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企業數字化轉型既是順應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産業變革的客觀選擇,也是提升綜合實力、增強競爭力、實現高質量發展的戰略要求。自2024年1月、2024年6月呼和浩特市先後獲批內蒙古自治區製造業數字化轉型試點城市、國家中小企業數字化轉型試點城市以來,呼和浩特市始終堅持“政策引領、需求導向、分步實施”原則,系統構建轉型推進體系,創新“雙試點”協同推進機制,促進全市工業企業數字化轉型,推動全市數字化水平進一步提高。
“以前覺得數字化轉型是大企業的事,聽完政策解讀才知道中小微企業也能找到適配方案。”在賽罕區數字化轉型宣貫會上,某參會企業負責人的感慨頗具代表性。2025年上半年,呼和浩特市工信局開展的全域宣貫行動已覆蓋9個旗縣區,通過“政策解讀+案例分享+現場答疑”形式舉辦14場活動,包括數字化轉型啟動會、“百城千園行”系列活動、《呼和浩特市中小企業數字化轉型城市試點工作方案》宣貫培訓會等,吸引特色食品、生物醫藥等6大行業700余家企業參與,實現試點企業100%覆蓋。
6月20日,新城區工業和信息化局舉辦了一場中小企業數字化轉型推進會,會議邀請了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的老師為企業講解了工業化數字化轉型相關政策,以及技改補貼、培訓等方面的政策內容。
今年新城區規上企業德昇羊絨通過數轉智能排産系統使庫存降低了20%、交貨周期縮短了30%,利誠食品通過數智化物聯網改造節省20%人力成本,這些案例證明了中小企業可通過數轉精準切入實現“小步快跑”。同時新城區工業和信息化局也成立了“數字化轉型服務專班”,為企業提供“一對一”需求梳理、政策匹配服務,隨時收集廠房改造、設備聯網等難題並跟進解決。
按照“診斷先行、分類施策”原則,呼和浩特市工信局持續推進企業改造。截至目前,已累計對接企業228家,完成數字化診斷135家,形成實施方案106項,企業簽訂改造合同83份。目前第一批46家企業已完成改造,正在開展首批項目驗收,預計驗收數字化改造項目46個,智能工廠、5G+工業互聯網等標杆項目15個。
3月5日,經優化升級的呼和浩特市數字化轉型公共服務&&全面啟用。呼和浩特市工信局相關負責人介紹,為加速推進中小企業數字化轉型試點城市建設,試點期內企業可隨時申請入庫,鼓勵數字化水平較高的企業通過&&數字化水平評測自評等級,發揮示範作用;相關服務商需規範編寫診斷報告與改造方案,實現“診轉一體”;數字化轉型公共服務&&已發布驗收材料清單,中小企業要根據清單內容留存資料,提升驗收效率;服務商需協助企業建立網絡數據安全制度及風險評估機制,提升企業安全防護能力。
呼和浩特市工信局針對數字化轉型公共服務&&操作開展培訓,並加快推進全市“小快輕準”數字化産品資源池建設,實現項目驗收、資金申報等流程線上化和數字化轉型全流程監管。
通過試點建設,呼和浩特正逐步構建數字化人才培育體系,通過政策宣貫、企業摸底等一系列數字化轉型試點城市建設工作,進一步摸清我市企業數字化水平現狀,同時為吸引、培養一批既懂産業技術又懂數字技術的複合型人才創造條件。
步入內蒙古“智改數轉”創新融合中心的工業4.0創新實訓基地,微縮生産線全真模擬生産流程,可以更直觀地體驗生産線的全流程運作。
“基地形成了工業和教育雙輪驅動模式,為院校、企業、社會提供人工智能職業技能培訓、實習實訓、技能競賽、證書考評、科技研學等服務。培養、輸送人工智能工程技術以及能源技術應用領域高技能人才,探索教育賦能工業産教協同發展之路,促進産業向智能化、自動化轉型。”創新實訓基地負責人張力向記者介紹。
從政策宣貫的“播種”到標杆引領的“開花”,呼和浩特中小企業數字化轉型正迎來豐收季。在這片充滿活力的土地上,數字化不僅是生産方式的變革,更成為企業突破發展瓶頸、邁向高質量發展的必由之路。(記者 楊彩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