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成5大公共能力、4大基礎數據庫、10大主題數據庫和12張城市運行雲圖……近年來,內蒙古通遼市在數據要素産業布局與數字經濟發展中持續發力,從智慧城市建設到政策體系構建,從基礎設施完善到數據資源開發,處處展現着數字化發展強勁勢頭。
發展數字經濟是打造新質生産力的重要內容。數字經濟的快速發展,已成為推動傳統産業轉型升級的助推劑。2022年,通遼市完成智慧城市初期建設,為城市數字化轉型奠定基礎。如今,海量數據資源在此匯聚,1.25萬路視頻資源、2100多萬條數據接入&&,45個市直部門業務系統實現互聯互通。主城區300平方公里正射影像與180平方公里斜射實景數據的採集,讓城市管理有了更精細的“數字畫像”。
為保障數字經濟穩健前行,通遼市在制度體系建設上持續發力,構建起全方位政策支撐體系。2022年1月,《通遼市“十四五”數字經濟發展規劃》發布,為未來五年數字經濟發展繪製藍圖;同年6月,《通遼市政務數據歸集實施方案》&&,規範政務數據管理流程;2024年8月,《“數字通遼”建設行動方案(2024-2026年)》與《通遼市“數字通遼”建設指導意見》同步落地,30條總體任務為“數字通遼”建設明確路徑。同時,《通遼市數字化項目管理暫行辦法》與《通遼市本級數據官工作機制》相繼實施,從項目管理到人員配置,為數字化建設築牢制度根基。
以數據要素市場化配置為核心,通遼市探索出“數據生産-流通-應用-安全”的全鏈條管理模式。以數據資源普查為起點,2024年10月通遼市啟動全市數據資源普查,已完成46個市直單位的系統與數據目錄梳理,290個系統、443個數據資源目錄、3987個數據信息項的梳理成果,讓政務數據管理擁有“一本賬”。
依託政務信息資源共享交換&&等四大&&,通遼市456個部門、旗縣完成賬號註冊,發布目錄1597條、數據資源2731個,匯聚數據2.5億條,累計交換量達34.3億條,數據“大動脈”持續暢通。
在數據開放與開發方面,通遼市分批次發布無條件開放目錄392個,涵蓋知識産權、社會保障等10類數據,並試點公共數據授權運營;開魯縣作為公共數據授權運營試點,已完成金融、保險等場景的數據需求梳理,2024年實現數據交易額5.3萬元,數據價值加速釋放。
一批共性支撐&&為數據應用提供強大“算力”。城市運行狀態監測&&的12張監測雲圖、AI中&的28種算法、視頻聯網共享&&的2.5萬路接入能力……從數據採集到智能分析,這些&&讓數據賦能通遼市城市治理的方方面面。
走進通遼市玉米新技術集成與推廣示範基地,11種除草劑控量配方的對比試驗田整齊排列,無膜淺埋滴灌系統精準補水。“過去憑感覺澆水施肥,現在按數據説話。”基地負責人王靜説,通過水氮資源精準管理技術,基地每畝用水量減少25%,氮肥利用率提升18%,畝産增加120斤。
在重點項目建設中,通遼肉牛全産業鏈數字服務項目與醫療健康大數據&&成效顯著。肉牛全産業鏈&&整合10大系統,“四標合一”智能耳標、區塊鏈溯源等技術的應用,讓395.5萬頭存欄肉牛有了“數字身份證”,從養殖到交易的全流程實現智能化管理。
醫療健康大數據&&則聚焦民生痛點,“健康通遼”小程序讓預約掛號、健康檔案查詢等服務觸手可及;全生命周期電子健康檔案的建立,讓重復檢查率從42%降至25%以下,數據賦能讓健康服務更普惠。
數字基礎設施的不斷完善,為通遼市數字經濟發展提供堅實底座。截至目前,通遼市已累計建成5G基站7388個,其中農村牧區3411個,2024年2月成功創建“千兆城市”,為城鄉居民和企業帶來高速便捷的網絡體驗。
數據要素的創新應用在通遼市持續升溫,2025年“數據要素×”大賽內蒙古分賽決賽(東部賽區)於8月12日在通遼市啟幕。來自政府部門、高校、科研院所、企事業單位及參賽團隊的200余名代表齊聚,共同見證這場數據要素創新應用的精彩盛宴。據了解,本屆大賽以“數據賦能 乘數而上”為主題,通遼市作為東部賽區協辦城市,聚焦現代農業、城市治理、創新賽道、科技創新、文化旅游、醫療健康及醫療保障7個賽道,旨在通過競賽形式激發數據要素潛能,推動跨領域數據融合應用,打造一批示範性強、複製性廣的典型場景。
下一步,通遼市將聚焦“數字內蒙古”“數字通遼”建設,健全完善體制機制和數字化統籌管理,持續深化數字基礎設施、數字政府及智慧城市建設,抓深做實重大項目謀劃行動,結合“十五五”發展需求與本地産業發展特色領域,謀劃、儲備、實施一批重大項目,力爭納入國家、內蒙古重點項目庫,有序推動全市數字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張天琪 張浩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