遍地金黃糧滿倉,碩果纍纍收穫忙。眼下正值秋收時節,內蒙古烏蘭察布集寧區的農戶們忙碌於田間地頭,確保糧食顆粒歸倉。
農戶在收穫馬鈴薯。新華網發(喬敏 攝)
走進馬蓮渠鄉大十號村,連片的馬鈴薯一眼望不到邊,伴隨着機械的轟鳴聲,馬鈴薯收穫機來回穿梭,一壟壟飽滿圓潤的馬鈴薯被翻出土地。工人們將其分揀、裝袋、裝車,整個過程井然有序。
“今年種了1000多畝馬鈴薯,畝産3.5噸左右,月底基本收完。”大十號村種植戶王艷青説,與傳統人工采收相比,機械化采收提高效率,降低成本。
農戶在收穫馬鈴薯。新華網發(喬敏 攝)
據了解,今年大十號村馬鈴薯種植面積3000畝,依託烏蘭察布“中國薯都”品牌優勢,采收的馬鈴薯主要發往山西、陜西、雲南等地,市場認可度頗高。
在白海子鎮小東號村,一排排玉米植株挺拔整齊,一穗穗玉米棒顆粒飽滿,農機手駕駛着大型玉米收割機在壟間穿梭,玉米被快速收割、輸送到田邊,幾名工人將玉米批量裝筐、搬上運輸車。
農戶在收穫玉米。新華網發(岳飛燕 攝)
據介紹,今年小東號村不少農戶與企業簽訂了水果玉米種植訂單,收穫的玉米被加工成速凍玉米、玉米汁等産品,銷往全國多個省市。
農戶在收穫玉米。新華網發(岳飛燕 攝)
集寧區農牧水利局農業管理股負責人呼和介紹,集寧區通過推廣機械化作業、培育訂單農業等措施,推動農業生産提質增效。目前,全區馬鈴薯、水果玉米種植面積6萬畝,主要農作物機械化率突破90%,多家農業企業與農戶建立穩定合作關係。(武曉冉 胡曉然)
【糾錯】 【責任編輯:石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