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不久,由鄂爾多斯市委網信辦主辦的2025年鄂爾多斯國家智能社會治理實驗綜合基地成果發布會在清華大學舉行。本次發布會共發布資政報告、工作指引、研究報告、數據庫和評價指數等五大類49項成果,同步啟動由鄂爾多斯市主導參與的《智能技術政務應用 政務大模型應用效果評估規範》《智能技術政務應用 政務服務人員智能技術應用指南》2項國家標準研製起草工作。
“國家智能社會治理實驗綜合基地”,就是利用領先的人工智能技術,圍繞社會治理重點領域、超前搭建智能社會治理應用場景,總結形成智能社會治理的經驗規律和理論,制定一批智能社會治理的標準、規範和政策措施。
2021年9月,中央網信辦、國家發展改革委等8部門聯合公布國家智能社會治理實驗基地名單,開展為期5年的智能社會治理實驗,全國共確定上海市楊浦區、天津市濱海新區、成都市、鄂爾多斯市等10家綜合基地。
作為全國首批、內蒙古唯一的國家智能社會治理實驗綜合基地,鄂爾多斯市主動把握人工智能發展機遇,不斷探索、迭代升級智能社會治理目標、任務和機制,發揮“試驗田”作用,着力打造“樣板區”。
“駕駛證換證快到期了我都不知道,是車管所的工作人員主動打電話通知我的。以前是‘人找服務’,現在是‘服務找人’”,這是鄂爾多斯車主對全國首批車駕管“主動辦”服務的直觀感受。
記者了解到,依託大數據篩選與 AI 智能外呼技術,車管所針對期滿換證、核發免檢合格標誌等5項高頻業務,實現“符合條件自動觸發、智能辦理零跑腿”,上線僅一個多月便辦結業務3000筆。
“不用跑窗口,AI 電話確認後,新駕駛證直接寄到家”“新能源號牌3分鐘掃碼取,省了郵費還不用等一週”“全區首家智慧自助考試區,讓滿分學習、登出可恢復考試實現‘隨到隨考’”……鄂爾多斯市公安局交管支隊車管所的沉浸式數智服務讓“溫度”與“速度”觸手可及。
自入圍綜合實驗基地以來,鄂爾多斯市依託清華大學智能法治研究院、清華大學社會治理與發展研究院、清華大學智能社會治理研究院等科研院所的專業力量,超前探索智能社會的運行模式、法律法規、標準規範,共同發布了首項智能社會治理領域地方標準,參與多項國家標準、團體標準起草,在基層治理、雙化協同、數字鄉村等領域形成研究報告、學術論文、標準規範等成果100余份。
2024年,中央網信辦、國家發展改革委、教育部等8部門發布了實驗基地中期評估通報,鄂爾多斯市獲得“工作進展明顯、成效突出”的評價,在全國綜合基地中名列前茅。其中,地區發展的綠色化與智能化成為考核的重要一環。
“為深入貫徹新發展理念,落實國家‘雙碳’目標任務,我們聯合北京大學鄂爾多斯能源研究院提出了‘風光儲充+CΟ,冷熱一體化+智慧能源管控’的零碳解決方案。”臨港能源公司總經理賀瑞介紹,通過綠電和二氧化碳供熱製冷技術建立以可再生能源為主體的“供—儲—用”智慧能源管理體系,打造全國首家零碳機場。
無人駕駛公交車在城市中穩步行駛,自動駕駛清掃車、快遞車在街道上穿梭工作,無人駕駛電動重卡在礦區有序運行……“車路雲一體化”生態體系建設方面,鄂爾多斯市推進智能化與城市智能網聯的發展不謀而合。
2024年,鄂爾多斯市獲批工業和信息化部等五部委智能網聯汽車“車路雲一體化”應用試點城市。眼下,涵蓋公共交通、智慧出行、物流運輸等領域的“車路雲一體化”多元場景應用在這裡加快落地,“聰明車”跑上“智慧路”正在具象化。
卡爾動力鄂爾多斯分公司行政負責人王鵬介紹,智能駕駛不是替代人,而是用數據優化“人—車—路—貨”的協同效率。2021年,公司首創“領航車有人、跟隨車無人”混合智能編隊模式,在西北、華北多地實現幹線與專線物流自動駕駛常態化測試運營,目前已形成超300&規模的全球最大自動駕駛運輸車隊,累計完成2000萬公里編隊運營、2億噸公里貨運量,實現超300公里最長距離全無人貨運。
當科技深度融入業務流程,當數據開始“讀懂”群眾需求,鄂爾多斯正以“課題研究—實踐驗證—標準輸出”的閉環路徑,為國家智能社會治理貢獻鄂爾多斯智慧。(毛鍇彥)
原標題:全國10家 全區唯一 鄂爾多斯國家智能社會治理走進全國前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