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蒙古工業大學智能裝備研究院工作人員正在進行TS300長航時大載重固定翼無人運輸機室內組裝工作。
呼和浩特市現代信息技術學校的研習生積極參與科研項目,正在進行試驗樣機製作。
當下,低空經濟成為熱詞。從農業植保到電力巡檢,從物流配送到旅游觀光,從環境監測到應急救援……低空經濟逐步走進大眾視野。
低空經濟,是指以低空空域為依託,低空飛行活動為重心,以各種有人駕駛和無人駕駛航空器為載體,以低空智聯網等基礎設施為保障,以載人、載貨以及其他作業等多種場景低空飛行活動為牽引,輻射帶動低空基礎設施、低空飛行器製造、低空運營服務和低空飛行保障等相關領域融合發展的綜合型經濟形態。
今天,産業升級、社會治理、軍民融合……競逐“天空之城”,內蒙古大有可為。
政策之翼 布局“天空之城”
內蒙古發展低空經濟具有天然的空域、區位、算力、新能源優勢。
2024年全國兩會,“低空經濟”首次寫入政府工作報告。內蒙古迅速行動,於2024年6月20日,發布《內蒙古自治區低空經濟高質量發展實施方案(2024—2027年)》,提出培育呼包鄂低空經濟發展圈,打造包頭低空經濟製造、赤通錫低空綜合應用、“烏阿海滿”低空旅游集聚區。
今年,內蒙古科學技術研究院發布《內蒙古低空經濟發展白皮書》《2024內蒙古人工智能産業發展白皮書》,為我區低空經濟和人工智能等新興産業發展提供系統性指導和戰略規劃。
此外,內蒙古科學技術研究院聚焦自治區科技“突圍”工程“低空經濟”重點點位,引進以中國科學院院士閆楚良領銜,涵蓋中國科學院、北京大學等高校院所,中國電子科技集團有限公司、中國航空工業集團有限公司等軍工科研企業,中國航空學會、中國地理信息産業協會等行業協會的多名高層次人才團隊,組建內蒙古低空經濟創新中心,成立內蒙古低空地理信息與航路實驗室、內蒙古低空安全實驗室,在低空飛行器研發與製造、低空經濟基礎設施建設、“低空+”應用場景開發與産業化服務、低空公共航路規劃與飛行管控、北斗導航與空天大數據應用、低空安全保障、低空經濟人才培養等7個方向開展關鍵技術研究、成果轉化應用、産業化服務推廣等工作,助力內蒙古低空經濟快速發展。
內蒙古既有清晰的規劃,更有強大的執行能力。
政府之翼 破題實景應用
在利好政策刺激和産業培育下,內蒙古各地的低空經濟發展百花齊放,在産業發展、應用場景、基礎設施、航線等方面均有進展。
每天上午,一架搭載北斗導航和AI視覺系統的無人機從內蒙古交通集團運營的呼和浩特市繞城高速金河收費站自動起飛,沿着蜿蜒的公路自主巡航。它實時掃描着路面的裂縫、邊坡的位移、橋隧的結構隱患,並將高清影像同步傳輸至集團“智慧大腦”指揮中心,對發現的問題進行確認後,向公路養護團隊下達養護計劃。
今年呼和浩特市政府工作報告中明確提出,要全力推進以低空經濟、航空航天為代表的現代裝備製造産業集群。拓展低空經濟在電網巡檢、應急救援、防災減災等方面試點應用,加快內蒙古電力航檢中心、民用無人機考試中心、中國融通無人機物流調度中心等項目落地。
在包頭市達茂旗百靈廟鎮東南4公里的百靈那達慕文化産業園內,游客在體驗游牧文化、民俗文化的同時,只需等待一刻鐘,便可以吃到10公里以外新鮮屠宰的羊肉。這得益於航天時代飛鴻測試技術有限公司的無人機。
目前,包頭市徵集策劃了24個低空經濟項目,總投資近百億元,涵蓋了通用機場、低空經濟産業園區、無人機製造、直升機起降場等項目,推動包頭市低空經濟全産業鏈發展。
連綿起伏的沙漠中,飛馳的越野車滿載救援物資穿沙而行,湛藍的天空中無人機“認真”尋找着走失的駱駝……“無人機+越野車”“無人機+牧民牧戶”等協同合作模式,成功經受住一場場測試,為低空經濟新業態提供了新思路。去年以來,阿拉善盟阿拉善右旗的巴丹吉林沙漠試車基地通過在沙漠、戈壁等複雜地貌開展“低空+應急救援”“低空+物流”等應用場景,為阿拉善盟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再添騰飛動力。
阿拉善盟培育打造國家級低空飛行器測試基地、無人機適航試飛基地、通航專業人才培育培訓基地、低空旅游集聚區,在短途運輸、應急救援、飛播造林等方面不斷應用實踐,積極布局低空經濟産業新賽道,全力推動構建“創新格局、多元發展、服務邊疆”的低空經濟産業體系。
從開拓多元場景到應用場景落地,內蒙古各地各行業立足基礎優勢,拓展豐富和示範推廣“低空+”應用場景,帶動低空飛行器及零部件製造、基礎設施、低空飛行與保障一體化發展,培育新業態新模式,集聚新動能。
