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服領上那道黑痕- 新華網內蒙古頻道
新華網 > > 正文
2025 08/22 15:19:37
來源:新華網

警服領上那道黑痕

字體:

  在阿拉善邊境管理支隊黑鷹山臨時邊境檢查站,幾乎每名民警輔警的衣領上都有一道黑痕。那不是污漬,而是風沙、煤灰和汗水層層疊加的印記。

  這裡距額濟納旗240余公里,四週荒無人煙,被稱作“無人區”。夜色中,藍色營房佇立戈壁,外墻“艱苦奮鬥、自強不息、扎根邊疆、甘於奉獻”十六字格外醒目。

  這是黑鷹山臨時邊境檢查站。

  清晨,戈壁風沙裹着熱浪撲面而來。當下正值旅游返程高峰,車輛一輛接一輛駛過,帶起的塵灰與味道混雜在空氣裏。烈日炙烤下,執勤民警王鑫口罩緊扣,汗水順着面頰滴落,仍忍不住打趣説:“這風裹着‘百味套餐’呢!”

  王鑫話音剛落,一輛重型貨車駛入通道。司機神情疲憊,眼圈泛黑。王鑫接過證件,順勢叮囑:“師傅,前面檢查站有休息區,歇一歇再上路更安全。”

  在王鑫眼裏,每一輛車都藏着不同情況。遇到長途貨車,他會留意司機狀態,防止疲勞駕駛;遇到神情可疑游客,他會反復核對信息,不放過任何細節;遇到需要幫助的旅客,他會主動上前解決……日復一日的執勤,讓他練就了“望車識情”的技能。

  民警王鑫(右)、張傑查驗過往車輛。

  不遠處,站長丁海賀正來回穿梭。烈日下,他嗓門嘶啞仍大聲指揮:“貨車靠右,小車靠左,大家都能過!”汗水從臉頰滴落,把警服後背浸成深色。車流稍稍緩下來,他顧不上歇息,又掏出手機,在備忘錄裏快速敲下數據,研究警力輪換方案。

  夜幕降臨,戈壁灘的溫度驟然下降,白日裏滾燙的砂石此刻透出寒意。查驗區的探照燈依舊亮如白晝,照着車流有序通過。民警們輪換下崗,脫下反光背心,衣襟已被汗水和風沙浸得發硬。

  丁海賀説,檢查站一年365天晝夜不息,每逢節假日、車流高峰,往往更要全員堅守。“群眾能順利回家、貨物能安全抵達,我們再辛苦也值得。”

  丁海賀回憶,十年前檢查站剛成立時,條件極其艱苦。那時執勤民警就住在臨時搭起的帳篷裏,白天風沙撲面、夜裏氣溫驟降,常常是裹着棉被也睡不踏實。用水要靠運送,做飯靠野灶,遇上沙塵暴,帳篷被刮翻是常事。

  這是丁海賀在引導車輛通行。

  如今,站裏有了藍色營房和查驗區,雖然依舊偏僻荒涼,但基礎設施逐漸完善,執勤環境明顯改善。查驗區車道分明,照明燈晝夜不滅,各類新型查驗工具一應俱全,民警輔警能夠更高效、更安全地完成車輛核查。

  走進檢查站會議室,挂着一面面錦旗:“熱心為民暖人心,照亮千里回家路”“為民服務暖人心,排憂解難似親人”……每一面錦旗背後,都凝聚着民警輔警在戈壁大漠中守護萬千旅客的點滴付出。

  在車流高峰時,檢查站專門開闢便民服務通道,安排專人引導分流,減少排隊時間;夏季酷熱,站裏備有飲用水和常用藥品,免費提供給有需要的司乘人員;冬季嚴寒,他們在查驗區搭起暖棚,準備薑湯和熱水驅寒。遇到旅客車輛拋錨,民警輔警總是第一時間上前,幫忙&&救援或合力推車。正是這些實實在在的舉措,讓過往群眾在戈壁荒漠中感受到一份難得的安心。

  夜色籠罩戈壁,探照燈依舊照亮前行的道路。丁海賀蹲下身幫同事整理裝備時,警服領口的黑痕在燈光下格外清晰。那道痕跡,不只是風沙和汗水的印記,更是他們日復一日堅守的見證。它寫在警服上,也沉澱在戈壁深處,成為這群移民管理警察最生動的勳章。(張傑 曠靖)

【糾錯】 【責任編輯:徐紅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