革命老區涼城:大青山革命根據地的保障基地- 新華網內蒙古頻道
新華網 > > 正文
2024 03/24 13:02:52
來源:內蒙古日報

革命老區涼城:大青山革命根據地的保障基地

字體:

  “十四冬”的成功舉辦,帶熱了涼城縣的紅色旅遊。據悉,去年至今僅賀龍革命活動舊址、綏蒙革命紀念園共接待遊客6萬余人次。

  咽喉要道

  涼城縣位于我區南部,以山地丘陵為主,馬頭山、蠻漢山橫亙境內,岱海處于中部,素有“七山一水二分灘”之稱,歷來是兵家必爭之地。

  涼城縣是全國第一批革命老區旗縣之一,也是我區的重要革命老區,是黨中央在綏蒙地區建立的第一個抗日根據地的所在地和堅持鬥爭的主陣地,是綏蒙革命時期最早建立的三大專署之一綏南專署所在地。境內的馬頭山、蠻漢山抗日根據地是大青山抗日根據地的重要組成部分,是革命聖地延安通往綏蒙地區的咽喉要道和跳板,是保衛晉西北解放區的戰略要地。

  “在這兒戰鬥過的賀龍、李井泉、鄭天翔等同志曾稱讚涼城地區為八路軍進軍的跳板、休整的基地、堅持的掩體。經過研究,我們認為涼城可以説是我黨大青山根據地的保障基地。”涼城縣檔案史志館三級調研員蘇西恒説。

  兵源保障基地

  有史料記載,1938年,廣州、武漢淪陷,抗戰進入相持階段,敵後戰場成為抗日戰爭的主戰場。在抗戰形勢急劇變化的緊要關頭,中共中央作出《關于綏蒙工作的決定》,要求中國共産黨與八路軍在山西、內蒙古一帶廣泛開展晉綏、綏蒙抗日遊擊戰爭,形成堅強的抗日根據地,成為戰略反攻階段的前沿陣地。

  在黨中央、毛主席的領導下,賀龍、關向應等領導人組織了大青山支隊,總計2300多人,由358旅政治委員李井泉任支隊司令員,姚喆任參謀長,彭德大任政治部主任。大青山支隊成立後涼城地區各族人民為了支援八路軍抗日,作出了巨大的貢獻,也留下了許多可歌可泣的感人事跡。

  據內蒙古人民出版社出版的《血證——日軍侵略涼城罪行錄》中記載,從1937年至1945年,涼城地區參加八路軍的人數達到1500余人、民兵遊擊隊人數達到了3400余人。

  物資保障基地

  在涼城縣蠻漢鎮黃花兔村有一處抗戰士兵被服廠遺址。這是抗日戰爭時期,為解決當地戰士衣物緊缺的現狀而建設的被服廠。據悉,當時共有8臺縫紉機,主要制作軍裝、軍鞋。

  正如中共中央原顧問委員會委員、最高人民法院院長鄭天翔在《抗戰前後涼城縣的鬥爭情況》中所説的那樣,“以蠻漢山為中心的歸涼縣,地理位置十分重要……在抗戰最殘酷的時候,這一帶是唯一堅持下來的地區。之所以能堅持下來,堅持到底,除地勢險要外,主要是群眾的支援。”

  據史料記載,在支前擁軍工作中,涼城人民付出的財力、物力更是無以計數。1941年冬,八路軍騎兵部隊急需過冬物資供應,許多戰士的手腳都凍壞了。當騎一團鄒鳳山團長到達五區的沙乎子老四溝村後,五區政府在3小時內就為部隊籌集了300雙氈疙瘩、200多件皮大衣和500多張羊羔子皮,許多皮衣還留著體溫,部隊幹部戰士深受感動。

  蘇西恒感慨地説:“當時涼城地區資源豐富、糧食産量高,加上岱海湖生産的鹽鹼等,為涼城人民支援前線提供了有利條件。他們冒著生命危險為抗日前線不求回報地貢獻糧食、飼草、衣服、藥酒等物資,為抗日戰爭、解放戰爭作出了巨大的貢獻。”

  據《血證——日軍侵略涼城罪行錄》的書中記載,抗日戰爭期間,涼城地區支援抗日前線的公糧1800萬斤、軍鞋30000雙、毯疙瘩12000雙、羊羔皮18000張、羊毛60000斤、皮大衣6000件等。

  打造紅色文旅品牌

  位于涼城西的賀龍革命活動舊址如今已成為當地紅色文化重要基地之一。

  提起集寧戰役,知道的人無不驚嘆。在集寧戰役中,國共雙方共投入兵力87400余人。集寧戰役是解放戰爭時期內蒙古區域內參戰人數最多、影響最大的戰役之一。如此規模的戰鬥,我軍後勤保障點設在哪裏?原來,保障點就設在涼城縣,而負責保障的正是時任晉綏軍區司令員賀龍。在涼城至今留下了賀龍元帥不少傳奇故事。

  1987年,為了紀念賀龍元帥,涼城縣政府以賀龍元帥曾經在鴻茅鎮井溝子村居住過的天主教堂為基礎,修建了賀龍革命活動舊址,賀龍元帥的女兒賀捷生為賀龍革命活動舊址題寫了館名。如今,在涼城縣井溝子教堂還留有當年賀龍部隊集會的標語,“毛主席萬歲!”“朱總司令萬歲!”等標語依然清晰可見。

  目前,涼城現有綏蒙革命紀念園、賀龍革命活動舊址、綏南專署遺址、廠漢營革命烈士陵園、田家鎮慘案遺址等130余處革命遺址景點。

  豐富的紅色文化資源,成為該縣發展的強大動力。涼城縣積極打造“北疆文化”品牌,從豐富的紅色文化資源發力,提出紅色文化和旅遊融合發展的思路,現正在緊鑼密鼓地推進中。

  目前,涼城縣紅色文化資源普查繼續深入開展,先後出版了《老區涼城》《涼城抗戰》《涼城縣革命》《鄭天翔在綏南》《青年鄭天翔》《涼城縣紅色遺址遺存》等一大批書籍;規劃設計了精品文旅線路,正在打造岱海、蠻漢山綠色生態線路,綏蒙革命紀念園、賀龍革命活動舊址紅色文化教育線路,園子溝、王墓山和老虎山等遺址文化精品線路;充分利用武利平二人臺傳承基地和蘇勒亞其其格等網絡紅人的傳播效應,吸引更多的多元人才加入講好涼城文化故事中來,讓更多反映涼城厚重文化底蘊的作品展現在現實舞臺上。

  涼城縣委書記劉進濤説:“下一步,我們要更加深入地闡釋好北疆文化的內涵實質,立足文化資源優勢,講好涼城紅色文化故事,切實把涼城紅色文化品牌立起來,以紅色文化作為精神主線,並結合山水等自然資源稟賦,走文旅融合發展之路,帶動吃、住、遊、學等相關産業融合發展。”(記者 皇甫美鮮 海軍)

【糾錯】 【責任編輯:石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