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屆文博會,“塞上煤城”綻放魅力之光-新華網

第20屆文博會,“塞上煤城”綻放魅力之光

2024-05-25 09:16:48
來源:石嘴山市委宣傳部

  五月的深圳,花團錦簇,凝聚全國乃至世界目光。寧夏回族自治區石嘴山市代表團攜文旅融合新成果再出發,“塞上煤城”在文博會綻放獨特魅力之光。

  5月23日,被譽為“中國文化産業第一展”的第20屆中國(深圳)國際文化産業博覽交易會在深圳國際會展中心拉開帷幕。石嘴市組團參加寧夏館的展示展銷活動,邀請15家企業赴會“亮寶”,並舉辦專場文旅形象宣傳推介會、石嘴山市岩畫巡展、非遺文創産品展示會,集中展現文旅深度融合發展的新成果、新舉措,努力提升“塞上靈秀地 魅力石嘴山”的知名度和美譽度。

  在本屆深圳文博會上,寧夏在會場15號館搭建了包括文化産業繁榮興盛、多元文化精彩綻放、文化遺産保護傳承、文化助力鄉村振興等四大板塊的主題展館,採取線下展覽展示為主、線上雲展館同步的展示模式,國際化、市場化、專業化、數字化特色鮮明。

  石嘴山市在寧夏館內搭建了以“塞上靈秀地 魅力石嘴山”為主題的展區,主要展示了文化産業發展成果、黃河文化、民族團結進步文化以及文化賦能特色産業、文化旅游融合發展成就、沙湖景區等文化旅游精品項目,還特別展示賀東葡萄酒、泥哇嗚、沙畫、陶笛、泥塑、田園醋、厚德酒坊等非遺文創産品和城市形象宣傳片,讓參會嘉賓零距離感受石嘴山獨特的文化魅力。

  正在走老礦區“重生之路”的中國現實主義題材拍攝基地——石炭井工業文旅影視小鎮,首次亮相深圳文博會便成為寧夏主題展館的一大亮點。“石炭井保留着獨具特色的上世紀60年代至90年代的建築,保存有‘全國少有,寧夏唯一’的完整工礦行政區遺址,街道兩邊的學校、醫院、商店、火車站、俱樂部等老式建築讓這裡的時光定格,為影視拍攝提供了最具真實感的場景,先後吸引《萬里歸途》《我的父親焦裕祿》《山海情》《綠皮小火車》等40多部影視作品在這裡取景拍攝……”大武口區委常委、宣傳部部長謝寧向四方來客生動講述石炭井工業文旅影視小鎮的發展故事,大家聽得津津有味,紛紛讚嘆小鎮獨特的文旅資源。

  參展嘉賓侯永明説:“這個地方的人文景觀確實很有特點,通過視頻、照片、文字我能感受到這裡曾經的輝煌繁榮,很嚮往能夠實地游覽一番,穿越回20世紀六七十年代那段激情燃燒的歲月。”

  在活動現場,由石嘴山市博物館舉辦的“千古文明——賀蘭山石嘴山段岩畫專題展”展出的岩畫拓片、實物、照片,同樣吸引了大批觀眾駐足了解。

  “在祖國的西北部,有一座神奇的山脈——賀蘭山,它雄渾巍峨,壯麗多姿,在古代是匈奴、鮮卑等北方少數民族駐牧游獵、生息繁衍的地方。先民們把自己的情感用藝術的方式刻在堅硬的石壁上,形成了我們今天所説的賀蘭山岩畫。”石嘴山市博物館館長韓學斌結合多年研究經驗,為大家認真介紹賀蘭山岩畫中的文明脈絡、先人生活和情感需求等,“當這些古老的岩畫跨越千里來到深圳時,一南一北的兩座城實現了文化的相互交流,我們要將賀蘭山岩畫這張名片打造的更為生動、更加具體、更富魅力,向中國、向世界講述有溫度的石嘴山故事。”

  文與旅相伴,旅因文而興。近年來,石嘴山市將文化旅游産業作為加快轉型發展高質量發展的重要抓手,成立文化旅游産業專班,加快推動産業融合發展、不斷優化消費結構、加速釋放産業動能,文旅産業發展蒸蒸日上。2023年,全市接待游客796.6萬人次,旅游收入39.85億元,同比分別增長53.6%、20.8%;游客接待人次和旅游收入連續三年實現雙增長。

  石嘴山市堅持把文旅項目建設作為發展文旅産業的重點,“十四五”期間,先後完成沙湖景區提檔升級、黃河國家文化公園銀河灣段黃河濕地郊野公園、長城國家文化公園(大武口段)西線旅游複合廊道等38個重點項目,投資5.7億元,進一步推動資源優勢向産業發展優勢的華麗蛻變。

  與此同時,石嘴山市立足資源稟賦,深化産業融合,打造了石炭井工業文旅影視小鎮、大武口工業遺址公園、沙湖不夜城、紅柱子美食街等文旅新産品新場景;創新文旅品牌打造和營銷方式,按照春賞花、夏避暑、秋觀葉、冬玩雪全季節主題,舉辦騰訊音樂節、“音味有你 愛尚平羅”網絡歌手大賽、沙湖國際觀鳥節、賀蘭山(大峽谷)汽車越野拉力賽等品牌活動,年均舉辦文旅體育活動50項以上,全面提升了石嘴山對外知名度和美譽度。

  百尺竿頭思更進,策馬揚鞭自奮蹄。

  當前,石嘴山市正依照“系統謀劃、分步實施、重點突破”的工作思路,全力拓展文化旅游産業高質量發展之路,産業轉型示範市建設大計實現可期,“詩和遠方”近在眼前。(王彤)

【糾錯】 責任編輯:紀桂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