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夏時節,記者來到五原縣三瑞農業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三瑞農科”),科研人員正在對3.5萬份育種材料進行分子標記檢測。
“這些科研成果能顯著提高大田選育的精準度,為向日葵産業發展築牢根基。”三瑞農業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張永平告訴記者,“三瑞農科從國內外收集入庫資源6200余份,牽頭成立了國內首個向日葵種業創新聯合體,加快了向日葵商業育種步伐,目前累計培育出30余個具有自主知識産權的新品種,國産食葵種子市場國內佔有率突破40%,成功扭轉了國外品種長期壟斷的局面,每年可為農民節約種子成本3億至5億元。”
曾幾何時,優質向日葵品種依賴進口,種子供應受制於人,導致國內農民種植成本居高不下。為打破這一困境,三瑞農科攜手三胖蛋(內蒙古)食品科技集團有限公司,歷經5年艱苦攻關,自主研發出國葵SH363品種,有力提升了國內種源的市場競爭力。
“我們持續推動向日葵相關産品升級,每年投入大量資金用於科研創新。”“三胖蛋”副總經理潘麗君介紹。
經過多年發展,“三胖蛋”已成長為國家重點龍頭企業,構建起“上游種業端、中游加工生産端、品牌終端”的全産業鏈模式,全年産能達5.5萬噸,産值突破30億元。
2024年,五原縣成功主辦國際向日葵大會,吸引了國內外400多名學者齊聚一堂,共同研討向日葵品種升級等前沿議題,品牌影響力持續擴大。
五原縣作為向日葵産業核心區域,種植面積超過120萬畝,年産量約5.2億斤,佔據全國産量的12%。目前已經建成全國最大的向日葵交易市場,向日葵産業成為當地農民致富增收的重要支柱。
巴彥淖爾市作為全國最大的食葵生産基地,正憑藉資源優勢,逐步構建起“種質保護、科技育種、智能加工”的全産業鏈體系,推動向日葵産業從傳統種植模式向現代化産業集群的華麗轉身。近年來,該市依託區位優勢和特色産業集群,將外貿轉型升級作為推動葵花籽出口高質量發展的重要抓手,不斷加強葵花籽出口基地建設和品牌培育工作;搭建了國家級科技創新合作&&,聚焦向日葵抗性育種、品質育種,開展耐鹽鹼作物的品種研發、培育與試種,培育出SH363、SH361、三瑞3號等向日葵優良品種。
目前,全市擁有向日葵加工企業120多家。2024年,巴彥淖爾市向日葵産業鏈産值達到200億元。得益於科技創新,河套向日葵産業實現了從“粗放”到“精細”的轉變,2024年全市葵花籽出口額達43.6億元,産品遠銷100多個國家和地區,在國際市場上叫響了“中國葵”的品牌。(記者 薛來 薄金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