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01 18:39:54

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80周年紀念活動新聞中心負責人 陳濤

女士們、先生們,大家下午好!歡迎出席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80周年紀念活動新聞中心第二場記者見面會。

抗日戰爭時期,海內外中華兒女萬眾一心,結成舉國禦敵的堅強力量,實現了空前的民族覺醒和民族團結。海外僑胞捨生忘死、毀家紓難,通過踴躍捐資捐物助餉、積極回國參戰、爭取國際援助、參加僑居地反法西斯戰爭等方式,為中國抗戰和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勝利作出了重要貢獻。

今年以來,海外僑胞在世界各地舉行了形式豐富的紀念活動。今天,我們邀請到5位華僑華人代表,介紹華僑華人在世界各地舉行的紀念活動及其對抗戰的貢獻等方面情況。他們是:馬來西亞吉隆坡廣東義山主席楊博耀先生、西班牙中國和平統一促進會會長徐松華先生、緬甸中華總商會會長林文猛先生、斐濟華人文化藝術經濟聯合會榮譽會長方志偉先生、澳大利亞悉尼華星藝術團團長余俊武先生。

下面,我們請5位代表介紹情況。首先請來自馬來西亞的楊博耀先生作介紹。

[ 2025-09-01 18:39:54 ]

09-01 18:40:14

馬來西亞吉隆坡廣東義山主席 楊博耀

大家下午好!我來自馬來西亞吉隆坡的廣東義山,可能大家對義山這個字眼有點不太清楚,其實義山就是原來東南亞的一個義莊,因為好多老人家去世以後就選擇葬在義山,所以就從義莊改到了義山。

我們的義山原來有好多僑胞離世以後,當年沒有好好安葬,就由華人社團領袖組織了廣東義山,在廣東義山內,我們就把一些先人先賢好好安葬,入土為安,有一個安身之地。

在1947年的時候,世界首座“南僑機工”紀念碑,被建在了吉隆坡廣東義山,我們經歷了70幾年,做了一些維護、維修以及提升工作。最近,我們也把整個“南僑機工”稍微規範,也把範圍稍微提升了一下。其實“南僑機工”的過去,在1938年至1942年的時候,他們在馬來西亞陳嘉庚老先生的號召下,踴躍參與回國抗戰,他們送物資、藥物,甚至捐錢,把這些物資經過滇緬公路運送回到祖國。他們當年那種犧牲精神,我們有必要好好把這個故事講出來,弘揚下去,尤其是讓年輕一代好好去認識這段故事。謝謝。

[ 2025-09-01 18:40:14 ]

09-01 18:41:39

陳濤

謝謝楊博耀先生。下面,請來自西班牙的徐松華先生作介紹。

[ 2025-09-01 18:41:39 ]

09-01 18:42:05

西班牙中國和平統一促進會會長 徐松華

記者朋友們,大家下午好!剛才主持人講到今年是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80周年,我們海外,包括歐洲、西班牙僑界都舉行了各種紀念活動,我現在向大家介紹西班牙紀念活動的基本情況。

西班牙僑界紀念抗戰勝利80周年活動在5月初就開始籌備,已經開展了各項紀念活動。6月初第一場青少年書法比賽就開始了,接下來又有多場活動。第一個特點是範圍特別廣,到現在為止已經舉辦19場活動。第二個特點是內容非常豐富,有座談會、演出、朗誦、圖片展、書畫展等,這也是過去沒有過的。

在西班牙僑界,大家的熱情非常高。從馬德里到巴塞羅那,從瓦倫西亞到海島,東南西北普遍開展了紀念活動,讓大家明白什麼是“天下興亡、匹夫有責”的家國情懷。

我想,我們的僑胞、我們的下一代,都應該記住這段歷史,不忘歷史、緬懷先烈、凝心聚力。

謝謝大家。

[ 2025-09-01 18:42:05 ]

09-01 18:43:24

陳濤

謝謝徐松華先生。下面,請來自緬甸的林文猛先生作介紹。

[ 2025-09-01 18:43:24 ]

