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從內蒙古自治區市場監督管理局獲悉,近日,自治區檢驗檢測機構資質認定考評專家組對國家碳計量中心(內蒙古)中心實驗室(下稱碳中心實驗室)能力建設展開評審工作,考評項目涵蓋能源、化工、採礦冶金、水泥、水5大核心領域,16項類別、115個參數。最終,專家組一致認為碳中心實驗室質量體系運行規範,儀器設備配置及檢測環境滿足要求,人員技術水平符合檢測標準,同意通過現場評審。
碳中心實驗室建設緊緊圍繞服務煤化工、鋼鐵、低碳産業等自治區重點産業與監管需求,精準支撐自治區重點排放單位碳排放因子的實測工作,並為全國、地方、區域級碳排放因子庫或碳足跡因子庫數據提供關鍵驗證。
三年來,碳中心實驗室建成自治區首個基於計量技術的碳達峰碳中和在線監測系統,開發了監測、計量、核算、分析等系列功能,逐步形成內蒙古動態碳排放數據庫,用於服務政府節能降碳等,目前該系統已在13家火電、水泥等企業開展監測試點試運行。牽頭參與標準規範90項,發布的《重點排放單位碳排放量在線監測數據傳輸和接口技術規範》,有效指導火力發電企業完善企業端碳計量數據歸集、監測以及標準化的數據傳輸體系;發布首個《零碳産業園計量評價規範》,在鄂爾多斯實現落地應用。
碳中心實驗室還在碳排放、碳監測、碳核查、碳足跡、碳交易、碳匯等方面開展了全生命周期的計量技術支撐研究,推動碳排放從“核算”向“測量”轉變,為碳排放權交易提供數據支撐。其中,研究編制《行業領域碳排放(碳匯)量關鍵參數量值溯源信息匯總》《行業生産企業碳排放計量量值溯源體系建設指南》《碳排放(碳匯)量計量監測實施方案》,形成可複製推廣經驗,相關技術方案還作為計量數據底座支撐服務山西省陽泉高新技術區智慧雙碳&&計量數據建設。此外,攻克火電煙氣監測領域“卡脖子”技術,研製開發具有獨立知識産權的碳監測一體機,推動核心設備國産化。在碳足跡標識認證方面,霍林郭勒市電解鋁産品試點項目通過綠電替代、工藝優化等措施,探索“綠電鋁”認證路徑,為電解鋁等支柱産業提供符合歐盟碳邊境調節機制(CBAM)等國際規則的認證服務。
各分中心也亮點紛呈。鄂爾多斯分中心主攻煤化工領域碳計量研究,建設1.2萬平方米碳計量實驗室,與鄂爾多斯蘇裏格經濟開發區簽訂戰略合作協議,服務煤炭及煤化工企業123家。包頭分中心主攻林草碳匯領域計量研究,建成1000平米包含植物測試分析、土壤測試分析等功能的碳計量專業實驗室,開展林草增匯措施技術、林草碳匯監測技術體系、林草碳匯市域碳中和標準體系等科學研究,摸清包頭市森林、草原(荒漠)、濕地碳匯量、碳儲量底數,形成全市碳匯 “一張圖”,還推動5000噸包頭數字碳票應用於“第十四屆全國冬季運動會” 碳排放抵消,以固陽喬木林為對象,開發出首支15萬噸的林草數字碳票。伊利分中心主攻乳業産品領域碳足跡研究,依託國家乳業技術創新中心建設碳計量實驗室,建設中國首個乳業碳管理運營&&“基於區塊鏈的碳管理運營&&”,具備工廠碳核算、産品碳足跡核算、供應鏈碳管理和産品碳標識功能,還建設食品行業首家“零碳工廠”,開發 “零碳牛奶”“零碳冰淇淋” 等産品。(記者 安路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