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2025內蒙古自治區文旅發展主題活動成功舉辦,“草原歌曲”成為活動熱詞。
去年以來,內蒙古以“歌游內蒙古”為區域文旅品牌,依託豐富的文化底蘊和旅游資源,構建起以區域文旅品牌為統領的品牌矩陣,打造全方位豐富游客體驗的立體旅游生態。
聽着草原音樂,看著遼闊綠野,聞着撲鼻花香,吹着清涼微風,吃着牛羊饕餮,欣賞民族歌舞……游客沉浸體驗內蒙古的每一面,融入休憩身心的全新度假體驗。
游客們在塞上老街歷史文化街區內拍攝民族風寫真。呼和浩特市玉泉區融媒體中心供圖
歌舞故鄉彰顯濃郁民族特色
內蒙古素有“歌的海洋,酒的故鄉”之稱,在內蒙古的旅途,一定有悠揚的旋律一路相伴。
去年以來,內蒙古在全區範圍內打造35個重點旗縣區、60個重點村鎮、15個旅游度假産品、50個沉浸式體驗場景、100家特色酒店(民宿)、100條主題旅游線路及旅游公路。通過實施“歌游內蒙古”百千萬工程,內蒙古陸續推出100首內蒙古經典歌曲、打造100家文旅演藝企業、培育1000名導游和網紅歌手、10000名內蒙古經典歌曲傳唱者,推動形成全社會參與、大産業融合的文旅高質量發展新格局。
內蒙古那達慕大會、旅游日主題活動等節慶節點,以及周末節假日游客集中的景區,都會傳來悅耳的草原歌曲,天籟般的歌聲與壯美的景色相映成趣,帶給游客沉浸的視聽享受。
從興安盟烏蘭浩特市開往阿爾山市的K7595次列車上,當低沉的呼麥響起,當長調歌聲傳來,伴着馬頭琴的悠揚,濃郁的民族特色將旅途快樂傳遞給車廂裏的每位游客。悅耳的歌聲與游客的歡聲一路為伴,這是屬於“歌游內蒙古夢幻阿爾山”主題列車獨有的浪漫。
在包頭市走西口文化街區,晉商落足扎根的傳統民居裏,傳來婉轉悠揚的晉劇唱段,引領游客回到走西口的歷史歲月,感受獨特民俗風情和多元文化魅力。
老包頭走西口歷史文化街區《情滿三官廟》實景劇演出。東河區融媒體中心供圖
進入旅游旺季以來,內蒙古自治區直屬烏蘭牧騎創排的沉浸式戲劇《烏蘭牧騎》成為了游客“打卡”內蒙古的項目之一,每場表演觀眾絡繹不絕。游客跟隨歌舞回到1965年草原上傳來烏蘭牧騎歌聲的歲月,了解內蒙古大地的文化脈絡。
“當牧民的長調與烤肉的聲音、遠處的鳥鳴一起唱響的時候,游客能夠聽到大自然最悠揚的協奏曲。”錫林郭勒盟委秘書長楊立近期推介第35屆草原那達慕時説,游客能夠沉浸體驗這場草原的盛會,在蒙古包旁奏響自己的馬頭琴聲,在歌舞的故鄉全方位體驗濃郁的民族特色。
文旅融合盤活資源稟賦
內蒙古橫跨祖國東北、華北、西北,太陽從東部的呼倫貝爾升起,兩小時以後才能照到西部的額濟納。
118萬多平方公里大地上,呼倫貝爾的大草原、九曲十八彎的黃河、額爾古納的白樺林、黑山頭的日落、敖魯古雅的馴鹿、額濟納的胡楊林……大草原、大森林、大河湖、大濕地、大沙漠,鑲嵌在長軸畫卷之上。置身其中,暢游草原沉浸花開爛漫的詩意,馳騁沙海釋放無限激情,縱情雲中森林吮吸純凈氧氣,乘舟入河湖蘆葦深處感受清涼爽意。