09-01 18:44:56

緬甸中華總商會會長 林文猛

各位朋友,大家好!我介紹一下僑胞參與滇緬抗戰,以及僑界參與境外烈士設施及保護維護情況。

抗戰期間,陳嘉庚等著名愛國僑領組織抗戰救亡團體3940個,成為支援中國抗日的重要力量,緬甸愛國僑胞變賣祖産、捐資超過四億元,捐助飛機19架,還冒死擔當翻譯、救護和嚮導,仰光華僑醫院日夜搶救傷員,僑胞還在街頭排起長龍為祖國抗戰捐款。

中國遠征軍兩次入緬作戰,有14萬名戰士長眠異鄉。為了安葬和緬懷英烈,在緬甸多地建立了中國遠征軍紀念碑,緬甸僑界一直以來都有捐資進行修繕維護。每年清明節等重大節日,緬甸僑界和中國駐緬甸大使館、遠征軍後裔及各界都前往祭掃。

抗戰的歷史告訴我們,海外華人華僑的命運始終與祖(籍)國緊密相連。我們深切緬懷先烈,銘記海外華人華僑為抗戰事業作出的貢獻。

謝謝。

[ 2025-09-01 18:44:56 ]

09-01 18:45:38

陳濤

謝謝林文猛先生。下面,請來自斐濟的方志偉先生作介紹。

[ 2025-09-01 18:45:38 ]

09-01 18:46:10

斐濟華人文化藝術經濟聯合會榮譽會長 方志偉

大家下午好!我是來自南太平洋島國斐濟華人方志偉,祖籍是廣東中山,普通話説得不好,請諒解。我現任斐濟華人文化藝術經濟聯合會主席,今天很榮幸參加抗戰勝利80周年紀念活動。説起我家世,我爺爺方作標是愛國華人,他出生於廣東中山沙溪鎮,從1920年幾兄弟漂洋過海到斐濟謀生,從一無所有、慢慢創業,成為一位愛國商人。1937年他組織帶頭,號召南太平洋島國僑界一起捐款捐物,他自己把房産押給銀行,用一生的積蓄捐了一架戰鬥機。後來南太平洋華僑又捐了3架飛機,一共是4架。雖然他文化不高,但是他取的孩子的名字,國、強、富、民、興等,就是為了提醒下一代,有國就有家。我父親排行第三,名叫方子富,他從小就回來中國學習中國文化,退休後帶我們移民回去斐濟,現在我也將我的女兒、孩子們送到中國來學習中國文化、中醫等,現在他們也在斐濟發揚光大,也把中國故事説好。我希望他們越來越好,講好中國的故事。

謝謝。

[ 2025-09-01 18:46:10 ]

09-01 18:47:54

陳濤

謝謝方志偉先生。下面,請來自澳大利亞的余俊武先生作介紹。

[ 2025-09-01 18:47:54 ]

09-01 18:48:45

澳大利亞悉尼華星藝術團團長 余俊武

大家好,我來自澳大利亞悉尼。2025年是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80周年,在這神聖的時刻,澳大利亞悉尼華星藝術團在各方大力支持下舉辦了“悉尼紀念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80周年系列活動——《和平與未來》”,其中包括大型交響史詩音樂會和二戰圖片展,於8月9日在悉尼市政廳劇場隆重上演。

作為一個在海外的華僑華人藝術家,我覺得有責任用文化搭建&&,讓和平的理念跨越國界,成為推動人類發展的永恒動力。秉承這一理念,《和平與未來》採用了專業化、大眾型、多樣化、包容性的形式,其中凝聚了來自中國、澳大利亞、俄羅斯、德國、南非、丹麥、荷蘭等眾多國家的民族藝術家,400人的演員陣容,當天晚上非常震撼、氣勢磅礡,至今還在悉尼傳為佳話。

謝謝。

[ 2025-09-01 18:48:45 ]

09-01 18:49:49

陳濤

謝謝余俊武先生。下面進入答問環節,有提問需要的媒體記者可以提問,提問前請通報一下所在的新聞機構。

[ 2025-09-01 18:49:49 ]

09-01 18:50:34

中新社記者

回望抗戰歷史,海外僑胞或是為支援抗戰奔走呼號,或是與僑居地的民眾並肩作戰,或是跨越山海投身保家衛國洪流,都為中國人民抗日戰爭和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作出了獨特貢獻。我想請問各位如何理解這種“萬里同心”?在當前有何啟示?謝謝。

