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七夕,在呼和浩特市玉泉區婚俗博物館,新人試戴鳳冠。
包頭市青山區第十屆集體婚禮現場。
“我們沒有高額彩禮,也不準備舉辦豪華婚宴,親人們聚在一起送份祝福就足夠。”今年七夕,剛領完結婚證的張妍妍(化名)夫婦道出了他們的婚戀觀。這對在工作中相識相戀4年的年輕人,用“零彩禮+簡約婚禮”的方式,開啟人生新旅。
在內蒙古,踐行文明婚俗新風的年輕人越來越多。2023年以來,全區各級婦聯為646對新人舉辦集體婚禮28場,開展婚戀交友活動500場,5萬人參加,2350對新人牽手。
婚姻是家庭和社會的總開關,近年來,內蒙古自治區將婚俗改革作為推進基層治理、涵養文明鄉風的重要抓手,多部門協同發力,通過宣傳引導、 陣地建設等舉措,將婚俗改革與生態文明建設、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文旅産業等有機結合,走出了一條具有內蒙古特色的婚俗改革新路徑,繪出一幅幅幸福家庭的美好圖景。
移風易俗 文明新風遍拂北疆
巡邊守邊、界碑描紅,在祖國北疆的邊境線上,一場簡約卻滿含家國情懷的婚禮格外動人。近日,呼倫貝爾市婦聯聯合當地邊境管理支隊、總工會,在諾幹湖畔為13對戍邊新人辦了一場以“紅色邊關・扎根北疆”為主題的集體婚禮。新人們在親友的見證下許下誓言,紛紛&&要以小家庭的和諧共建社會大和諧。
如今,綠色、健康的婚禮形式正成為內蒙古適齡青年的新選擇。這不僅是青年人婚戀觀的主動轉變,更離不開全區各部門的協同推動。
為讓文明婚俗理念深入人心,各婚姻登記機關向結婚新人提供個性定制、主題定制等不同形式的頒證服務。戶外草坪、婚博會、健康騎行等各式各樣的集體婚禮家喻戶曉,這種新形式正幫助新人逐步轉變觀念,並影響帶動家人、朋友。
與此同時,我區還通過舉辦婚戀講座、開展心理健康諮詢、推廣線上婚育服務&&等舉措,全方位提升適齡青年婚戀素養,引導大家“為愛而婚、因愛而嫁”,以家庭和諧築牢社會文明基石。在各地實踐中,特色模式不斷涌現:鄂爾多斯市東勝區推行“婚俗改革+公園+草原”模式,讓生態文明建設與婚俗新風相輔相成;赤峰市紅山區立足基層服務,通過微宣講、政策解讀等形式普及婚俗改革知識,營造出“人人知曉、人人支持”的濃厚氛圍。
截至目前,全區共建成公園式婚姻登記機關11個,建立婚姻家庭輔導室125個,婚姻頒證室105個,配備一體化電子設備345套,建成3A級以上標準登記機關46個,場地建設面積超過3萬平方米,為倡導移風易俗,弘揚文明新風搭建起廣闊&&。
婚俗改革 傳承優秀傳統文化
上粧、出閣、卻扇、拜堂、合巹、結發……今年七夕,包頭市青山區婚姻文化創意産業園愛情島舉辦了一場端莊典雅的唐制婚禮,現場紅綢覆案、喜慶溫馨,新人身着傳統婚服,許下愛的誓言,共書新時代執子之手、與子偕老的美好愛情故事。
七夕節,作為中華民族重要傳統節日,承載着美好情感願景與深厚文化底蘊。今年,自治區各地各部門以七夕節日為契機,同步發力,以集體婚禮、鵲橋會、民俗文化展示等多元形式,為新人打造特色鮮明的文明婚俗文化活動,推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與現代婚俗理念深度融合。
婚俗文化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百花園中的重要一朵。《儀禮》記載,結婚的禮儀,包括納採、問名、納吉、納徵、請期、親迎6個步驟,是重要的文化傳統和禮儀規範。如何在婚俗改革中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
作為全國婚俗改革樣板試點之一的包頭市青山區,在婚俗文化傳承中不斷增強新人婚姻的責任意識,賦予時代內涵、豐富表現形式,以老百姓喜聞樂見的活動助推傳統和現代文明婚俗融合發展。
赤峰市紅山區通過打造千米詩詞長廊、舉辦不同朝代婚禮、融合非物質文化遺産剪紙藝術等形式豐富婚禮內涵,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
烏蘭察布集寧區在婚俗改革實踐基地——農村大禮堂中,通過舉辦中式訂婚宴、金婚銀婚紀念日等活動,將傳統婚俗和濃郁鄉土氣息融合,深受當地群眾歡迎。
截至目前,內蒙古已經打造婚俗文化廊(墻、廳)75個。
融合發展 激蕩創新澎湃動能
主題婚禮巴士載着新人向愛出發,復古場景還原20世紀80年代樸素婚禮吸引游客打卡……在包頭市,“婚俗+文旅”的融合實踐不僅讓婚禮更具創意,更走出了一條“創造效益、造福百姓”的新路徑。
近年來,包頭市青山區依託婚姻文化創意産業園、愛情島、東達山民俗婚俗文化園等載體,延伸出婚紗造型、婚禮文創、冷餐咖啡等衍生産業,並打造婚博會匯聚上百家婚慶品牌。數據顯示,相關活動已吸引市民游客約5.6萬人次,成交量達649單,銷售額近849萬元,實現了婚俗文明與産業發展雙贏。
“婚俗改革,塑造文明婚俗,樹立文明新風,普惠民生”是內蒙古婚俗改革的目標。
作為全國婚俗改革實驗區,烏蘭察布集寧區將文明婚俗與鄉村振興深度融合,通過在婚俗改革實踐基地開展系列活動,引導青年樹立正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同時,推動“婚俗改革+文旅産業+鄉村振興”融合發展,兩年來已舉辦“愛的鵲橋 等你一起”草原集體婚禮等創意活動40余場,吸引1100余對新人參與。
興安盟以“婚俗産業+旅游”模式為抓手,以群眾需求為導向,將婚俗文化融入旅游精品線路,打造婚俗改革樣板,為當地經濟社會發展注入活力。
呼倫貝爾市阿榮旗將紅色文化、農耕文化等融入婚俗改革試點工作,為英雄故里、文旅阿榮激發起強勁動力,為當地群眾帶來豐厚的經濟回報。
婚俗改革的最終目標是促進家庭和諧、社會穩定。“婚俗+”創新模式,不僅為婚俗改革匯入新鮮血液,更為地區經濟社會發展注入澎湃動能,為百姓增收增添了溫暖力量。
自治區婦聯相關負責人&&,各級婦聯組織要為適齡青年多提供各類健康的婚戀交友服務,引導青年樹立正確婚戀觀、生育觀、家庭觀,男女青年因愛而娶,為愛而嫁,讓北疆大地勁吹文明新風,優秀婚俗文化煥發時代光彩。(記者 趙曦)
(圖片由自治區民政廳、婦聯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