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呼和浩特10月29日電(郝芳芳)被視為下一代顛覆性電池技術的固態電池,産業化進程不斷提速。內蒙古烏海市加快培育發展固態電池産業,成為我國較早布局固態電池全産業鏈的城市之一。
搶跑新賽道,烏海憑什麼?在10月28日舉行的烏海固態電池産業發展大會上,烏海市着重推介了發展固態電池産業的政策優勢、産業優勢、要素保障優勢。

中國綠髮投資集團有限公司烏海市20萬千瓦/80萬千瓦時固態電池儲能電站項目建設現場。新華網發(康文魁 攝)
烏海市地處烏蘭布和沙漠、庫布其沙漠和毛烏素沙地交匯處,位於風光大基地中心位置,周邊城市規劃布局了5000萬千瓦的新能源基地,既有電價優勢,又有豐富的儲能電池應用場景,為優質綠電消納創造了良好條件。
煤焦和氯鹼化工是烏海市的兩大傳統支柱産業,配套較為齊全完善,已建成焦油、瀝青、樹脂、BDO、有機硅、精細化工等産業鏈,形成9大行業、83類工業産品,産業集中、門類齊全,能夠為固態電池産業鏈特別是負極材料提供完備的配套支撐。
在交通物流方面,烏海市已形成完備的航空、公鐵聯運密集的物流運輸網絡。電力保障上,烏海市形成了以500千伏四角環網為主體、220千伏、110千伏配電網為骨幹的輸配電網格局,是全國電網密度最高的地級市之一。在自然條件方面,黃河流經烏海市區105公里,可為産業發展提供充足的水資源;乾燥氣候,有利於降低電池生産中的控濕能耗與成本,保障電極材料、電解質的高品質與長壽命。

清陶(烏海)能源科技有限公司電池PACK生産線車間正在聯調聯試。新華網發(趙暉 攝)
近年來,烏海市加快向先進製造業、戰略性新興産業和未來産業進軍,謀劃打造固態電池等多條全産業鏈。規劃建設了固態電池産業園,打造新能源、新材料院士工作站,引進清陶、國軒等行業龍頭企業,推動固態電池正極材料、石墨負極材料、獨立儲能電站等一批産業鏈項目建成投産,從“一塊煤”到“一座儲能電站”的全産業體系起勢成勢。預計到2030年,烏海市正負極材料産能可達20萬噸,固態電池産能可達30GWh(吉瓦時),固態電池産業鏈産值將突破200億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