[ 2025-09-01 18:50:34 ]

09-01 18:51:24

徐松華

剛才中新社的記者講到了“萬里同心”,確實,在海外能體會到“萬里同心”,確實是我們老一輩僑胞留給下一代的珍貴精神財富。從吶喊讓世界支持中國抗日戰爭,從捐款捐物到回國參加抗日戰爭,還有剛才兩位都提到華僑領袖陳嘉庚先生不僅自己帶頭捐款捐物,還組織了南洋3000多人到緬滇公路上,把世界各地支持中國抗日戰爭的貨物源源不斷地運往中國。這一段歷史應該是被銘記的。當然,中國的抗日戰爭是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我談一下西班牙的故事。

1936年7月,佛朗哥這個獨裁者發動了政變,打擊共和革命。這個時候來自53個國家的4萬多人志願者組成了7支國際縱隊,中國有100余位志願者,這裡有一位叫謝唯進的先生,他是過去的學生領袖,他帶領大家浴血奮戰。國際縱隊中有好多人被關進了集中營,但沒有關住他們的心,他們在呼喚,要支持中國的抗日戰爭,這是非常難的。在那個環境下,特別是通過各種鬥爭手段,1940年他們終於走出了集中營,其中14位先烈,有詳細記載的謝唯進、楊春榮等7位回到了祖國,參加抗日戰爭。大家想想看,這不是“萬里同心”嗎?這不是抗日戰爭和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組合嗎?這不是同仇敵愾嗎?所以我們在這個時候,特別是80周年的時候,更需要我們萬眾一心保護二戰的勝利成果,要伸張正義,要維護和平,唯有這樣,我們才能讓世界和平持久下去。謝謝大家。

[ 2025-09-01 18:51:24 ]

09-01 18:52:09

楊博耀

我説一下。在馬來西亞,我們相隔幾千公里,“萬里同心”的意思是説當年的南洋華僑機工,在聽到我們祖國受到日寇入侵的時候,馬上組織起來,千里迢迢回到祖國,為祖國抗戰作了一些貢獻。包括在軍中有幾位女扮男裝的“當代花木蘭”,李月美以及白雪嬌女士,她們的這種奉獻精神是非常值得我們弘揚的。我認同剛才徐先生説的,必須讓年輕一代知道這段故事,不然只有我們這代人知道可能就傳不下去了,我們這代人必須為下一代人、下兩代人繼續去做這個工作。謝謝。

[ 2025-09-01 18:52:09 ]

09-01 18:53:59

余俊武

回望抗戰史,海外僑胞以“萬里同心”的家國情懷為中國人民抗日戰爭勝利作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這種精神跨越了國界。海外僑胞雖然身居異國他鄉,但心繫祖(籍)國,把個人的命運與祖(籍)國緊密相連。這種精神體現了命運與共,海外很多僑胞在居住國與當地民眾並肩作戰,抗擊侵略者,這種跨越民族與國家的力量,是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重要組成部分,這種精神搭建了友誼的橋梁,海外僑胞還在發揮融通中外的特殊作用,理論宣傳、外交斡旋包括物資通道,他們都在努力、積極地發揮着自己的作用。

尤其是現在,我覺得“萬里同心”的精神也是非常有意義的,一是弘揚家國情懷,第二深化國際合作,第三講好中國故事。謝謝。

[ 2025-09-01 18:53:59 ]

09-01 18:54:43

新黃河客戶端記者

我想請問林文猛先生。緬甸僑胞現在是如何參與到中國遠征軍烈士紀念設施保護維護,以及如何傳承弘揚這份歷史記憶的?請為我們介紹一下詳細情況。謝謝!

