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從內蒙古自治區農牧廳獲悉,由內蒙古農業大學專家、自治區農牧廳小麥專家指導組成員、巴彥淖爾市專家組成測産專家組,對全市小麥進行科學測産,其中,杭錦後旗小麥畝産量達715.6公斤,較去年小麥最高畝産(705.8公斤)高出9.8公斤,再次刷新內蒙古春小麥畝産紀錄。
據介紹,破紀錄高産田位於杭錦後旗頭道橋鎮民豐村二社155畝單産提升小麥高産示範田,經過精準量取測産面積、機械化實收稱重、嚴格去皮扣雜,最終按13%含水率折算後得出最終結果。
杭錦後旗頭道橋鎮民豐村二社高産示範田由杭錦後旗根虎奶牛養殖專業合作社經營,合作社共流轉土地2000余畝,其中300畝用於小麥種植,依託養殖1000多頭奶牛養殖優勢,全面實施有機肥還田技術,持續提升土壤肥力,為小麥高産築牢根基。同時,通過輪作倒茬、選用優質良種、引入大型聯合農機整地、應用水肥一體化精準調控和兩改三配套綠色增效技術,實施“一噴三防”綠色防控等核心技術,構建起全方位的技術支撐體系,有效挖掘了小麥增産潛力。
測産專家組還對巴彥淖爾市小麥千畝、萬畝示範片進行了測産,其中烏拉特前旗額爾登布拉格蘇木賽湖洞嘎查小麥千畝示範片面積1203畝,平均畝産687.58公斤;杭錦後旗蒙海鎮紅建村、烏蘭村萬畝小麥示範片面積13006畝,平均畝産561.46公斤,實現了水澆地小麥千畝、萬畝大面積單産新突破。

據了解,擁有河套灌區的巴彥淖爾市地處北緯40度農作物種植黃金帶,是我國優質中強筋小麥主産地。從2024年小麥畝産突破700公斤大關到2025年的再攀高峰,巴彥淖爾市小麥大面積單産提升實踐證實了“良田、良種、良機、良技”協同發力的科學性,為內蒙古小麥單産水平的整體提升注入持續動力。(記者李雲平)
【糾錯】 【責任編輯:石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