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內蒙古赤峰市巴林左旗把扶貧(幫扶)項目資産規範管理作為提升脫貧質量、鞏固脫貧成果、穩步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重要舉措和有力抓手,着力在強化經營管理和收益金分配上下功夫。截至目前,全旗240余家涉農涉牧企業、新型合作組織、種養大戶通過參與扶貧(幫扶)項目資産經營,每年可獲得資産收益金3000余萬元,帶動2.3萬餘脫貧人口、邊緣易致貧人口增收。
巴林左旗曾是國家級貧困縣,在多年的扶貧工作中,巴林左旗不斷得到上級黨委、政府和社會各界的資金扶持。到目前,全旗共核查登記扶貧(幫扶)項目資産38.1億元。其中,公益性資産15.59億元,經營性資産17.66億元,到戶類資産4.85億元。為不斷推進扶貧(幫扶)項目資産管理工作提質增效,先後制定&&《巴林左旗扶貧項目資産後續管理辦法》《巴林左旗扶貧項目資産確權移交細則》《巴林左旗扶貧項目資産運營管護細則》《巴林左旗扶貧項目資産收益分配細則》《巴林左旗扶貧項目資産處置報批細則》等細則,巴林左旗扶貧資産“産權登記制度、經營管理制度、收益分配製度、處置報批制度、責任追究制度、監督監管制度、等10項配套制度。按照“問題找準、舉措謀實、限期解決”要求,統籌相關行業部門、蘇木鄉鎮、嘎查村的工作力量,按照公益性資産、經營性資産、到戶類資産,分類建立扶貧(幫扶)項目資産“三本賬”。按照管理層級增設旗級資産、鎮級資産、村級資産、戶級資産四本扶貧(幫扶)項目資産確權&賬。截至目前,全旗共登記戶級資産4.85億元、村級資産16.72億元、鎮級資産3.48億元、旗級資産13.05億元。
巴林左旗按照“受益權與管護權相結合”“誰主管、誰負責”原則,逐項落實扶貧(幫扶)項目資産管護主體,明確責任單位和具體責任人管護責任。
一是在公益性資産管理上,由相應産權主體落實管護責任人,結合開發公益崗位、臨時性用工等方式,優先吸納貧困家庭勞動力參與扶貧(幫扶)項目資産管護,解決管護力量不足問題。截至目前,全旗結合公益崗位開發累計解決脫貧戶勞動力就業1928個,平均每戶增收11100元。
二是在經營性資産管理上,發揮農村牧區新型經營主體的生産經營優勢、主導産業的強力帶動優勢、龍頭企業的産業發展優勢,通過資産租賃、産業託管、入股分紅等經營方式,進一步激活資産帶貧減貧動能。
三是在到戶類資産管理上,按照脫貧戶的意願,採取菜單式管理模式,由貧困群眾自行選擇、自主決策、自力更生經營扶貧(幫扶)項目資産,進一步激活貧困群眾的脫貧內生動力。通過開展“扶貧夜校”“第一書記課堂”等形式,讓脫貧可持續、致富有幹勁。目前,全旗共開展集中宣講240多場次、各類宣講活動1000多場,充分調動貧困群眾“比着學、比着幹”的致富內生動力。
四是在扶貧(幫扶)項目資産監管上,根據全旗扶貧(幫扶)項目資産運營情況,組織相關部門每年對上一年度的資産運行情況進行核查和風險評估,根據核查情況,及時發現運行不良、無法使用或達到使用年限的資産,提出符合實際的處理意見,確保資産不閒置、不浪費、不流失。(于立剛、梁啟明、劉立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