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9日上午,“歌游內蒙古·天天那達慕”內蒙古自治區第35屆草原那達慕開幕。7月20日下午,舉辦開幕式返場實景演出。兩場演出共有100家國內媒體、賬號直播,那達慕新聞登上央媒、網絡&&熱搜綜合榜Top1,全媒體宣傳曝光量突破60億次,同比增長17%。截至7月21日,超20萬人進入主會場,會場業態綜合收入超6000萬元,同比增長40%。5天內,錫林郭勒盟全域累計接待游客150萬人次,同比增長17%,帶動旅游綜合收入10.8億元。
民族團結深度交融 文化根脈持續鑄牢
本屆那達慕以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為主線,通過場景化敘事、沉浸式體驗,展現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深厚底蘊。
歷史與現實交織,傳遞家國同心。開幕式策劃“相見、相聚、相約”三個篇章,設“國家的孩子”尋親主題環節,63名“國家的孩子”代表與草原母親現場重逢,通過老物件展示、蘇繡披肩互贈等場景,再現“三千孤兒入內蒙”的大愛佳話,引發全場共鳴。《心之尋》歌曲演唱時,800名各族群眾手拉手圍成同心圓,形成“血脈相連”的視覺符號,相關視頻全網播放量超1.5億次。
多元業態聯動,展現民族共榮。512名搏克手身着傳統服飾震撼入場,其中國家級非遺傳承人12名,展現“男兒三藝”的文化凝聚力。12盟市蒙古包展區集中展示各民族文創産品,累計接待游客8萬人次。民族團結方陣以56個民族服飾秀收尾,伴隨歌舞《各族人民心連心》,2萬名現場觀眾共同揮舞紅綢,形成“五十六朵花”的壯觀場景。
情感共鳴昇華,強化共同體意識。1200名牧民群眾高擎國旗震撼入場,彰顯各族群眾的真摯情懷與團結奮進的精神風貌;“博士之鄉”鑲黃旗組織100組親子家庭製作民族元素博士帽,將崇文重教傳統與民族文化結合;現場設多民族服飾旅拍區15個,接待親子、情侶旅拍1.5萬人次,跨民族組合佔比達35%;“達慕慕”IP與各民族兒童互動,相關話題瀏覽量超1.5億次,傳遞“中華民族一家親”的溫暖理念。
旅游經濟多維突破 産業活力全面釋放
以“業態創新+消費場景”為核心,推動旅游從“流量”向“留量”轉化,實現經濟效益與社會效益雙提升。
産品矩陣升級,精準對接需求。開發“低空那達慕”“親子那達慕”等15款專題産品,在網絡&&上線後6天售罄,吸引團隊游客1.2萬人、自駕游客5.8萬人;推出那達慕精品線路20條,聯動京津冀魯等地旅行社組織“千車萬人游內蒙古”,帶動跨區域旅游消費超2億元;“集章打卡抽獎”活動設置13處打卡點,吸引9.2萬名游客參與,核銷獎品價值50萬元。上線“天天那達慕”精品産品10條,在主流旅游&&同步推廣後引發關注,帶動線上預約量突破5萬人次。
業態融合創新,拓展消費場景。主會場設置業態25項,3天銷售額突破2300萬元。設置換裝旅拍運營點位14個,開展穿着蒙古袍游那達慕沉浸式體驗,三天接待游客5萬人次,銷售100余萬元,同比增長30%。美食區採用廢舊集裝箱改造升級,入駐100余家農牧商鋪,日均售賣100余萬元。奶酪品鑒區匯集30家品牌企業,推出“烤奶酪DIY”體驗,銷售奶酪製品150余萬元。26個非遺展銷區入駐50余家商家,非遺成果全部活態展示,累計銷售80余萬元。創新開展“滴滴打馬”騎乘體驗,累計銷售5余萬元。低空經濟展區展示30架航空器,返場實景演出中驚艷亮相,拉開錫林郭勒低空經濟快速發展序幕。
消費輻射擴大,激活全域經濟。受那達慕帶動,錫林郭勒盟全域7月17日至21日接待游客150萬人次,實現旅游綜合收入10.8億元,同比增長17%;重點景區中,烏拉蓋九曲灣接待6萬人次,綜合收入突破380萬元,同比增長15%;多倫湖接待7萬人次,門票及業態綜合收入超470萬元,同比增長20%;錫林浩特市餐飲、酒店、交通等行業銷售額超1.8億元。盟內5個線下旅行社爆單,12個在運營旅行社平均接待游客1500人次,同比增長32%。
品牌影響跨界破圈 傳播聲量持續領跑
通過“線上造勢+線下引流”的立體傳播,打造現象級文旅IP,提升北疆文化知名度和影響力。