科技之翼 賦能産業騰飛
低空能力建設基礎不斷夯實、低空科技創新成果涌現,這兩者並駕齊驅正共同助力內蒙古低空經濟健康穩定發展。
“國內領先!”4月2日,河南省中科廣匯科技成果評價中心將“基於聯接翼布局的新型垂直起降無人機”科學技術成果鑒定證書,授予科研完成人夏季風、周改玲、李勇勝、黃金路、俞靜輝、張玲歆。
誰能想到這樣驚艷的創新成果,竟然出自科研條件艱苦的中職院校——呼和浩特市現代信息技術學校。
“新研發的LY—29聯接翼垂直起降無人機可以同時具備垂直起飛和降落功能,不需要跑道,可滿足大範圍的複雜的起降場地需求。”呼和浩特市現代信息技術學校校長助理夏季風邊説邊展示。只見無人機將前翼與位於後上方的後翼端口相互連接,在只有3米直徑的區域內,垂直起飛並以高速水平飛行,完成巡航後,便垂直降落。
這一創新不僅解決了傳統無人機對場地的嚴苛要求,還顯著提升了載荷能力和續航時間。相比市面上的同類産品,LY系列無人機的最大起飛重量和續航時間均有顯著提升,特別適用於應急救援、物流運輸、測繪等場景。
成果背後是科研團隊的艱辛努力。2022年農曆初五,大家還沉浸在春節的歡樂祥和中。呼和浩特市現代信息技術學校教學樓二樓無人機教研室的師生們熱火朝天地忙碌着:夏季風不斷對氣動外形進行優化計算、對部件結構進行設計建模、對電子樣機進行倣真分析;無人機9班學生張嘉棠則負責監督3D打印機翼工作情況……“新型垂直起降無人機研發”項目組的成員和研習學生們無論嚴寒酷暑、假日課間,始終保持着早上8點到晚上8點的高強度科研工作。“項目始於2019年,我們堅持4年,在缺錢沒設備的日子裏,就帶着學生買材料,自己做設備,然後再進行科研。”回憶起艱苦的科研時光,夏季風滿臉驕傲。當年2月24日,樣機旋翼模態在學校實訓樓前試飛成功。
2024年11月5日—10日,呼和浩特市現代信息技術學校自研聯接翼垂直起降無人機在第7屆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上一經亮相,便獲得矚目。
如今,先進的技術像一塊具有超強磁吸力的磁鐵,將項目、人才、企業吸引而來——
在呼和浩特航天經濟開發區內,內蒙古寶升高新科技有限公司已實現該技術的落地轉化。
清華大學航空航天學院、浙江大學求實智能機器人聯合研究中心、航天科工六院41所以及內蒙古工業大學航空學院走進呼和浩特市現代信息技術學校對接項目合作。
此外,呼和浩特市現代信息技術學校還與廣東能飛航空科技發展有限公司、山東字節信息科技有限公司達成合作意向,將在無人機行業賦能技能培訓、自動機場配套及聯接翼垂起無人機應用場景上進行深度技術合作。
記者日前走進內蒙古工業大學智能裝備研究院,無人機研發團隊正進行長航時大載重固定翼無人機技術的研發工作。“我們研發的主要産品有TS300長航時大載重固定翼無人運輸機、IT200全天候多功能巡檢無人機。這兩款機型完全由內蒙古工業大學智能裝備研究院自主研發設計、生産製造。”內蒙古工業大學智能裝備研究院負責人高雲峰笑着説:“當前,內蒙古工業大學智能裝備研究院與內蒙古能源集團以及內蒙古智慧運維新能源有限公司合作,重點推進大規模光伏電站巡檢技術、風電機組混塔安全檢測技術、智慧風機葉片內部巡檢技術、風力機葉片智能車載模態分析監測技術等研發。”
2022年,內蒙古工業大學成立智能裝備研究院,與清華、北航和北理工等區外高校合作,共建關鍵技術攻關研發團隊。目前,承擔國家、省部級各類項目30余項,已申請授權各類知識産權30余項,發表高水平論文40余篇,各類轉化類成果豐碩。“今後,內蒙古工業大學智能裝備研究院無人機研發團隊將致力於低空經濟無人裝備新能源動力、無人機先進製造技術、低空經濟生態構建等方面的研究與關鍵技術突破。開發氫燃料電池混合動力系統,提升TS300長航時大載重固定翼無人運輸機續航至24小時,載重突破500kg,打造零排放綠色運輸&&;運用拓撲優化與3D打印技術,構建碳纖維—鈦合金複合機體,降低結構重量15%,提升極端環境耐受性;搭建自治區全域無人機物流網絡,設計智能空域管理系統,實現200架次/小時集群調度能力。優化垂直起降無人機、異構集群系統等核心裝備的智能感知與自主決策能力,深化風電塔筒爬壁機器人、光伏場站無人化巡檢等技術的多源數據融合分析,同時拓展無人機在光伏組件清潔、儲能設備監測等場景的應用邊界。”高雲峰&&。
政策東風、政府引導、科技賦能,內蒙古的低空經濟正乘勢而飛,未來可期。(記者 及慶玲)(圖片由受訪者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