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呼和浩特7月17日電 17日,“追新持遠・滬蒙同行”滬蒙研學活動結束,來自上海、內蒙古兩地的40名高中畢業生在6天5夜的實踐中,共同完成了一場融合生態探索、科技創新與文化傳承的成長之旅。
本次研學以“項目式學習”為核心,將各條線路轉化為可探究、可實踐的課題現場,通過“溯源性”探索帶領學生深度體驗內蒙古新時代發展風貌。學生們走進鄂爾多斯市布爾&煤礦、黑岱溝露天煤礦了解井工礦、露天礦開採方式,見證“羊煤土氣”産業在生態理念與先進技術下煥發新生;深入庫布齊沙漠,在徒步、星空觀測中感受“點沙成金”的治沙奇蹟;探秘蒙草種業中心“小草諾亞方舟”,從種質資源庫與生態大數據中理解科技守護生物多樣性的深遠意義;探訪大型光伏發電基地、風力發電場,實地感受“追風逐日”的綠色能源奇蹟;在自治區非物質文化遺産傳承人指導下參與製作創意莜麵食品,在非遺技藝的傳承中品味土地的饋贈、文化的魅力。
學生們在非遺傳承人指導下學習製作莜面。新華網發
在結營主題論壇上,學生們分為“綠野方舟”生態先鋒組、“煤海新篇”轉型探索組、“牧歌傳薪”非遺傳承組、“沙洲之光”治沙行動組、“滬蒙對話”文化解碼組,用多元形式呈現研學收穫,用青春視角詮釋對“追新持遠・滬蒙同行”主題的理解。
本次研學活動由內蒙古自治區自然資源廳與上海科技館聯合主辦,內蒙古自然博物館承辦,共青團內蒙古自治區委員會協辦。(任隆)
【糾錯】 【責任編輯:李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