[ 2025-09-01 18:54:43 ]

09-01 18:55:29

林文猛

非常感謝這位記者的提問。我太太就是中國遠征軍後裔,我們深切感受到中國遠征軍的拳拳赤子心。緬甸僑界對紀念設施的保護維護,主要是捐資重建和修繕,同時進行遺骸搜尋和歸葬等。中國遠征軍舍生取義,體現了中華民族胸懷正義、堅韌不屈的民族特性,中國遠征軍的愛國精神深深感動並激勵着緬甸華僑華人。緬甸僑界要繼承先烈遺志,傳承民族大義和使命擔當,堅定擁護中國統一大業,助力中緬經貿文化交流。讓我們共同珍惜和平,為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一起努力。

謝謝大家。

[ 2025-09-01 18:55:29 ]

09-01 18:56:15

鳳凰衛視記者

我們想請楊博耀先生介紹一下南僑機工紀念公園和紀念館的籌建過程,以及未來如何與社會公眾進行互動呢?另外還想請問您,紀念公園和紀念館的建成有什麼重要意義嗎?謝謝。

[ 2025-09-01 18:56:15 ]

09-01 18:57:44

楊博耀

謝謝。每一年機工博物館都會舉辦南僑機工碑以及二戰人民蒙難總碑的功績活動,我們覺得這個紀念碑有點單調,就激發了我們如何提升整個紀念碑的想法。紀念是一個歷史,我們要保存原來的文獻,所以我們就作了幾個拜訪交流以及學習的活動。我們從馬來西亞到昆明,也重走了滇緬公路這段路,包括我們到南洋華僑交流會跟他們交流,感覺到給了我們很好的 啟發,我們是否能夠把滇緬公路的一些狀況、路型放在南僑機工紀念公園裏。第二,我們用夯土式的方式建了長墻,在長墻上,我們刻上3200多位南僑機工的名字。我們跟南僑機工博物館員工交流的時候,他給了我們幾個提示,第一是數字比較容易記,3200就代表了3200位機工,1146就是1146公里的滇緬公路。我們把這些概念都展現在目前的南僑機工公園,再加上我們也把陳嘉庚老先生的塑像放在紀念公園裏面,我們在公祭的時候,最起碼可以有1000人在那個地方活動。再加上我們必須把一些故事講出來,就把南僑機工的緣起分五個展區,這是老建築物,我們只能夠在內部做一點小裝修。我們的展區有視聽區、我們如何走滇緬公路的階段,復原陳嘉庚老先生號召機工,把這段稍微簡單地説了出來。我們也收集了大概800多位南僑機工的照片。在今年8月14日的時候,我們做了開幕儀式,碰巧當天下了一場大雨,我們邀請了幾位領導,馬來西亞的交通部部長陸兆福説了一句話,他説,區區這點雨,我們怎麼能夠撐傘,我們必須要在南僑機工碑前不拘這些小雨點,也必須對先賢、對南僑機工致最高的敬意。這就給了我們一個 啟發,連我們的部長都對我們的工作作了肯定。謝謝。

[ 2025-09-01 18:57:44 ]

09-01 18:58:33

Channel33新西蘭中文電視台記者

我想提問給余俊武先生。我有了解到,您在澳大利亞文化領域創造了非常多的“第一”,第一台華人春晚、第一部華人話劇等。請您結合自身的經歷,談一談如何在海外以“文”促進中澳友好交流和民心相通?謝謝。

[ 2025-09-01 18:58:33 ]

09-01 18:59:21

余俊武

謝謝。我是上世紀80年代留學到了澳大利亞,因為當時在澳大利亞,中華文化活動還很少,這給我們留下了很多機會,讓我們填補了很多文化空白。像第一台華人話劇、第一場海外春晚、第一所華人藝術學校、第一次讓中華文化走上了悉尼歌劇院舞&。我覺得,三十多年一路走來我們秉承着一個理念,因為我們是華人,中華民族和整個文化的精神永遠在我們的身上體現。另外,我們是文化人,在海外傳承弘揚中華文化是我們應盡的責任。中華文化在海外發展,“人”是最好的承載者。多年以來,我們始終在探索本土化運作,因為只有本土化運作,才能在當地架設起民心相通的橋梁。為了達到這一點,首先要凝聚起有能力、有造詣、有熱情、肯奉獻、熱愛中華文化的人士形成合力。

