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呼和浩特7月22日電(記者魏婧宇)夏季的內蒙古草原,又進入了“那達慕季”。游客王女士從江西慕名而來,出了錫林浩特機場不是打車,而是騎上駿馬“打馬”前往那達慕會場,這讓王女士激動不已:“來內蒙古就是為了騎馬,沒想到下了飛機就能體驗到。”過去,牧民們騎着馬、趕着勒勒車參加那達慕,如今游客們也騎乘“打馬”而來,在那達慕上收穫沉浸式體驗。
內蒙古自治區第35屆草原那達慕大會正在錫林郭勒盟火熱進行中。沉浸式體驗那達慕、用VR技術感受賽馬的風馳電掣、將“草原”作為禮物帶回家……如今的那達慕盛會正與眾多新體驗、新技術、新業態相結合,煥發出現代活力。

在那達慕大會上,游客不再只是看客,而是成為場上的主角——和搏克手一起跳着鷹步入場、騎在馬背上嘗試小步慢跑、在弓箭手的指導下搭弓射箭……“男兒三藝”搏克、賽馬、射箭不僅是那達慕上的比賽項目,也成為游客體驗游牧文化的重要途徑。而這種體驗,在千里之外同樣觸手可及。
本屆草原那達慕大會利用數字技術打造出“雲端那達慕”&&,視頻直播中的VR技術將正在進行的賽事活靈活現地傳送到觀眾眼前。“90後”崔博群在家中“雲游”那達慕,他捧着手機在不同的直播視角間切換,先是全景視角觀看賽馬比賽,又切換到第一視角跟着搏克手對決,還不時參與主播互動,了解那達慕的文化知識。“雖然沒到現場,但是‘全景式’參加了那達慕,是一次很充實的體驗。”崔博群説。
來到那達慕大會現場的游客們,除了欣賞精彩的比賽,還會到賽場周邊的非遺展區轉轉,挑幾樣有特色的紀念品帶回家。“我將‘草原’作為禮物帶回了家。”來自呼和浩特的游客陳煒抬起手腕展示着“種草手環”。
“種草手環”由種子紙製成,紙內包含金蓮花種子,種入花盆中可以長出金蓮花。每年夏天那達慕大會舉辦的時候,正是金蓮花盛開之時。“聽説金蓮花是錫林郭勒草原上的特色植物,正藍旗有一片盛開金蓮花的地方叫金蓮川草原,元上都遺址就在那裏。”看著剛戴上的“種草手環”,陳煒侃侃而談,“我們接下來就要去正藍旗旅游,這份小禮物就像一張名片,讓我們看到了錫林郭勒多樣的美。”
“之前那達慕給我們帶來快樂,現在那達慕也給我們帶來了好生活。”在非遺展區銷售奶製品的牧民包滿達説,他賣奶製品每天收入近千元。據統計,那達慕大會期間,特色餐飲、換裝旅拍等業態將帶動200余戶農牧民戶均增收超8000元。

內蒙古大學歷史與旅游文化學院副教授衛銀棟&&,草原那達慕通過內容創新、場景拓展和産業聯動,實現了從文化儀式向文化體驗的升級,成為地方經濟增長的新引擎。
錫林郭勒盟文體旅游廣電局局長何明鑒介紹説,本屆那達慕大會以“歌游內蒙古,天天那達慕”為主題,將持續一個半月,推出汽車那達慕、航空那達慕、草原音樂節等40余項精彩活動。期間,錫林郭勒盟推出18條主題線路、20家A級景區推出門票優惠政策,進一步釋放消費潛力。
那達慕大會的吸引力,還在不斷擴大並擴散,帶動起區域旅游的蓬勃發展。內蒙古自治區文化和旅游廳副廳長劉鵬飛介紹説,內蒙古正着力培育“四季那達慕”品牌體系,推出夏季草原那達慕、冬季冰雪那達慕、春季民俗那達慕、秋季豐收那達慕,推動那達慕從單一節慶向全季産業轉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