全媒體矩陣發力,擴大傳播覆蓋面。8家央媒領銜,全國50個廣播電視台同步,參與開幕式直播的電視、新媒體賬號超110家,直播曝光量突破6億次,同比增長42%。“內蒙古第35屆草原那達慕”登上網絡熱搜全國榜、種草榜、同城榜首位,6600萬人同時觀看,榜單位次創造歷史,觀看人數創歷史新高。各&&賬號發布那達慕産品3700條,相關話題裂變熱門熱榜15個,當天總曝光量超15億次。那達慕三天總曝光量超60億次,同比增長16%。
名人效應疊加,強化品牌滲透。藝人阿雲嘎參與直播互動,線下配合拍攝宣傳,全網點擊量超5000萬次。免費引進達人4位,提供那達慕免費流量10億。“網紅那達慕”直播間邀請恩克、阿古達木等11名千萬級網紅帶貨,銷售錫林郭勒羊、文創産品等5萬單,銷售額超750萬元。
活動聯動引流,提升品牌延續性。為滿足游客觀看開幕式需要,實現那達慕寵客舉措,於20日開展了返場大型實景演出,當天再次吸引超10萬人進入會場。開啟“天天那達慕”活動,預計每日吸引3000餘人參與,至8月中旬預計累計接待游客9萬人次;“騎跑中國”鐵人兩項賽、渾善達克中國馬術耐力賽、99號公路汽車那達慕等賽事聯動那達慕,預計帶動體育旅游消費超2.5億元;草原那達慕音樂季邀請14個國內樂隊演出,結合星空露營、非遺體驗,實現“白天看那達慕,夜晚賞音樂會”的全時段消費場景。“國家的孩子”尋親故事經報道,引發全網對草原大愛的討論。
服務體驗全面升級 游客獲得感顯著增強
以“游客至上”為理念,從細節入手優化服務,讓游客“玩得舒心、購得放心、留得開心”。
智慧服務提效,保障出行順暢。創新製作那達慕“種草手環”,集成入場、抽獎、消費功能,受訪的1000余名游客中,96%的游客&&“操作便捷、體驗感強”。推出那達慕10大寵粉措施,為自由行游客提供免費直通會場的擺渡大巴,日均接送游客5萬人次;設置30個志願服務崗,3分鐘內響應游客諮詢;那達慕開幕式前3天,在機場常態安排“獻哈達、下馬酒、迎賓曲”草原迎賓三件套,讓游客體味草原那達慕的氛圍感。
互動場景擴容,豐富參與體驗。非遺體驗區安排氈藝刺繡、莜面製作等15項活動,接待游客4.5萬人次,其中80%的游客完成手作紀念品;騎乘“打馬”體驗從機場延伸至會場,3天服務游客1.2萬人次,機場至市區3公里騎乘路線成為“網紅打卡點”;親子露營會設置非遺手作、馬術訓練營等,吸引全國2000組家庭參與,滿意度達96%;錫林郭勒盟境內A級以上景區實行門票半價,通過線上商家發放100萬元消費券,線上消費和線下體驗無縫銜接;首次在省級文旅活動中讓游客致辭,打破了官方在重大活動中致辭傳統,突出旅游活動游客做主。
保障措施到位,築牢安全防線。投入1600余名警力、120名醫務人員、300名志願者,開展安全排查12次,整改隱患32處;食品安全組抽檢餐飲商戶200家,合格率100%;極端天氣應急預案啟動2次,通過廣播、短信及時引導游客避險,未發生安全事故。常態化通報氣象、交通等信息,對全盟游客群眾實現全覆蓋。開通12345旅游諮詢投訴專席,諮詢類問題即時辦、投訴問題30分鐘內處理完畢,高效避免重大輿情風險。
組織保障堅實有力 協同機制高效運轉
聚合區盟兩級力量,以“精細策劃+責任落實”確保活動圓滿落地。
強化統籌協調,凝聚工作合力。成立由區盟兩級領導牽頭的工作領導小組,下設12個專項工作組,召開籌備會議15次,實地調研10次;自治區文化和旅游廳全程指導,協調解決場地建設、宣傳推廣等問題28項,形成“上下聯動、左右協同”工作格局。
注重細節打磨,提升活動品質。提前3個月策劃開幕式流程,修改方案20余次;邀請8名專家評審節目內容,確保文化表達精準;與12盟市聯動篩選特色業態,實現“一盟一亮點”;院士北疆行活動邀請儲能、數字産業等領域專家5名,為文旅産業升級提供智力支持。
總結復盤及時,推動持續優化。活動期間每日召開復盤會,調整業態布局、人流引導等措施15項;“天天那達慕”根據游客反饋增加夜間演出場次,目前上座率提升至80%;建立“那達慕大數據”分析機制,分析消費趨勢、游客偏好,為後續活動策劃提供依據。
本屆那達慕通過文化賦能、産業聯動、服務升級,進一步擦亮“草原那達慕”品牌,成為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推動北疆文化建設的生動實踐。(內蒙古自治區文化和旅游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