興安盟現代畜牧業試驗區蹚出生態産業雙贏路- 新華網內蒙古頻道
新華網 > > 正文
2025 08/14 09:15:09
來源:內蒙古日報

興安盟現代畜牧業試驗區蹚出生態産業雙贏路

字體:

  八月的烏蘭毛都草原,綠浪接天。標準化牛舍裏,奶牛正愜意咀嚼着精準配比的營養餐;“牧戶游”體驗點中,游客品鑒非遺奶食品,笑聲隨草香飄散……這幅傳統與現代交融的畫卷,正是興安盟國家級現代畜牧業試驗區建設成果的生動寫照。

  作為全國最典型的農牧交錯帶,興安盟地處北緯46度大興安嶺南麓生態圈,坐擁 “玉米黃金種植帶”“寒地水稻黃金種植帶”和“最佳養牛帶”等天然稟賦。但曾幾何時,草原過牧導致的生態退化與傳統畜牧業低效粗放的發展模式,成為制約區域發展的雙重枷鎖。

  如何破局?2023年,興安盟錨定“生態優先、科技引領、品牌強鏈”三大戰略,舉全盟之力啟動國家級現代畜牧業試驗區建設,在廣袤草原上“蹚”出了一條生態保護與産業發展雙贏新路徑。

  從“草原減負”到“生態增值” 築牢綠色根基

  “以前總覺得羊越多越好,結果對草場破壞很大。現在草原‘帶薪休假’,草長起來了,我們的收入反而更高了。”科右前旗烏蘭毛都蘇木勿布林嘎查牧民西恩塔本的感慨,道出了興安盟生態保護的蝶變歷程。

  在興安盟,草原過牧曾是制約發展的“老大難”問題。為破解這一困境,興安盟將解決草原過牧問題作為創建試驗區八大任務之首,&&了18條硬核政策,創新推廣草原“帶薪休假”等6種典型模式,以“鐵腕”手段倒逼生態保護。

  飼草“中央廚房”的出現,徹底改變了傳統“靠天養畜”的局面。2023年12月,破壁熟化全混飼草料生産線在科右前旗阿力得爾現代草産業加工物流交易園正式投産。牧民陳亮格的牛從此吃上了營養均衡的“預製菜”。

  “有了這‘中央廚房’不僅省去了我調製飼料的人工成本,每噸價格還比鮮草便宜100多元。”陳亮格説,過去,家裏養的30頭牛需要自己鍘草、配料、拌料,3個壯勞力忙一整天;如今,他用手機下單,一袋袋“預製菜”直接送到棚圈。“飼喂一個多月後,牛更壯實了,毛髮也更加光滑油亮。”

  “園區日産50噸,年産3萬噸‘牛羊營養餐’,可滿足5000頭牛或4萬隻羊全年需求。”內蒙古現代牧場運營科技有限公司負責人錢可鑫介紹,通過飼料化加工,不僅提升草料的消化吸收率,而且還消除了秸稈中的蟲卵黴菌、農藥殘留等有害物質。

  為進一步加快草原畜牧業轉型升級步伐,提高優質飼草供給能力,興安盟首創性提出高標準草場建設試驗,通過免耕補播、封育休養、地表水補灌、糞污發酵還草、切根改良等措施,將退化的傳統放牧場轉為高産的打草場,草産量由80—125公斤/畝提升至300公斤/畝以上,每畝固碳達0.1噸,實現了生態功能與生産功能雙提升。

  生態向好,效益也隨之顯現。“你看,草長得好,牛吃得壯,游客來得多,這才是好日子!”科右前旗滿族屯滿族鄉阿拉坦敖都嘎查返鄉大學生青格爾,指着遠處壯實的牛群説。得益於當地政府的鼓勵支持,青格爾兩年前便利用自家草場與查幹伊德非遺傳承技藝發展起特色文旅項目。今年,他家進一步拓展發展牧戶游,建設了6座高端住宿蒙古包和餐飲包,日接待量可達20多人。

  “我家就在‘草原宿集’附近,能接待不少散客。草場長勢好,提升了游客的牧戶游體驗。”青格爾算了一筆賬:牧旅融合發展帶來的收入增長,完全能覆蓋休牧期增加的成本。“七、八月旺季,單日收入最高超過5000元,比去年同期漲了三成。”

  目前,“草原宿集”項目已帶動周邊50多戶牧民,通過多種形式結成利益共同體,共享生態紅利與産業轉型成果。

  從“種業破局”到“全鏈標準” 激活産業動能

  走進位於科右中旗的內蒙古中農興安種牛科技有限公司,300多頭種公牛正享受着“五星級”待遇:保溫牛舍、定制營養餐、基因組測序檔案。

  “我們18頭種公牛衝進全國百強,連續3年霸榜!”公司技術總監尹旭升指着2024年中國肉牛選擇指數榜介紹説。作為興安盟首個國家級核心育種場,該公司打破了核心種源長期依賴進口的困局,每年可生産優質凍精550萬劑,累計改良黃牛超150萬頭。

