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色火種點亮傳承底色
1925年,中國共産黨人抵達鄂爾多斯地區開展革命活動,鄂爾多斯各族兒女在中國共産黨的堅強領導下緊密團結,以鍥而不捨的執着和艱苦卓絕的鬥爭,書寫了可歌可泣的“鄂爾多斯紅”壯麗篇章。
歲月淬煉,這抹生生不息的“鄂爾多斯紅”,在敦厚的土地和人民心中扎根生長,枝繁葉茂,成為鄂爾多斯高質量發展最鮮明的底色;春秋砥礪,這抹灼灼不滅的“鄂爾多斯紅”,在凝聚沉澱後化作一座矗立高原的莊嚴豐碑——鄂爾多斯革命歷史博物館,記錄並守護着這片土地上波瀾壯闊的革命史詩。
鄂爾多斯革命歷史博物館。
紅色建築銘刻崢嶸歲月
1954年,伊克昭盟行政公署辦公樓建成,2007年9月,被內蒙古自治區人民政府確定為自治區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011年9月,鄂爾多斯市政府在此設立鄂爾多斯革命歷史博物館,2023年,在市委、市政府支持下,鄂爾多斯革命歷史博物館新設《崢嶸歲月 光輝歷程——鄂爾多斯革命歷史》展對外開放。展覽實現了紅色文化與建築文物的有機結合,為全市打造“鄂爾多斯紅”革命文化品牌開闢出新的陣地。
鄂爾多斯革命歷史博物館一、二層為展廳,三層為功能區,建築面積4050平方米。展覽設置“揚帆起航”“團結抗日”“贏得解放”三個部分32個展廳,展出文物300余件/套,運用聲、光、電等現代化展覽手段和文物、雕塑、油畫、場景復原等豐富的表現形式,以物證史、以物釋史,全景展示鄂爾多斯波瀾壯闊的革命鬥爭歷程,生動再現了在中國共産黨領導下鄂爾多斯各族兒女可歌可泣的英雄史詩,弘揚了革命先輩無私無畏的崇高精神,讓“鄂爾多斯紅”變得可看、可聽、可感。
紅色教育領航奮進新程
鄂爾多斯革命歷史博物館緊扣紅色育人重點,汲取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精髓,設計豐富多彩的活動與課程,為青少年揭開厚重歷史的神秘面紗。在“博物館大思政課”中生動講述《蘆河阻擊戰》《伊盟事變》等紅色故事;在“博物館研學課”中,結合展覽參觀與互動體驗,組織青少年唱紅歌、寫沙盤,穿越時空體會革命艱辛;在“博物館非遺文化課”裏傳授剪紙、衍紙、拓印等非遺技藝知識,使千年文化在紅色星火浸潤下煥發時代光彩。通過“流動博物館”“行走的思政課”“紅領巾講解員培訓”“紅領巾社團課”“志願者服務”等活動,深度踐行“紅色育人”理念,推動思政教育突破書本局限,在“理論+實踐+體驗”的立體化教育體系中培育青少年的家國情懷,在傳承傳統文化中堅定文化自信。
青少年紅色教育課程授課。
紅色文化鑄就發展之路
自2023年開館以來,鄂爾多斯革命歷史博物館常態化開展紅色主題教育活動,線上線下協同推進,受眾覆蓋面持續擴大,已成為全市紅色文化宣傳教育的重要陣地。《紅色故事 思政育人——博物大課堂》項目,經教育部與國家文物局聯合評審,入選“大思政課”優質資源建設推介精品項目。
立足紅色熱土資源優勢,鄂爾多斯革命歷史博物館系統挖掘紅色文化內涵,高效整合文化資源,持續深化創新發展。通過強化展覽研究、拓展教育功能、促進文旅融合,紮實推進紅色文化資源保護傳承,着力推動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主動將博物館事業融入經濟社會發展全局,構建“紅色+思政”“紅色+非遺”“紅色+研學”“紅色+文創”多元發展模式,深化“紅色+文化+産業”特色發展路徑,精心培育“鄂爾多斯紅”品牌體系,以創新實踐強化紅色引擎作用,使紅色基因在新時代綻放出璀璨光芒。
鄂爾多斯走過的崢嶸歲月,銘刻於鄂爾多斯革命歷史博物館的四季輪轉。時光流轉,不變的初心始終浸潤着這片土地的一磚一瓦、一人一事,暖城鄂爾多斯的紅色底蘊歷久彌新,昂揚奮進的時代精神正在續寫嶄新華章。(竇志斌 喬琳君 劉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