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首家馬文化書店藏着北疆的詩與遠方- 新華網內蒙古頻道
新華網 > > 正文
2025 08/15 09:17:12
來源:內蒙古日報

全國首家馬文化書店藏着北疆的詩與遠方

字體:

  在呼和浩特市騰飛路的喧囂街角,一座由內蒙古新華發行集團傾力打造的以馬文化為主題的地標書店正散發着獨特的墨香。當全國46家“年度最美書店”名單在首屆全民閱讀大會上揭曉時,全國首家馬文化主題書店——新華書店騰飛路店的名字格外亮眼。這裡不僅是一家主題書店,更用“圖書+文化+體驗”的創新模式,讓蒙古馬精神從草原躍入書頁,讓北疆故事走出內蒙古,成為萬千讀者心中的精神家園。

  當書店披上“馬鞍”:馬文化裏的閱讀新體驗

  走進全國首家馬文化主題書店——新華書店騰飛路店,首先映入眼簾的不是傳統書架的刻板排列,而是一組造型靈動的“馬鞍”閱讀區。深棕色的皮質座椅曲線復刻了草原馬鞍的弧度,抬頭可見墻上懸挂的青銅馬雕塑,蹄部揚起的姿態仿佛正踏過書頁間的文字草原。地面上,淺灰色地磚拼接出的“蹄印”圖案,像靜默的路標,將讀者引向各個主題區域。

  “我們不只是賣書,更在經營一個融合體驗的文化磁場。”新華書店騰飛路店副經理劉亦璇站在書店中央,指着1700平方米的雙層空間介紹道。在空間布局上,圖書陳列區包括馬文化圖書專區、亮麗內蒙古專區、童話鎮、深夜書房、女性圖書專區等與休閒功能區如異形閱讀區、咖啡區、文創區、直播間等有機串聯,整體動線讓“馬文化”與“圖書+”渾然一體。這種綜合化空間創新,有效拓展了書店的服務邊界。在現場少兒區的“童話鎮”裏,繪本《小駿馬的草原之旅》被翻得卷了邊,幾個扎着小辮的孩子圍坐在地上,聽書店工作人員講故事。

  新華書店騰飛路店的創新,遠不止於空間設計的精妙。通過“鴻雁悅讀”借閱模式,1.5萬冊圖書實現線上線下通借通還。工作人員小李説:“一位快遞小哥經常在午休時分來借歷史書,他説跑單累了,看看書就是一種休息。”3年來,這項服務已惠及5萬多市民,讓書香悄然融入百姓日常生活。

  從書頁到人海:300場活動織就文化紐帶

  “北疆文化的根脈,要在交流中才能活起來。”內蒙古新華書店副總經理銀潔的這句話,道出了新華書店騰飛路店的運營密碼。近3年來,這裡舉辦了300余場全民閱讀活動,近萬人次參與其中,讓書店從靜態的閱讀空間,變成了動態的文化交流&&。

  為了讓書香浸潤校園,新華書店騰飛路店聯合內蒙古藝術學院、內蒙古財經大學等院校推出“北疆文化校園行”系列活動。內蒙古藝術學院教授李樹榕以“詩詞典故中的文化傳承與北疆文化的時代新聲”為題,從讀書的意義入手,深入探討了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傳承與發展,結合北疆地域文化特色,闡述了文化創新的時代意義,為師生們提供了深刻的文化啟示和思想啟迪。在一場讀書分享會上,高二學生李媛拿着自己寫的詩歌《草原的風》與作家互動:“以前覺得寫作是孤獨的事,在這裡發現有這麼多人愛內蒙古、寫內蒙古,突然有了底氣。”

  面向青少年的“石榴籽小課堂”,則用更生動的方式播撒文化種子。志願者會帶着孩子們製作馬頭琴書簽,講述“草原絲綢之路”上的故事,在動手實踐中根植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有個孩子上完課,畫了一幅‘各族小朋友騎同一匹馬’的畫,説‘我們就像馬背上的夥伴’。”新華書店騰飛路店的店員小張珍藏着這幅畫,覺得這是最珍貴的“作業”。

  從“最美書店”到文化地標:讓北疆故事走向遠方

  新華書店騰飛路店的墻上,挂滿了“2021年度閱讀空間新榜樣”“2022年度最美書店”“賽罕區新時代文明實踐基地”等榮譽牌匾,但在劉亦璇看來,最珍貴的是讀者留下的只言片語。杭州游客張女士在留言本上寫道:“來這裡才懂了什麼是蒙古馬精神,更讓每一個游客,都能帶走一份屬於內蒙古的文化記憶。”

  這份記憶,正通過多元載體走出書店。線上直播間裏,“蒙新好物推薦官”舉着一匹刺繡小馬介紹:“這是阿拉善牧民手工繡的,每針都帶着陽光的味道。”馬頭琴書簽、蒙古包紋樣筆記本成了“網紅”文創,不少網友留言“透過文創看到了內蒙古的樣子”。

  即將啟動的“北疆文化名家談”活動堪稱該書店的重磅之舉,書店將攜手《人民文學》雜誌社,廣邀歷史、文學、藝術、民俗領域的知名學者、專家與創作者,一同探尋北疆文化的精髓。屆時,匯聚一堂的文化名家們將通過講座、分享會等多元形式,傾情分享他們對於北疆文化的深邃研究與獨到見解,為大眾讀者獻上一場思想的盛宴。

  當夕陽西下,碎金般的陽光悄然透過玻璃窗,鋪滿新華書店騰飛路店。老人沉醉於詩行的輕語,孩子在“童話鎮”沉浸式閱讀精彩繪本,年輕人對着屏幕專注敲擊…… 空氣裏,書香、奶咖的醇香靜靜彌散。此時此刻,每個人都在這方天地間,尋得心靈棲息的文化坐標。北疆的故事,便在這輕柔翻動的書頁間、心領神會的交流中、默默流淌的時光裏,悄然生長,脈動不息,走向遠方。(記者 於欣莉)

【糾錯】 【責任編輯:李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