仲秋八月,紅山大地層林盡染、秋意漸濃。在赤峰市松山區街頭的暖“新”驛站記者看到,外賣騎手在這裡灌滿熱水、充足電瓶,愉快地開啟了一天的工作。在10公里之外的赤峰保稅物流園區,貨運司機正登錄“司機之家”黨建聯絡站,反映汽車保險問題……這些既接地氣又接人氣的鮮活場景,正是赤峰市新興領域黨建工作的生動注腳。今年以來,赤峰市以“黨建紅”引領“發展紅”,積極探索黨建引領新興領域高質量發展實踐,推動新興領域在發展浪潮中穩健前行。
制度築基:協同構建“一盤棋”格局
“我們堅持‘行業發展到哪,黨建工作就跟進到哪’,確保新興領域黨建有人抓、有人管、有成效。”赤峰市委社會工作部副部長、“兩新”工委書記房敏説。
赤峰市委“兩新”工委指導相關部門成立重點民營企業黨委,成立交通運輸行業黨委,依託行業協會、商圈市場、産業園區建立區域性黨建矩陣,構建“縱向到底、橫向到邊”的組織網絡。市、縣兩級“兩新”工委整合行業、企業、屬地黨組織力量,健全街道社區“兩新”組織黨建機制,推動黨建工作融入基層治理各環節,實現新興領域黨建工作“統得起、兜得住、管得好”。
“我們日常跑車流動性大,黨組織關係轉接麻煩,現在有交通運輸行業黨委,不僅規範了組織生活,還能及時向組織反映訴求。”貨車司機張立達説。
赤峰市交通運輸行業黨委依託四級運政系統,實現與黨員貨車司機、黨員網約車司機的精準聯絡,以“司機之家”為載體打造“紅色出租”志願服務基地,建成“赤、橙、藍、綠”為主題的綜合黨建服務陣地,確保黨員司機“外出不失聯、流動不失管”,讓司機群體真切感受到黨組織的關懷與溫暖。
新興領域具有分佈廣、類型多、變動快的特點,這給黨建工作的組織與推進帶來新的挑戰。
赤峰市強化政治引領,構建市委統一領導、組織部門宏觀指導、社會工作部門歸口指導、行業管理部門具體推動的新興領域黨建工作格局,完善體制機制保障,為新興領域黨建工作夯實組織根基。
赤峰市委社會工作部牽頭制定《中共赤峰市非公有制經濟組織和社會組織委員會工作規則》,創新推出“1+11”行業黨建工作體系——以“兩新”工委為主導,聯動11個行業(綜合)黨委,打破條塊分割的壁壘,整合資源、協同推進,明確成員單位職責,通過聯席會議機制破解黨建工作難點。
此外,赤峰市還將新興領域黨建工作納入各級黨組織書記抓基層黨建述職評議考核,推動各行業黨委與成員單位提升工作質效,為新興領域黨建高質量發展提供制度保障。
暖“新”服務:凝“新”聚力增添治理力量
新就業群體作為城市運轉的“毛細血管”,是新興領域發展的重要力量。赤峰市秉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通過建陣地、優服務、強保障,讓新就業群體真切感受到“家”的溫暖。
在元寶山區西城街道成立“新業態新就業群體”黨支部,吸納新就業形態勞動者黨員4名、管理流動黨員14名,建成“柚能暖‘新’”“愛‘新’E站”等6處服務驛站,打造集臨時休憩、應急藥箱、免費Wi-Fi等6項服務於一體的“共享空間”。
在紅山區長青街道火花社區的暖“新”驛站裏,微波爐、飲水機、電冰箱、醫藥箱等設施一應俱全。在驛站建設過程中,同步徵求新就業群體意見,逐漸形成以社區、商圈黨群服務中心輻射帶動共建單位、愛心企業的服務體系。
“以前送餐累了只能在路邊待着,現在有了驛站,能歇歇腳、充會兒電,設備很全,感覺越來越暖心了。”外賣騎手王強説。
赤峰市整合黨群服務中心、新時代文明實踐站、沿街商鋪等資源,建成640余個“暖新驛站”“司機之家”等多功能服務陣地,解決新就業群體“吃飯難、喝水難、休息難”等急難愁盼問題,將服務關愛落到實處。
為滿足新就業群體的多樣化需求,赤峰市不斷豐富服務內容、拓展服務領域,聯動市衛健委、司法局、人社局等單位,開展義診、法律諮詢、就業創業指導等志願服務活動。針對新就業群體子女寒暑假託管難的問題,推出“四點半學堂”“紅領巾夏令營”等系列活動,為新就業群體子女提供輔導作業、興趣培養等服務,切實解決新就業群體後顧之憂。
與此同時,赤峰市探索“以服務換治理”模式,積極鼓勵新就業群體參與志願服務和基層治理。阿魯科爾沁旗多個社區引導快遞員、網約配送員加入社區“騎心協力”志願服務隊,擔任小區“兼職網格員”,對不文明現象隨手拍照收集、反饋相關問題;元寶山區組建“寶山‘新’先鋒”志願服務隊,開展“暖‘新’關懷”行動,引導新就業群體參與“民情直通”專項行動,收集社情民意160余條、上報隱患線索230條,實現社區治理相關問題處置效率有效提升;松山區建立“信息收集—社區響應—反饋閉環”機制,通過暖“新”驛站設置意見箱方式,累計收集道路積水、設施損壞等安全隱患問題50余個,幫助解決“買菜難”“接送娃難”等民生問題240余件。
“我們既是城市的服務者,也是治理的參與者,現在感覺更加融入城市了,更有歸屬感了。”一名參與社區志願服務的快遞員説。
組織賦能:激活黨建工作“神經末梢”
“以前覺得公司黨員少,沒有建立黨組織。現在才發現,黨組織不僅能凝聚人心,更能幫企業解難題。”赤峰市拓海文化傳媒有限公司總經理馬文會深有感觸。該企業成立黨支部後,黨員帶頭攻關技術難題,推動銷售額增長30%。
推進新興領域黨的組織覆蓋,是加強新興領域黨建的基礎性工作。今年,赤峰市委社會工作部按照“邊摸排、邊組建”的原則,“一企一策”“一社一策”制定方案,讓底數摸排與黨組織建立同步開展,通過單獨建、聯合建、臨時建等方式實現黨組織應建盡建、黨員應納盡納。
紅山區以“比篩問談訪”線上線下相結合方式,全面摸排轄區內新興領域黨建工作情況,將220余家新業態企業、5400余名從業人員及70余名黨員信息納入清單進行動態管理,推動成立5個新業態黨組織。同時,印發《致流動黨員的一封信》,開展組織找黨員、黨員找組織的“雙找”活動,使新興領域流動黨員有人&&、有組織納管、有典型引路。
克什克騰旗結合新興領域跨行業、跨區域特性,構建1個區域化黨建矩陣、2個行業黨建聯合體,實現組織共建、資源共享、活動共聯、發展共促。
赤峰市通過“數據比對+部門聯動+全域摸排”機制及“專人&&旗縣區”制度,讓全市2500余家符合“三有”標準的非公有制企業、1100余個社會組織信息清晰可溯,相關專題培訓同時保障了數據摸排的“全、實、準”。
赤峰市為新時代新興領域黨建工作探索創新提供了有益借鑒。如今,在這片充滿生機的熱土上,黨群攜手的畫卷正徐徐鋪展,黨建引領的“紅色引擎”將驅動新興領域以更強姿態,為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注入不竭新動能。(記者 魏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