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爾伯特草原上的護邊人- 新華網內蒙古頻道
新華網 > > 正文
2023 10/13 08:53:24
來源:內蒙古日報

杜爾伯特草原上的護邊人

字體:

  在烏蘭察布杜爾伯特草原,有一群邊疆守護人,他們扎根邊疆,守護着祖國的邊防線、守護着家園,他們的感人故事被廣為傳頌。

  邊境線上的守護人:烏力吉巴圖

  烏力吉巴圖是烏蘭察布市四子王旗巴音敖包蘇木達賴嘎查牧民,他在邊疆守護了30餘年。

  巴音敖包蘇木北與蒙古國接壤。烏力吉巴圖18歲就開始協同邊防部隊在邊境線參與巡邏工作。

  “我1993年開始承擔守護邊疆任務,特別喜歡騎着摩托車在邊境線上巡邏。當時邊防部隊那裏沒有水井,我把裝滿水的水桶固定在摩托車上,給他們送過去。”烏力吉巴圖回憶説。

  在沒有報酬、交通極其不便的條件下,烏力吉巴圖仍把邊境巡邏工作當成自己的神聖使命。

  30多年,他每天沿着邊境線騎摩托車或開越野車行駛50公里,因此在坎坷不平、遍地沙石的原野上慢慢地形成了一條小路。

  1996年烏力吉巴圖與當地姑娘董喜桃步入婚姻殿堂,不久後,他們喜得一男一女兩個孩子,在巴音敖包蘇木邊境線上開啟了幸福生活。這期間烏力吉巴圖與部隊官兵建立了深厚的友誼。

  “部隊每月派5個人到哨所站崗執勤。他們給我們送來蔬菜,我把自己家的牛羊肉給他們送過去。這樣我們在這人煙稀少的邊疆成了好‘鄰居’,相處得像一家人一樣。”烏力吉巴圖説。

  去年烏力吉巴圖因車禍導致腦出血,在醫院昏迷了17天才醒過來。身體恢復後,記憶力卻嚴重下降,他怕影響巡邏任務的順利完成,打算今年的任務完成後,把巡邏任務交給兒子做。

  今年,部隊給烏力吉巴圖那裏增添了6名巡邏員,並落實了每月600元的補助。人員多了,任務減輕了,但烏力吉巴圖依然和往常一樣堅持每天沿着邊境線巡邏一次。

  “我當巡邏員不是為了錢,只想讓祖國北疆更安全。”烏力吉巴圖用這樣樸素的話語道出他30載堅守的動力。

  邊境公路上的救援守護人:鋼寶力達

  四子王旗江岸蘇木與蒙古國接壤,國道線G331延中蒙邊境線而建,路兩邊是茫茫戈壁草原,人煙稀少。如果路上行駛的車輛出現故障需要修理,想找一個修理部是個難題。但慶幸的是路上每隔一段距離,就能看到道路救援的指示牌,牌上留的電話是鋼寶力達的。

  今年44歲的鋼寶力達是江岸蘇木衛境嘎查牧民,也是一名公路救援人。

  7月27日下午4點,記者來到通往衛境嘎查草原深處的一條土路的起點,看見一輛小型卡車停在路上,一夥人正修補道路,其中一位男子正熟練地操作着鏟車。

  開鏟車的人就是鋼寶力達。因為幾天前的一場大雨,衛境嘎查牧民們去往夏季牧場的主要道路被洪水衝斷了,一貫熱心腸的鋼寶力達了解情況後第一時間找來鏟車,領着家裏人趕來修路。

  鋼寶力達是一名退役軍人,在部隊時學習了汽車修理技術,退役後他在四子王旗烏蘭花鎮從事汽車修理工作。2021年,他離開烏蘭花鎮,返回自己的老家江岸蘇木衛境嘎查放牧,並在自家草場上開了一座汽車修理廠。同年,他在G331上立起了道路救援的牌子。

  鋼寶力達告訴記者:“我們這附近的汽修廠不提供‘上門服務’,能提供道路救援的都在數十公里、上百公里之外。我家距離G331隻有幾公里,幹這個挺合適。”

  無論白天還是黑夜,只要有人打鋼寶力達的救援電話,他都會第一時間接聽並答覆,想盡辦法給他們修車,解決他們遇到的困難。後來大到高壓電出問題、農用機械故障,小到電飯鍋不工作、門窗關不上,牧民都會打電話向鋼寶力達求助。

  邊境上的産業守護人:魏華

  經常瀏覽抖音&&的人可能關注到一個叫“草原新牧人魏華”的抖音賬號上,有一位瘦高個子、帶一副眼鏡、穿一身迷彩服的牧民經常發布自己家的生産、生活狀態。他是邊境線上的産業守護人魏華,四子王旗巴音敖包蘇木夏布格嘎查牧民。

  7月26日下午,記者乘車來到魏華家。

  魏華説:“我原來在大唐集團上班。2014年因父親生病,操持牧場的重擔落在母親一個人身上,我就下定決心回鄉放牧,當年我就辭掉工作返鄉了。”

  返鄉之初,魏華就給了自己一個定位,那就是做新牧民。

  “為了改變父輩傳統放牧思路,我從降低飼草料成本、改良牧畜品種方面努力,達到‘少養精養、優質優價’,在減少牲畜數量的情況下,既能提高收入又能保護草場,從而達到保護生態的目的。”魏華説。

  通過近10年的努力奮鬥,目前魏華的生産、生活都按照他預期的目標穩步推進。魏家現有300多只羊、60多頭牛,還有飼草料基地、各類農機等,牲畜數量比2014年少了,但收入卻翻倍提高了。

  在魏華的帶動下,越來越多的周邊牧民也加入到牲畜品種改良、科學喂養、種牧草的行列中,並嘗到了甜頭。目前全嘎查有12000多只羊、3000多頭牛。(記者 皇甫美鮮 李薩如拉 海軍 郭奇男 香桃 胡薩日娜 偉勒斯)

【糾錯】 【責任編輯:徐紅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