另外,澳大利亞是一個多民族國家,在舉行活動中,我們要考慮到和其他民族的雙向互鑒、感情共融、價值共享,把成功的取向建立在平等、尊重、互惠的基礎上,共同開墾這一片土壤。只有這樣,在澳大利亞這個多元文化的土壤中,才會讓更多的非華語背景的人士從中了解中華文化、欣賞中華文化、運用中華文化。確實,我深深地感受到,社區和諧是多元文化社會繁榮發展的基石,而文化藝術又是促進社區和諧的源泉。只有本着“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與共”的心態,才能達到“國之交在於民相親,民相親在於心相通”的境界。

謝謝。

[ 2025-09-01 18:59:21 ]

09-01 19:00:42

中國日報記者

我想請問徐松華先生,剛剛您詳細介紹了西班牙華僑紀念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80周年的相關活動,今年也是台灣光復80周年,所以想請問,您能否簡要介紹一下當地僑界所舉辦的相關活動?謝謝。

[ 2025-09-01 19:00:42 ]

09-01 19:01:30

徐松華

謝謝你的提問。確實,剛才我提到了,在紀念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80周年的時候,海外僑胞都在關注着祖(籍)國的統一,開展了不同形式的紀念活動。今年7月9日,在塞爾維亞召開了400多人的、來自世界60個國家和國內2萬港澳&朋友的活動,大家都在呼喚,中國早點和平統一,堅決反對“台獨”勢力一切分裂活動。我們説海外僑胞的生存跟祖(籍)國是緊緊相連的,為什麼困難的時候我們僑胞會支持祖(籍)國?在抗日戰爭的時候會全力以赴不怕犧牲支持抗日戰爭?因為在當地的生存發展跟祖(籍)國的強大休戚相關。祖(籍)國強大了,我們的脊梁就挺了,我們的自信心就強了,我們的凝聚力就更強了。海外開展這種活動是出自內心的,必須利用這次紀念活動喚起我們僑胞對過去的回憶,讓我們的下一代也懂得牢記歷史,緬懷先烈,珍惜和平,這是大家的共同心願。謝謝大家。

[ 2025-09-01 19:01:30 ]

09-01 19:03:25

中國教育報記者

想請問方志偉先生,您能否簡要介紹一下您祖父具體的抗日事跡?另外,在和平年代,您家族的優良家風又是如何傳承的?謝謝。

[ 2025-09-01 19:03:25 ]

09-01 19:04:17

方志偉

我爺爺的家國情懷現在傳承到我們這一代,我也會把家風傳承下去,將孩子們送到中國去學習中國文化,再帶回來發揚光大。我爺爺在斐濟經常同當地的華僑華人舉辦活動,他們也經常來中國學習。謝謝!

[ 2025-09-01 19:04:17 ]

09-01 19:05:00

中央廣播電視總台記者

剛才幾位介紹了許多當年海外僑胞以赤子丹心同心救國的感人故事,抗戰勝利是海內外中華兒女的共同記憶。請問林先生和方先生,在抗戰勝利80周年之際,緬甸和斐濟的僑團舉行了哪些紀念活動?謝謝。

[ 2025-09-01 19:05:00 ]

09-01 19:06:47

林文猛

我們緬華各界在緬甸中華總商會隆重舉辦“紀念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80周年專題座談會”,8月7日,我們僑界與中國駐緬甸大使館及各界前往東吁祭掃中國遠征軍紀念碑,並為中國遠征軍後裔代表發放慰問物資。我們銘記歷史,是為了珍惜和平、維護和平。謝謝。

[ 2025-09-01 19:06:47 ]

09-01 19:07:49

方志偉

今年是華人來斐170周年,同時也是中斐建交50周年,也是抗戰勝利80周年。我們僑團捐贈了華僑圖書館,還向斐濟學校捐贈了教育物資,推動中斐友好。另外,我們舉辦紀念抗戰勝利80周年座談會,新僑、老僑一起共同緬懷歷史。謝謝。

[ 2025-09-01 19:07:49 ]

09-01 19:08:29

北京日報記者

想提問徐松華先生,您曾經多次受邀回國參加重大活動,再過幾天,即將在北京隆重舉行紀念抗戰勝利80周年活動,請問您對此次紀念活動有什麼期待和看法?謝謝。

[ 2025-09-01 19:08:29 ]

