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蒙古通遼:創新推行“五步”融合工作法- 新華網內蒙古頻道
新華網 > > 正文
2025 03/13 17:15:37
來源:新華網

內蒙古通遼:創新推行“五步”融合工作法

字體:

  “原來一到天黑就不願意出門,年紀大了眼神不好,腿腳也不利索,生怕磕着碰着。現在小區不僅安了路燈還新修了水泥路,出門既方便又安心,給你們點讚!”內蒙古通遼市扎魯特旗東興小區的王秀榮奶奶滿面笑容,對社區工作人員豎起了大拇指。

  通遼市扎魯特旗富麗春城社區的東興小區是廉租房小區,這裡共居住162戶、285人,其中60周歲以上老年人佔比達92.3%,是社區重點服務小區。社區網格員日常走訪了解到,由於小區內沒有路燈、小區外只有一條坑洼不平的砂石路通往主幹道,一到晚上居民出行非常不便。社區黨組織了解情況後,迅速召集共駐共建單位黨組織,召開黨建聯席會分析評估居民需求,將居民需求議定為服務項目,由旗住建局和內蒙古交通集團有限公司查草高速項目辦黨組織共同認領,僅用10多天的時間就安裝了路燈、鋪平了道路。東興小區的夜路被溫暖服務鋪平照亮的背後,是通遼市建立精準對接、供需匹配基層治理模式的生動實踐。

  去年以來,為有效發揮機關企事業單位黨組織和在職黨員在基層治理中的作用,通遼市探索創新“報、徵、議、辦、評”五步融合工作法,着力構建“報到接收—接單到崗—精準服務—評價反饋—結果運用”全過程管理閉環,推深做實“雙報到、雙服務、雙報告”工作,努力營造“民有所呼、我有所為”的工作局面。

  便捷高效“報”到對接。利用市級研發的“黨群通”智慧黨建信息化&&,開設“黨員報到”功能模塊,升級更替以往提交紙質報到單的傳統方式,生成線上報到二維碼,組織全市機關企事業單位黨組織、在職黨員通過掃描二維碼、填寫相關信息完成報到。

  深入走訪“徵”得供需。社區黨組織聚焦群眾“急難愁盼”問題,結合常態化開展“感黨恩、聽黨話、跟黨走”群眾教育,採取“走訪問”深入找和“敞開門”主動聽模式,通過民情懇談會、家園理事會、網格員入戶排查等多種方法,廣泛徵求轄區居民群眾意見建議,精準掌握群眾呼聲最高、需求最迫切的急難愁盼問題,梳理匯總需求信息形成“需求清單”。

  供需匹配“議”定項目。社區黨組織根據“需求清單”“資源清單”內容,召集共駐共建單位召開黨建聯席會,共同議定“項目清單”,明確共建內容、推進措施、完成時限及責任人,通過清單式管理,進一步壓實單位黨組織和在職黨員參與社區共建共治責任。對於街道社區層面難以協調解決的問題,提交上級黨建聯席會議,由當地組織部門召集街道社區幹部、事權職能單位共商解決辦法,切實打通服務群眾“需求端”與“供給側”。

  保質保量“辦”好實事。針對“需求清單”中較容易解決的問題麻煩,社區黨組織區分為日常任務和志願任務在&&發布,由在職黨員線上報名、線下參加,配合社區完成任務;針對“項目清單”中議定的服務項目,社區黨組織整合機關企事業單位黨建、教育、文化等服務資源,指定資源配套的共駐共建黨組織配合共同完成。

  客觀公正“評”準成效。建立健全獎優罰劣的長效機制,組織社區黨組織和單位黨組織、在職黨員利用“黨群通”&&對服務活動開展情況和保障情況進行雙向互評,把積分評定結果作為共駐共建單位和在職黨員的綜合評估指標,定期通過&&調取活動反饋評價表,對表現突出的黨組織和黨員優先推薦評優評先;對“只報到、不服務、走過場”的單位黨組織和黨員視情節採取提醒、通報、約談等措施;對進社區搞形式主義造成嚴重後果的,啟動問責程序,進一步解決“幹與不幹一個樣、幹好幹壞一個樣”的問題,以結果運用推動服務事項落地見效。(王思琦)

【糾錯】 【責任編輯:徐紅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