今年以來,內蒙古以“歌游內蒙古”為區域品牌,積極打造極具特色的自駕游、露營游、度假游、康養游等旅游産品,持續豐富産品更新業態,推動旅游産業提質升級,拓展了內蒙古壯美風光的“打開方式”。
6月28日,騎手們在賽馬比賽中進行激烈角逐。新華社記者彭源攝
近日舉辦的文旅發展主題活動上,內蒙古自治區文化和旅游廳發布10項自駕游産品及7條自駕游線路,推出首批9家康養旅游示範基地,以豐富游客的游玩選擇。
“內蒙古以200多家高品質自駕露營地,穩居全國房車自駕車市場首位。”中國旅游研究院院長戴斌説,近年來內蒙古重點建設蒙東草原森林生態旅游帶、環京津冀游牧風情生態旅游帶、黃河生態旅游帶等,持續豐富旅游産品數量,打造多元旅游業態,正成為自駕旅居游客重要的目的地選項。
“渡·陰山”四季穿越塞外之旅、烏蘭察布市24攝氏度清涼夏日之旅、科爾沁草原風光之旅、渾善達克沙地大環線體驗、太仆寺旗“牛奶湖”等旅游産品,近年來火熱出圈,成為越來越多游客游覽內蒙古的“打卡”項目。
完善基礎設施以真誠引客來
近年來,內蒙古不斷優化旅游服務,&&系列舉措,實施多項政策,圍繞游客多樣化、個性化需求精準施策,擦亮旅游招牌,為文旅産業蓬勃發展的“快車道”注入“強心劑”。
“過去一年裏,內蒙古榮獲國家級旅游品牌12個,成為邊疆地區文旅融合的典範。”世界旅游聯盟主席張旭説。近年來內蒙古深挖北疆地域特色旅游資源稟賦,精準細化對接客源市場需求,圍繞供需兩端持續發力,推出“百萬人互游”計劃、“引客入蒙”獎勵等多項政策,形成了“精品帶動、多點支撐、産業融合”的旅游發展新格局。
2025年,內蒙古&&招徠區域外游客獎勵辦法,以總額1000萬元對旅游包機、專列等分三個階段進行獎勵,以“真金白銀”引客入蒙。
近年來,內蒙古不斷提升旅游服務設施的現代化水平,提升A級景區5G信號覆蓋率,讓游客的靚照大片能夠隨時分享;不斷完善旅游風景道、騎行專線、登山步道等“慢游”設施,讓游客慢中取“樂”,樂在其中;全力推進游客服務中心、游客休息站等公共服務設施和配套設施建設,提升游客游覽體驗。
近日火熱“出圈”的錫林郭勒盟太仆寺旗“牛奶湖”,日均客流量超過2萬人次。作為人口僅10余萬人的旗縣,太仆寺旗接待能力吃緊,錫林郭勒盟各旗縣通力合作為游客提供保障,以真誠和真心換游客的信任和滿意。
這是6月11日拍攝的白音查幹湖景色。新華社記者連振攝
為了進一步便捷游客交通出行,內蒙古加強旅游交通網絡建設,積極推進高等級公路限速調整暨優化出行服務工作和支線航空建設。
為方便游客行程規劃,內蒙古推進旅游服務智慧化,發展智慧旅游城市、智慧旅游景區、智慧旅游企業,推動重點旅游景區實現智能導游、電子講解、實時信息推送,實現主要旅游消費場所在線預訂、網上支付,為游客提供貼心、便捷的智慧旅游服務。
內蒙古的旅游發展優勢正在從自然風光和人文風情,拓寬到幸福生活場景、多樣化消費業態。通過“歌游內蒙古”區域文旅品牌建設,內蒙古激活豐富的文化底蘊和旅游資源,正在實現觀光、休閒、度假協調並進發展,全面釋放旅游業高質量發展活力。(記者 賀書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