09-01 19:10:14

徐松華

謝謝北京日報記者的提問。確實,凡是國內的重大活動,我都參加了,新中國成立50周年、60周年、70周年的慶祝活動我都參加了,紀念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70周年的時候我也參加了,每次的感受都不一樣。在這個時候,我依然感到非常激動,和海外代表一樣,大家都在期待、都在盼望祖(籍)國強大。據媒體報道,這次閱兵有多種新武器展現給世界,這説明中國的部隊強大了,任何人想侵犯中國、想干擾中國和平統一大業的話,都要掂量掂量。我們作為海外僑胞,只有祖(籍)國強大了,大家在海外的生活才會更好,小孩子在當地社會也會受到尊重。所以,這次是面向全世界,告訴大家中國強大了。我們要同心同德,跟祖(籍)國站在一起,中國的明天會更美好!謝謝大家。

[ 2025-09-01 19:10:14 ]

09-01 19:11:05

光明日報記者

我的問題想提給余俊武先生。余先生您好,您剛剛詳細介紹了自己在海外從事了30餘年的文化事業。請問,您對在當前的國際形勢下,促進中外文明交流互鑒、推動世界各國和平發展有哪些建議?謝謝。

[ 2025-09-01 19:11:05 ]

09-01 19:12:17

余俊武

謝謝。因為每一個民族都有自己獨特的價值觀,獨特的認知度和看待世界的眼光。我覺得在整個地域和整個文化之間,都有華僑華人産生銜接點。你剛才提到這個問題,讓我感覺到30多年海外文化傳承一路走來,海外華人華僑對中華文化的渴望,蘊含着巨大的能量,如何把這種能量凝聚起來,在當地産生作用,這種形式非常重要。我就具體談一談,就像悉尼華星藝術團的一種模式,因為悉尼華星藝術團的這個“團”字不僅是藝術團,它是“團結”的團,它是圓形的,像一個桶箍,把飄落在海外的藝術家、藝術團箍在一起,在當地打出水來,澆灌中華文化的土壤。同時,它又是一個方形的,因為它利用團多面廣、節目豐富多彩,用大大小小的文藝演出展示中華民族的藝術形式,傳播中華文化的內涵。同時,在組織架構當中,它是一個三角形的,一方做事、八方支援,目前悉尼華星藝術團旗下有57個不同類型的藝術團體,3000多人的演員陣容。它在發展的過程當中,形成了“1×57+4”,“1”就是華星的理念,通過這57個分團去融合融入、發揚光大,“4”是因為每年中華民族有四大民俗節慶假日,從春節到重陽、端午、中秋,華星藝術團所有的團隊利用這四大民俗為契機,和當地各市郡政府緊密結合,積極參加各市郡政府主辦的“嘉年華藝術節”,而且還有大大小小所有的活動。悉尼是一個衛星市,十多個、幾十個大大小小的市政府,據官方統計,每年觀看悉尼市政府、各級政府舉辦的“嘉年華藝術節”人數達上百萬人次,而且其中65%是非華裔背景的人士,所以在文化傳承、傳播融入本土這點上就非常重要,因為只有這樣,才能真正零距離産生交流、産生互動、相互補充。所以,在這個大氛圍當中,悉尼華星藝術團走出了一條社會公益文化發展之路。謝謝。

[ 2025-09-01 19:12:17 ]

09-01 19:13:11

陳濤

因為時間原因,最後一個問題。

[ 2025-09-01 19:13:11 ]

09-01 19:14:57

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剛剛聽了各位之前的介紹,我們也注意到,站在“銘記歷史、面向未來”的節點上,海外僑胞群體正致力於抗戰記憶的代際傳承。請問,各位如何讓年輕一代了解抗戰歷史?這又面臨哪些挑戰?

