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來,內蒙古阿拉善盟搶抓數字經濟發展機遇,以科技創新為驅動,聚焦“數智賦能”,通過AI預審、智能分流、大模型輔助等一系列創新舉措,推動政務服務從“便捷化”向“智能化”轉型,切實破解企業和群眾“辦事繁、審批慢、反復跑”等難題,為高質量發展注入強勁數字動力。
為解決企業和群眾因材料不全、流程不熟引發的“來回跑、審批慢”問題,阿拉善高新技術産業開發區創新推出“前置化預審服務”,採用“AI+人工”雙軌模式,對申報材料提前審核、精準指導,從源頭提升審批效率。政務大廳內,導服員主動為辦事群眾提供預審和分流服務,有效避免了重復排隊與多次補正,大大提高了窗口受理效率。

在政務大廳的數智服務專區,阿拉善高新技術産業開發區澤太酒店負責人孫銘遠正在使用預審機器人辦理食品經營許可證。他將身份證、申請表等材料逐一放置在設備上,系統隨即啟動自動識別與審核。

據了解,該預審機器人已覆蓋9個部門的20類事項電子化填報,並可自動完成8類高頻事項的審核,將原本需要數小時的審核流程壓縮至幾分鐘,實現24小時不間斷服務,真正做到“政務服務不打烊”。

據統計,自今年9月“AI+人工”雙軌模式運行以來,企業辦事平均耗時減少60%以上,窗口退件率下降80%,材料一次性通過率提升至95%。

今年,阿拉善盟12345政務服務便民熱線引入DeepSeek-R1大模型,通過深度整合熱線知識庫、工單數據、政策文件、分析報告等多元信息,構建起“智能感知、精準分析、高效服務”的全鏈條服務體系,實現知識庫智能檢索與工單精準派發。接線員輸入關鍵詞,數秒內即可獲取相關信息,響應效率顯著提升。目前,熱線累計接入的240萬餘條承辦信息已全部接入大模型系統。未來,阿拉善盟還將拓展智能質檢、情緒識別等功能,進一步豐富智能服務場景,提升訴求處理的精準度和效率。(任東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