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蒙古四子王旗:更多溫室菜棚豐富邊民餐桌- 新華網內蒙古頻道
新華網 > > 正文
2025 08/15 08:49:33
來源:新華網

內蒙古四子王旗:更多溫室菜棚豐富邊民餐桌

字體:

  在內蒙古烏蘭察布市四子王旗江岸蘇木邊境地區,一個個溫室菜棚陸續建成使用,為這片廣袤土地帶來別樣生機。

  四子王旗邊境線長104公里,抵邊居住的群眾距離城區遠,採買新鮮蔬菜的成本較高,加之當地一直沒有發展設施農業的基礎,導致邊民餐桌上的蔬菜很單一,基本都是土豆、白菜等耐儲存的品種,邊民“吃菜難”的問題亟待破解。

  近年來,烏蘭察布市委統戰部聯合多方力量,將解決該問題提上日程。使用少數民族發展資金大力支持“石榴籽戍邊溫室菜棚”建設;九三學社內蒙古區委為溫室暖棚建設項目提供專家論證、技術支持與人才保障;內蒙古農業大學、烏蘭察布市各民主黨派、無黨派人士中的農牧業技術骨幹組建服務隊,深入菜棚開展實踐鍛煉,為邊民傳經送寶;民營企業家也慷慨解囊,幫抵邊戶解決種植蔬菜所需的農資農具難題。

  邊境地區土壤貧瘠、風沙大、氣候寒冷,棚種條件堪稱惡劣。九三學社社員、烏蘭察布市科學技術事業發展中心二級推廣研究員關慧明帶領團隊勇挑重擔,經過多次實驗,不斷修改完善方案,結合當地實際,摸索出一系列讓溫室菜棚在邊境地區扎根的方法。

  對溫室菜棚種植區進行土壤改良,最上層為20厘米厚的空氣保溫儲能區,中間層將羊糞與沙土充分混合,形成30厘米厚的耕作層,既能改良土壤結構,又能為作物生長持續提供養分,下層則鋪設50厘米厚的羊糞作為保溫區;溫室菜棚採用加厚的塑料布,以便抵禦風沙;棚上覆蓋的棉褥子也是加厚的,夜晚時可抵禦低溫;研發自動感應通風系統,即便邊民不在家,菜棚也能保持良好通風……關慧明團隊摸索出來的邊境地區暖棚蔬菜“選種播種、土壤改良、光照溫度、施肥灌溉”等有效措施,被確定為第三代“石榴籽戍邊溫室菜棚”建設標準並加以推廣。2025年,關慧明團隊又研發建設第四代“石榴籽戍邊溫室菜棚”標準示範棚,進一步提升了菜棚的實用性與可靠性。

  “我現在不僅自己會種菜,還能為附近的邊民進行技術指導。”四子王旗江岸蘇木邊民鋼寶力道&&,當初大家對在邊境地區蓋大棚沒有信心,“一沒技術,二沒資金,簡直是閉門造棚。”

  為打消邊民們的疑惑,關慧明和團隊成員用保溫盒將蔬菜幼苗配送到江岸蘇木46戶戍邊戶手中,日日夜夜帶着大家反復研究,精心呵護幼苗,終於把保溫盒中的幼苗變成大棚裏的一片“綠地”。

  現在,曾經困擾邊民的“吃菜難”問題正逐步得到解決,邊民餐桌上的蔬菜品類豐富了起來,“茄子、西紅柿、黃瓜……我們現在能吃到的新鮮蔬菜,比以前豐富多啦。”鋼寶力道説。

  據了解,2024年為30戶邊民建設“石榴籽戍邊溫室菜棚”。2025年,計劃為262戶邊民新建溫室菜棚,並將此列為烏蘭察布市政府十件民生實事清單之一,目前已為160戶邊民建設完畢,相關溫室菜棚已投入使用,剩餘102戶邊民的溫室菜棚預計10月底前完工。(李賀 張浩天)

【糾錯】 【責任編輯:李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