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蒙古突泉縣:農家庭院“方寸地”迸發大收益- 新華網內蒙古頻道
新華網 > > 正文
2025 09/06 11:10:35
來源:新華網

內蒙古突泉縣:農家庭院“方寸地”迸發大收益

字體:

  宜種則種、宜養則養、宜商則商……近年來,內蒙古興安盟突泉縣把美麗鄉村建設與庭院經濟結合起來,按照“小規模、大群體,小成本、大收入”的思路,引導農民以庭院為載體,將“方寸地”建成“增收園”。

  在寶石鎮寶興村袁少芳家的院子裏,16隻鴕鳥悠閒踱步、低頭吃食,為寧靜的小院增添了幾分熱鬧。“今年已經賣了十多顆鴕鳥蛋,每顆蛋能賣150元,效益很好。”袁少芳説。

  村黨支部書記何長海介紹説:“鴕鳥的價值可觀,除了出售蛋之外,羽毛和幼雛也可售賣,每只鴕鳥年收益超過1萬元,我們計劃通過‘家庭養殖+整村推廣’模式帶動更多村民參與。”

  這是突泉縣寶石鎮寶興村農民庭院內飼養的鴕鳥。(曾令剛 攝)

  記者了解到,突泉縣以發展庭院特色休閒旅游為重點,依託東杜爾基鎮明星村、寶石鎮寶城村等旅游資源較好的村屯,引導農戶利用自有庭院發展特色民宿、家庭旅館、休閒農莊、農家樂、小型採摘園等,促進農文旅融合,打造一批精品田園和美麗庭院,把庭院變成城鎮游客的小菜園、後花園、微農場。

  東杜爾基鎮明星村依明星湖而建,2022年明星湖旅游風景區建設運營,明星村緊緊抓住這個機遇,把湖水引入農民的庭院,並鼓勵有條件的農民開辦民宿和庭院種植水稻。

  走進明星村,農家小院內的水稻田在初秋的暖陽下泛起粼粼波光。近年來,東杜爾基鎮明星村堅持把農村庭院經濟與産業發展、“一村一品”發展有機結合,挖掘農村庭院資源,縱深推進一二三産業融合發展,推出庭院水稻“體驗+認領”模式。

  這是突泉縣東杜爾基鎮明星村村民庭院內的水稻。(曾令剛 攝)

  “游客認領分為親情認領、打包帶走、代耕代種三種模式,認領以後委託戶主全程託管,由合作社加工成綠色有機稻米。”突泉縣東杜爾基鎮副鎮長任涌力説。明星村村民佟樹海告訴記者,他家庭院種的水稻被游客以4000元認領,此外,稻田裏養的魚,除了自家吃,還能出售給游客。

  “近年來,突泉縣大力培育庭院經濟,打造出1個示範鄉鎮46個示範村,探索形成了庭院冷棚、紫皮蒜、鮮食玉米、美洲雁等特色庭院産業。為助力庭院經濟發展,今年縣裏累計投入資金1819萬元,通過發展庭院冷棚、紫皮蒜、紅幹椒、鮮食玉米等産業,有效帶動6546戶農戶實現穩産增收,讓群眾在‘小庭院’裏收穫了大效益。”突泉縣農科局項目辦負責人姜健説。(恩浩、曾令剛)

【糾錯】 【責任編輯:楊騰格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