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呼和浩特7月2日電(記者王春燕)2025年,內蒙古赤峰市寧城縣鐵東街道在突破“三無”小區的基礎上,堅持由易到難、分批推進、集中攻堅,成功讓73個小區管理舊貌換新顏。
鐵東街道作為老城區,總人口6萬,樓房小區124個,老舊小區多、建成時間早,普遍存在環境臟亂差、基礎設施陳舊、安全隱患突出、物業長期缺位等頑疾。到2024年10月,仍有73個小區沒有物業公司管理。為從根本上破解難題,街道選取天北社區丁香園二期為試點,啟動物業引進工作。

街道和社區工作人員深入小區逐戶開展民意調查與溝通疏導,用時2個月全部組建完成小區業主委員會。通過召開黨工委專題會議、組織居民代表座談、與物業公司反復協商、赴先進地區學習取經等一系列措施,成功引進鵬諾物業。物業公司進駐後,進行環境整治和基礎設施維修,在最短時間內使小區面貌煥然一新,轉型為“三有”即有業主委員會、有物業管理、有管理規約的宜居小區。
面對轄區內仍有70余個無業主委員會、無物業管理的小區,街道黨工委提出“一小區一方案”,制定分批推進計劃。
2月,街道聯合縣物業協會舉辦“三無”小區治理提質增效座談會,組織業委會主任、物業人員、社區書記等130餘人實地參觀煥然一新的丁香園二期和華鑫小區,讓居民代表直觀感受改造成效,增強對物業專業能力的信任。
街道將100余名幹部與社區工作人員混編組成6個工作隊,深入居民家中動員宣傳。同時,主要領導深入調研後,採用“五類法”對73個無物業小區精準分類,建立“三天一調度”機制,街道黨工委主要領導親自主持,及時掌握進度、發現問題,及時調整策略、疏通堵點,通過大調度推動大落實。在多方共同努力下,首批簽約儀式上成功引進物業小區達44個,為第二批工作打下堅實基礎。
6月初,第二批工作針對體量小、住戶少、年代久的獨棟小區進行集中推進。截至6月27日,73個無物業小區全部成功引進物業公司,實現物業覆蓋率100%。

在實現物業服務“全覆蓋”的基礎上,鐵東街道以機制創新和精細管理為抓手,推動基層治理落細落實。
在物業管理提升上,街道黨工委聘請社區“土專家”培訓業委會主任5場次;舉辦物業管理人員培訓班。此外,還將舉辦針對124個業委會主任和第二批專業物業公司的培訓,通過培訓推動物業服務提升,贏得業主信任。
在多方協同機制上,為強化黨組織領導核心作用,提升物業服務質量,預防化解矛盾,制定了街道、社區、業委會、物業公司“四方公議機制”,明確了各方職責、工作流程。社區黨組織每週研判、每月例會、遇到問題隨時溝通。街道和社區層面每週不定期抽查,發現問題及時溝通解決。
在基礎設施配備上,將有限的資金用在刀刃上,解決群眾急難愁盼,累計投入25萬元,購置垃圾桶、垃圾車,安裝監控、健身器材及休閒凳,進行危墻重建、大門、柵欄、頂棚維修等,小區基礎設施短板有效改善。
在環境美化上,廣泛徵求居民意見,購買花卉種子95公斤、花苗1.5萬株,組織居民自主種植,引導參與環境美化,推動“花園式小區”建設。
此外,還通過打造“四優”小區標杆,建設“機構優化、設施優良、管理優先、服務優質”的“四優”標準示範小區,引領小區發展。同時,激發志願活力,成立“鐵東紅”志願服務隊,監督自管方案落實、助力物業管理、提升環境衞生、關愛特殊群體,彌補服務短板,動員居民共建美好家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