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彥淖爾:變廢為寶 自製“神器”- 新華網內蒙古頻道
新華網 > > 正文
2025 09/15 10:39:00
來源:內蒙古日報

巴彥淖爾:變廢為寶 自製“神器”

字體:

  8月22日,巴彥淖爾市臨河區金川河面上,一個忙碌的藍色“機器人”引來眾多市民駐足拍照。這個由廢舊零件組裝而成的水面推凈器,是該市市政集團職工丁建軍的創新發明,通過遙控即可高效清理河面上的垃圾。

  水面推凈器是巴彥淖爾市市政集團以黨建為引領激發全員創新活力的生動縮影。近年來,該集團依託“市政·先鋒”黨建品牌,將組織力轉化為發展新動能,在修舊利廢、工具革新、技術攻關等方面結出碩果。

  作為集團“藍青工程”負責人,機電工程師丁建軍帶領團隊踐行“修舊利廢 節本創新”理念。他自主設計的水面推凈器,罩體取材於廢舊零件,底部浮筒源自鏟車舊輪胎,濾網則由清掃車廢舊的空氣濾清器改造而成。設備滿電情況下可運行3小時,行進速度最高達15公里/小時,大幅提升了河面的清潔效率和作業安全系數。“藍青工程”培訓研發基地,既培養機電人才,也帶動職工修復排污泵、潛水泵等設備,僅2024年就節約維修費近20萬元。

  62歲的環衛工人李世清是集團“薪火中心”的明星職工。他利用業餘時間改進工具:用編織袋繩子製作的波斯掃把耐用高效,廢舊風扇網面改造的摟樹葉耙子輕便實用,廢鐵皮加裝輪子的推雪板省力便捷……“能讓工友幹活更輕鬆,就是我發明的動力。”李世清説。

  據悉,該集團鼓勵環衛工自製工具,根據實用效果給予獎勵,今年“技術小能手”評比就表彰了12人。4年來,“薪火中心”已涌現30多種自製“神器”,累計節省費用近10萬元。

  針對管理創新和設備升級難點,該集團推出“揭榜挂帥”黨建主題活動。青年職工郝源研發的“巷道人體感應燈”和“受限空間作業安全控制系統”,在2024年表彰會上摘得2項一等獎。其中,感應燈解決了巷道燈徹夜長明擾民費電問題,節能率達20%至25%,並延長了燈具壽命。

  “我的創新能在工作中派上用場,就是最好的回報。”郝源&&,該活動激勵實幹者勇挑重擔,已推動解決多項重點難點問題。

  “這些源自一線的‘金點子’,是黨建與業務深度融合的生動體現。通過搭建&&、完善機制,職工立足崗位學技術、鑽業務、搞創新蔚然成風。經初步統計,集團在工具自製、設備修復、技術改造等方面的實踐,年均節約成本近百萬元,有效提升了環衛作業的效率和精細化水平。”巴彥淖爾市市政集團黨支部書記、董事長張正煜介紹。(記者 薄金鳳 通訊員 李平洋)

【糾錯】 【責任編輯:石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