  種業是畜牧業的“芯片”,興安盟把種業振興作為破解“卡脖子”難題的關鍵,持續加大新種質資源保護利用和新品種培育力度,全力打造蒙東區域畜禽核心種源基地。在種質資源保護利用、新品種培育、核心種源生産能力提升及肉牛種業生産能力建設等方面取得顯著成效。

  “這是我們今年改建的現代化羊舍,現在我們的羊都有了自己的名字——札薩克圖羊!”科右前旗滿族屯滿族鄉滿族屯嘎查牧民王阿日本合喜格養了30多年羊,從未想過自己的羊也會有如此響亮的名號。

  2024年,札薩克圖羊通過國家畜禽遺傳資源委員會審定,正式成為興安盟首個國家畜禽遺傳資源品種,實現了興安盟畜禽遺傳資源從無到有的歷史性跨越。

  截至目前,興安盟新增國家級畜禽核心育種場2個、自治區級4個,在全國肉牛選擇指數(CBI)前100名中,興安盟佔位頭數位居全國第一。此外,國內最大的比利時藍種牛種群和國內獨家羊草制種基地也相繼落戶興安盟。

  種業“芯片”自主可控能力顯著提升,為後續的標準化、規模化、全鏈化發展奠定了堅實基礎。

  在科右中旗國家現代農業産業園,大數據中心構建起完善的數據資源體系,實現了精準化養殖、可視化管理和智能化決策。“我們園區為養殖戶、企業提供全方位信息支持。”産業園肉牛全産業鏈項目負責人楊鳳波介紹。目前,科右中旗已建成全國首個肉牛國家現代農業産業園,形成了“種源繁育—飼草供應—屠宰加工—冷鏈物流”一體化鏈條。

  支撐這一鏈條高效運轉的,是興安盟的不懈努力:以産業帶、産業園區、産業強鎮為重要抓手,加快實施肉牛産業再造、基礎母牛擴群提質等基礎提升工程,持續推動畜牧業向現代化、規模化、標準化、集約化、産業化方向轉型。如今,全盟已建成規模場7712個,規模化養殖牲畜達到728.29萬頭只,佔牲畜存欄總量的67%。

  從“資源優勢”到“市場價值” 拓寬增收路徑

  “在興安盟,每一塊牛羊肉都浸潤着草原的芬芳!”日前,在“&&京蒙幫扶 助力鄉村振興——‘興安好物進北京’主題推廣系列活動”現場,興安盟農牧局黨組書記、局長李振林的熱情推介讓“興安盟牛肉”這一國家農産品地理標誌認證産品再次成為焦點。

  從草原牧場到都市餐桌,興安盟正通過全鏈條升級,讓優質農畜産品的“生態價值”轉化為實實在在的“市場價值”。

  突泉縣綠豐泉牛羊冷鏈加工中心內,工人們正將分割好的牛肋條、牛裏脊進行真空包裝,即將發往北京、湖南等地的商超。“我們通過精細分割、冷鏈保鮮,提升産品價值和市場競爭力。”冷鏈加工中心屠宰車間主任韓志超拿起一盒雪花紋理清晰的牛排介紹,“通過參加各類農産品展銷會、舉辦品牌推廣活動,興安盟牛肉的知名度和市場佔有率持續提升,成為消費者眼中的‘搶手貨’。”

  不止於肉牛,興安盟的肉羊、飼草、奶製品等産業也同步走上産業化之路。走進科右前旗傳統奶製品産業園,奶豆腐的醇厚香氣撲面而來。作為奶業生産能力提升的關鍵載體,這個産業園已吸引多家傳統奶製品手工坊和生産企業入駐。

  “以前小作坊生産,産量低,産品標準也不統一,發展受限。”興安盟印象乳業有限責任公司總經理朝魯門感慨道,“入駐産業園後,檢測中心免費為我們做産品檢測,市場監管局手把手指導申請SC認證,還幫忙對接商超和電商銷售渠道。如今,企業年産值大幅增長,周邊牧民為我們供應奶源,還參與到養牛、奶製品加工中,收入也水漲船高。”

  品牌強鏈的深入推進,讓農牧民切實共享發展紅利。通過打造36家區盟兩級農牧業産業化示範聯合體,興安盟構建起“企業+合作社+農牧戶”的緊密利益聯結機制。銷售收入超百萬元的農畜産品加工企業達136家,農牧企利益聯結機制覆蓋率達98.8%,真正實現了“産業強”與“百姓富”的同頻共振。

  如今的興安盟,草原更綠了,牛羊更壯了,牧民更富了。監測數據顯示,試驗區建設以來,草原植被蓋度明顯提高,牲畜存欄量穩中有升,農牧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持續領先,實現了生態效益、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的有機統一。

  站在新的起點,興安盟現代畜牧業試驗區正錨定“打造全國畜牧業綠色轉型標杆”這一目標,聚焦“七大産業”發展,持續推進八大創新任務,為探索畜牧業現代化新路徑貢獻可複製的“興安方案”。(記者 高敏娜) 

【糾錯】 【責任編輯:李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