[ 2025-09-01 19:14:57 ]

09-01 19:15:03

徐松華

謝謝,你的提問是我關切的重點。抗戰勝利已經80周年了,1931年的“九一八”已經94年了,從這個角度講,在世的抗戰老英雄、老戰士已經是鳳毛麟角了。反過來,我們的年輕人尤其是在海外成長的這些年輕人,他們讀的是外國的書、外國的世界觀,跟我們不一樣,這一課不補上的話,我們的歷史可能就會被遺忘,這是非常讓人揪心的事情。我們的下一代要牢記歷史、不忘國恥,連這個都不知道,怎麼能夠奮發圖強、凝聚力量,怎麼能夠跟我們有同感,所以這個問題確實是我們要認真考慮的。

在西班牙,各個社團跟中文學校一起聯合,搞了很多活動。一個在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70周年的時候,也就是2015年,我們組織了抗戰歌曲的比賽,比如“我的家在東北松花江上”等這樣的歌曲,我覺得他們唱得就很有精神,他們會了解那個時代的情況。

同時,我們也利用我們的音樂、我們的舞蹈、我們的歌曲來喚起他們對那段時間的記憶。還有,我們舉辦圖片展覽、書畫展覽,看了以後,會知道中國人民受到了苦難,是那樣的艱苦卓絕。我們還通過老僑領的演講、座談會,使他們激發對祖(籍)國深沉的愛。

下一代的問題確實是個很大的問題,我們還在組織夏令營,今年7月,我的小孫女和七個同學去了夏令營,他們都是高中生,參加以後我説你們有機會去看一看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孩子回來以後,我就問,你們看了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有什麼體會?我的孫女講,很沉重、很氣憤!我一下子感覺我的孫女成熟了,她已經懂得愛憎了,她知道抗日戰爭是怎麼來的。所以我們要有數字觀念,比如1931年的“九一八”、1937年的“七七事變”等等。我給他們説1937年12月13日南京淪陷,咱們30萬同胞被日本人殺害,這些數字要告訴他們。我們要把14年抗戰講進去,使他們了解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了、中國人民站起來了;改革開放40多年,中國人民從站起來、富起來到強起來了,只有這樣,才能煥發他們對祖(籍)國的感情。

我們要培養下一代,這需要我們的媒體朋友多多宣傳,需要我們的僑團和上一輩把這個東西傳承下去。我們的明天會更美好!謝謝大家。

[ 2025-09-01 19:15:03 ]

09-01 19:16:47

楊博耀

我也説一下。在海外,現在已經形成了第三代、第四代,可能第五代、第六代了,當我們跟他們交流的時候,他們總是説我是馬來西亞華人,有些已經沒有祖籍國的概念。在華人社團裏,必須要做一些工作,比方説,我們會拍一些短視頻、宣傳片發布在臉書、TikTok、小紅書等&&。我們還要把他們帶到國內來,參加夏令營或者冬令營,當他們參與這些活動回去後,他們其實會有一定的改變,説中國原來這麼好。在他們原來的印象中,爺爺曾告訴他們中國當時窮,不知道現在中國已經非常強大了。所以,我們在國外常常都會組織一些回國的團,把中國的故事説好。我們也曾經告訴他們、 啟發他們,不管你去到哪,漂流到全世界各地,根還是在中國。謝謝。

[ 2025-09-01 19:16:47 ]

09-01 19:17:28

余俊武

就我自身而言,因為我的岳父岳母都是抗戰老兵,用親身經歷講述這段歷史,更有情感的連接和共鳴。另外,藝術作品具有感召力。我們在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70周年、80周年的時刻,分別在悉尼舉辦了《因為珍惜和平,我們回首往事》和《和平與未來》大型交響史詩音樂會和二戰圖片展。從整個的藝術形式到內容,震撼心靈、激發共鳴、凝聚人心。謝謝。

[ 2025-09-01 19:17:28 ]

09-01 19:18:07

林文猛

我們雖然居住海外,但永遠流淌着炎黃子孫的血脈,這是我們的民族血脈;中華民族團結友善、熱愛和平、正義擔當,這是我們的民族文化。當前國際形勢下,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非常重要,世界的和平與繁榮發展是全球人民的共同福祉。謝謝。

[ 2025-09-01 19:18:07 ]

09-01 19:19:14

陳濤

謝謝5位代表。剛才5位代表的分享,讓我們再次感受到海外僑胞與祖國血脈相連的赤子之心,80多年前的同仇敵愾、團結抗戰,和之後海內外同胞的同舟共濟、共同奮鬥,凝聚了民族復興的磅礡力量。願我們繼續傳承這份家國情懷,共同書寫和平發展的新篇章。

今天的記者見面會到此結束,再次感謝5位代表,也感謝到場的記者朋友們,再見。

[ 2025-09-01 19:19:1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