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聽政策宣講,總覺得離自己遠,聽不懂。現在不一樣了,家門口就能看快板、聽二人&,講的都是咱老百姓的事,一聽就明白!”剛看完一場“理論+文藝”宣講匯演的居民馬志義説道。
內蒙古鄂爾多斯市達拉特旗工業街道創新實施“析薪破理”計劃暨文化惠民工程,將黨的創新理論融入百姓生活,用“小切口”講“大道理”,以“文藝范”傳“好聲音”,推動理論宣講走深走實、入腦入心。

多元隊伍“唱主角” 理論宣講有力量
工業街道打破“幹部講、群眾聽”的單一模式,廣泛動員社區“兩委”成員、“五老”人員、行業能手、文藝骨幹等力量,組建起一支“接地氣、有生氣、聚人氣”的多元化宣講隊伍。街道培育的宣講員隊伍中“90後”“00後”青年佔比超60%,形成一支年輕化、專業化、群眾化宣講生力軍。
網格員馮舒曼把反詐知識編成快板,用朗朗上口的節奏讓居民“一聽就記住”;老黨員王振文以詩歌形式創作居民公約,用通俗語言“約”出文明新風……工業街道還建立“傳幫帶”機制,推行“以老帶新、以熟帶生”,並定期邀請旗烏蘭牧騎專業演員進行藝術指導。
“量體裁衣”講政策 群眾共鳴更強烈
宣講效果好不好,關鍵看“講什麼”。街道通過走訪、交流等形式,精準掌握群眾在教育、醫療、養老等方面的關切,建立“需求清單”和“問題&賬”,做到“量體裁衣”“對症下藥”。在召北社區,宣講員柴佳玥針對居民防詐意識薄弱問題,編排情景劇《網絡安全進社區 守護萬家“e”平安》,用幽默表演揭示詐騙套路,提醒群眾“信息不透露、電話不輕信、鏈結不亂點、WiFi不亂連”,演出後居民紛紛點讚。
藝術表達添活力 宣講形式更鮮活
工業街道創新“理論+文藝”模式,把政策條文轉化為快板、情景劇等群眾喜聞樂見的形式。在“我們的節日”主題活動中,《殯葬改革快問快答》節目以輕鬆方式普及政策,讓居民在笑聲中牢記移風易俗要求。
街道還拓展“理論+閱讀”“理論+家風”等新路徑,分享書中故事與自家變遷,評選“乾淨人家”、“最美商戶”、“道德模範”、“文明家庭”、“最美單元長、樓棟長”等,營造崇德向善良好氛圍。
陣地立體全覆蓋 服務群眾零距離
工業街道推動宣講陣地從會議室走向小區、公園、校園、廣場,利用“小馬扎”“小板凳”,開展“庭院宣講”“板凳課堂”等互動式交流。在綠苑小區石榴籽長廊,“理論+問答”活動火熱進行。“我們把話筒交給百姓,把舞&搭在家門口,讓政策宣講從‘單向輸出’變為‘雙向互動’。”工業街道宣傳委員説道。
工業街道黨工委書記喬莉&&,下一步將持續深化“析薪破理”計劃,將其作為加強基層治理、推進文化惠民的重要抓手,打造群眾身邊的“理論課堂”和“文化舞&”,讓黨的好政策、好聲音在基層落地生根、開花結果。(楊靜、劉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