群體為目標,制定以耐密高産品種選育、土地精細耕整、導航單粒精播、滴水齊苗和滴灌水肥一體化等為調控途徑的綜合性解決方案,集成適合奈曼旗玉米生産的密植精準調控高産技術模式,並通過創建高標準技術示範基地,種給農民看,帶着農民幹,打造“田間課堂”。同時,建立“分層培訓+精準對接”服務體系,採取黨建領辦合作社、家庭農場、社會化服務聯盟等方式大力推廣。當年,該項技術在30萬畝玉米田推廣,畝産量提升150公斤以上。

  奈曼旗沙地玉米産量低,而滴灌水肥一體化的生産方式對沙地玉米的産量提升效果顯著。為探索在沙地上以糧改沙、節水增糧,實現增糧和保育,2023年,基金委又支持研究團隊啟動了“奈曼旗沙地玉米産量與水分生産效率協同關係研究”專項,繼續為奈曼旗玉米生産的可持續發展提供支持。

  自此,奈曼旗的玉米生産發生了令人驚嘆的變化:2025年,沙地玉米百畝田單産突破1236.79公斤,千畝片平均畝産達到1146.43公斤,分別創造了東北春玉米區沙地玉米百畝和千畝的高産紀錄。義隆永鎮10.55萬畝玉米田首創全國鄉鎮級“噸糧田”,平均畝産達到1045.84公斤。壤土地塊較傳統種植畝增産150kg-250kg,風沙土地塊玉米産量較傳統生産畝增産400kg-600kg。集成創新的玉米密植精準調控高産技術全旗推廣面積達215萬畝,全旗糧食增産約2.15億公斤,增收4.5億元以上。

  奈曼旗固日班花蘇木玉米種植大戶佟巴根那通過“田間課堂”學習了玉米高産栽培技術後,家中的500畝沙地從過去畝均産糧三四百公斤,到現在畝産輕鬆過“噸糧”,成了享譽一方的“沙漠玉米王”。他還將學到的新技術通過新媒體直播教給老百姓。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在奈曼旗的精準幫扶,不僅破解了困擾當地玉米增産的技術瓶頸,更構建了可複製的綠色高産模式,為全國玉米主産區提供了豐産增效、資源高效、生態友好的現代農業樣板,也為專項基金的設立和發展提供了借鑒。(楊靜 王智敏)

【糾錯】 【責任編輯:楊騰格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