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層善治新篇丨把老百姓的“金點子”變成荷包裏的“金果子”

基層善治新篇

兩會精神看落實
  • 把老百姓的“金點子”變成荷包裏的“金果子”

    作為上海市閔行區浦錦街道蘆勝村黨總支書記,全國人大代表張義民每年的建議都來自田間地頭。對張義民來説,當一名全國人大代表和村黨總支書記一樣,都要多走多看,聽聽鄉親們在想什麼。

  • 春天裏的“動心”故事

    作為一名心血管臨床大夫、帶教導師、科技工作者,以及全國人大代表,張俊傑身兼四職,他的日常就是,忙上加忙。

  • 皺紋爬上眼角,但長不到心裏

    今年是格西王姆作為全國人大代表依法履職的第三年。履職以來,她最關心的是基層養老服務問題。

經濟熱點問答

兩會精神看落實
  • 增加住宅層高將帶來哪些變化?

    當住宅空間實現“立體生長”,居住品質將迎來怎樣的變化?“更大的窗戶”“更高的天花板”“更開闊的空間”……層高的增加,對於住宅舒適性的提升有着重要意義。政府工作報告提出,適應人民群眾高品質居住需要,完善標準規範,推動建設安全、舒適、綠色、智慧的“好房子”。

  • 如何整治“內卷式”競爭讓市場更加健康有序?

    “‘價格戰’‘爭賽道’‘搶人才’,以稅收減免、土地特惠、廠房白送等超乎尋常的優惠條件來吸引企業……這種‘內卷式’競爭,在不少行業和地方招商引資中較為突出。”南開大學金融發展研究院院長田利輝説,究其背後原因,既折射出部分行業因需求疲軟、産能過剩而導致的供需失衡困境,也凸顯了過分追求眼前利益、短期政績的短視行為,對長遠健康發展構成潛在威脅。

  • 多重挑戰下,外貿企業如何突圍?

    面對瞬息萬變的市場和日趨激烈的競爭,中國外貿企業持續加大創新力度、加快轉型升級,在提高産品質量、加大科技含量、做優做強品牌以及滿足環保需求等方面下更大功夫,以不斷提升的含“新”量、含“綠”量、含“數”量打造競爭新優勢。

  • 體驗消費興起,人們更願為“感覺”買單嗎?

    急救培訓、AI課程、廚藝縫紉等“夜校”成上班族新寵……人們更願意為身心體驗花錢、向悅己健康付費、給興趣愛好買單,正是體驗消費興起的生動寫照。

  • 財政政策“工具箱”如何護航經濟持續回升向好?

    財政政策是宏觀調控的重要手段。面對複雜的國內外形勢、發展中的風險挑戰,今年的財政政策“工具箱”如何護航經濟持續回升向好?讀懂今年財政政策“工具箱”的效能,需要從力度和效率兩方面來理解。

  • 5%左右經濟增速預期目標怎麼看?

    當前,全球經濟復蘇動能不足,國際經貿合作面臨的不穩定、不確定性增多,困擾着全球發展。聯合國和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對2025年全球經濟增長預期分別為2.8%和3.3%。迎難而上、奮發有為,中國提出5%左右增速目標傳遞鮮明信號。

“智”啟新程

兩會精神看落實
  • 勇作低空經濟“追光者”

    紅外探測技術是突破人類視覺障礙探測物體的利器,高靈敏度、高可靠性、高分辨率的紅外探測核心器件更是各國角逐的焦點。20多年來,武漢高德紅外股份有限公司從零起步、成功研製出擁有完全自主知識産權的紅外探測器芯片,成為業內的“追光者”。

  • 湖北:産業機器人快步邁向實用化

    人形機器人是衡量高端製造業水平和産業競爭力的重要標誌之一。湖北省依託省內科研力量和産業基礎,正以“用”為導向,推動“勞動者”系列産業人形機器人進入電力巡檢等實用場景。

  • “以用促建”推動AI應用産業化落地

    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提出,要激發數字經濟創新活力,持續推進“人工智能+”行動。中國移動浙江公司進一步加快人工智能應用普及,“以用促建”推動AI應用産業化落地,全力推進國産大模型的行業適配和場景創新。

  • AI點亮智慧城市 政務服務更“貼心”

    2025年政府工作報告提出,深入實施新型城鎮化戰略行動。在政務服務領域,AI技術的運用正助力政府提升服務效能,實現更高效、便捷、個性化的服務。江蘇省昆山市加強學習貫徹落實全國兩會精神,積極推進智慧城市建設,把大數據、雲計算、人工智能等智慧信息技術融入政務服務,開發多個“切口小、方法巧、效果靈”的AI應用場景,有效解決了社會治理的堵點難點,將技術紅利轉化為民生溫度。

  • 人工智能讓機器人跑出“加速度”

    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提出,持續推進“人工智能+”行動,大力發展智能機器人等新一代智能終端以及智能製造裝備。隨着人工智能和大模型的迭代賦能,機器人不僅有更靈巧的身體,還具備更聰明的“大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