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沙海抗爭到生態共贏——寫在第十屆庫布其國際沙漠論壇閉幕後- 新華網內蒙古頻道
新華網 > > 正文
2025 09/18 07:40:36
來源:新華網

從沙海抗爭到生態共贏——寫在第十屆庫布其國際沙漠論壇閉幕後

字體:

  當第十屆庫布其國際沙漠論壇會場的燈光熄滅,這片曾經被稱為死亡之海的沙地,已完成從地理坐標到精神符號的蛻變。回溯2007年首屆論壇的稚嫩,到如今形成全球荒漠化治理的庫布其模式,18年光陰,裝着人類與荒漠的博弈史,也沉澱着超越國界的生態智慧。

  2007年,首屆庫布其國際沙漠論壇啟幕。那時的庫布其,沙塵肆虐,渺無人煙,是生態的傷疤。首屆論壇的召開,如一束微光,穿透荒漠的陰霾,為全球荒漠化治理帶來一絲希望。各國專家學者、政府官員懷揣着對綠色的憧憬,踏上了這片沙地,開啟了人類與荒漠較量的新征程。

  此後的歲月裏,庫布其國際沙漠論壇如一顆種子,在荒漠中生根發芽。每一屆論壇,都是一次智慧的碰撞,一次經驗的交流,一次合作的契機。

  從最初對荒漠化治理技術的初步探討,到後來對生態修復理念的深入思考;從單一國家的治理實踐分享,到多國聯合的治理行動規劃,論壇的內涵不斷豐富,影響力不斷擴大。

  9月16日,第十屆庫布其國際沙漠論壇與會者參觀庫布其沙漠鄂爾多斯中北部新能源基地先導工程(無人機照片)。(王正 攝)

  行至第十屆,庫布其已今非昔比。那個不毛之地,如今綠樹成蔭,瓜果飄香,成了生態旅游的熱門目的地。而本屆論壇,更是站在新的起點上,為全球荒漠化治理貢獻新的智慧和力量。

  論壇期間,來自世界各地的200余位專家學者、政府官員、企業代表及民間組織負責人齊聚一堂,共同回顧過去18年荒漠化治理的艱辛歷程,展望未來的綠色發展之路。數據顯示,“十四五”以來,中國“三北”工程已完成荒漠化綜合治理面積超過2億畝,荒漠化和沙化土地面積持續“雙縮減”,實現了由“沙進人退”到“綠進沙退”的歷史性轉變。這一系列成就,不僅是中國防沙治沙工作的生動實踐,更是對全球荒漠化治理的重大貢獻,也為庫布其模式的推廣提供了堅實底氣。

  9月16日拍攝的第十屆庫布其國際沙漠論壇開幕式現場。(康文魁 攝)

  在開幕式上,聯合國副秘書長、《聯合國防治荒漠化公約》執行秘書亞絲明·福阿德發表視頻致辭,評價中國政府、企業、社區並肩攜手,同心協力把荒漠變成生命之源,給予了世界啟示。聯合國助理秘書長、聯合國環境規劃署副執行主任伊麗莎白·穆雷瑪發表視頻致辭説,庫布其國際沙漠論壇成為荒漠化治理領域國際合作、知識交流與創新的重要&&。

  論壇上,中國政府全面展示了在荒漠化防治方面的最新進展和成功經驗。國家林業和草原局副局長唐芳林介紹,中國已率先實現土地退化零增長目標。另有論壇消息稱,沙區年産幹鮮果品4800萬噸,約佔全國總産量的四分之一,年總産值達1200億元。這些數據背後,是中國政府對防沙治沙工作的高度重視和持續投入,更是科學治沙、綠色發展理念的深入實踐。

  中國科學院院士傅伯傑以《科學推進荒漠化防治的中國範式——以鄂爾多斯為例》為題,深入剖析了鄂爾多斯在荒漠化防治方面的創新模式和成功經驗。鄂爾多斯通過構建綠化帶、淤地壩、光伏治沙帶、鎖邊林“四道防線”,實現了治理率的大幅提升,庫布其沙漠治理率已達40%,毛烏素沙地治理率更是高達80%。這些實踐不僅為中國荒漠化防治提供了範例,也為全球荒漠化治理貢獻了“中國智慧”。

  9月16日,與會者在第十屆庫布其國際沙漠論壇上。(吳瀟瑩 攝)

  尤為重要的是,本屆論壇凝聚了多方共識,形成了具有里程碑意義的《第十屆庫布其國際沙漠論壇共識》。共識強調尊重自然、科學防治,堅持系統治理和綠色發展,提出了“以水定綠、因地制宜、分類施策”的原則,倡導治沙與致富協同,構建人沙和諧共生新格局。同時,論壇還發布了《中國—中亞荒漠化防治夥伴關係倡議》和《全球荒漠化監測與數字治理倡議》,為全球荒漠化治理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向。

  18年,彈指一揮,但對於庫布其和全球荒漠化治理來説,卻是一部波瀾壯闊的史詩。從最初的艱難探索到今天的碩果纍纍,庫布其國際沙漠論壇見證了人類與荒漠的博弈,也見證了生態智慧的傳承與發展。我們相信,未來,庫布其模式仍將在全球荒漠化治理中做出新的貢獻。(毛丫 聶慧榮)

【糾錯】 【責任編輯:石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