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19 10:01:51

國務院新聞辦新聞局副局長、新聞發言人 周建設

女士們、先生們,大家上午好。歡迎出席國務院新聞辦新聞發布會。今天我們繼續舉行“高質量完成‘十四五’規劃”系列主題新聞發布會,我們邀請到國家體育總局局長高志丹先生,請他向大家介紹“十四五”時期體育強國建設成就,並回答大家關心的問題。出席今天發布會的還有,國家體育總局群眾體育司司長丁東先生,競技體育司司長張新先生,體育經濟司司長楊雪鶇女士。

現在,我們先請高志丹先生作介紹。

[ 2025-08-19 10:01:51 ]

08-19 10:11:09

國家體育總局局長 高志丹

謝謝主持人。借此機會,感謝媒體朋友和社會各界長期以來對體育事業的關心支持。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體育是提高人民健康水平的重要途徑,是滿足人民群眾美好生活嚮往、促進人的全面發展的重要手段,是促進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動力,是展示國家文化軟實力的重要&&。“十四五”時期,全國體育系統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立足高質量發展,強化改革創新,體育強國建設奮鬥目標更加清晰,治理能力提升,多元價值和功能日益彰顯,體育在為強國建設、民族復興提供凝心聚氣的精神力量,促進經濟社會發展中發揮着越來越重要的作用。

一是全民健身取得惠民新成效。我們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為群眾提供更高水平的體育公共服務和産品。截至2024年,全國體育場地面積達到42.3億平方米,較“十三五”末增加了11.31億平方米,群眾健身更加方便。全民健身日、大眾冰雪季等賽事活動聯動各地、貫穿全年,呈現出“天天有賽事、人人可參與”的生動局面。社會體育指導員人數達到371萬人,經常參加體育鍛煉人數的比例超過38.5%,科學健身指導通過APP、短視頻和直播間走進千家萬戶。“三億人參與冰雪運動”帶動冰雪文化、冰雪産業實現新發展。

二是競技體育彰顯強國新形象。我國體育健兒牢記為國爭光使命,再創佳績。截至2024年底,“十四五”時期共取得世界冠軍519個,創世界紀錄68次。北京冬奧會參賽取得歷史最好成績,巴黎奧運會創造境外參賽最好成績,躋身奧運強國之列,充分彰顯了新時代中國形象。成功舉辦北京冬奧會、杭州亞運會、哈爾濱亞冬會、成都大運會、世運會,“冬奧精神”匯聚時代力量,中國式現代化建設的體育成就備受矚目。

三是體育産業成為經濟發展新亮點。&&冰雪經濟、戶外運動等政策,推動體育産業提質增效,體育産業總規模近五年年均增速超10%,“賽事進景區、進街區、進商圈”,“跟着賽事去旅行”,“蘇超”“村超”火爆出圈。戶外運動發展成果詮釋了“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發展理念,冰雪運動高質量發展激發冰雪經濟新活力。體育産業為國民經濟增長和地方經濟轉型增添了新的動力。

四是體育文化展現時代新活力。弘揚中華體育精神與堅定文化自信有機結合,“中華體育精神頌”等主題活動深入開展,優秀運動員赴學校、到軍營、走邊疆、訪港澳,體育正能量持續充盈。武術成為達喀爾青奧會比賽項目,中華優秀傳統體育項目廣泛傳播,國際體育“朋友圈”不斷擴大,體育對外交往成為中國特色大國外交重要組成部分。

五是體育改革開創發展新局面。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明確提出“完善全民健身公共服務體系,改革完善競技體育管理體制和運行機制”。我們錨定體育強國建設目標,圍繞提升體育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水平,着力破解制約體育發展的體制機制障礙,&&了一系列舉措:我們改變體育發展方式,充分挖掘現有資源,走內涵式發展道路,城鄉社區閒置空地已經成為群眾健身的重要陣地;我們改革體育工作評價方式,研究制定了體育強國建設指標體系;充分發揮社會力量在培養競技體育人才方面的積極性,並取得顯著成效;我們推動修訂完善了《體育法》和600余項體育項目制度規範,設立體育仲裁中心,體育法治建設進入新階段;我們紮實推進足球改革振興,理順體制機制,深入開展“假賭黑”治理,足球工作逐步走上了良性發展的軌道;我們不斷加強體育安全工作,遏制“飯圈文化”,體育領域各方面都取得了新的進展。

下一步,我們將在全力完成好“十四五”規劃目標任務的基礎上,科學謀劃“十五五”時期體育事業發展,不斷深化體育改革,加快建設體育強國,為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面推進強國建設、民族復興偉業貢獻體育力量!

我就先介紹這麼多。接下來,我和我的同事將回答大家的提問。謝謝!

[ 2025-08-19 10:11:09 ]

08-19 10:12:45

周建設

謝謝高志丹先生的介紹。現在大家可以提問,提問前請通報所在的新聞機構。

[ 2025-08-19 10:12:45 ]

08-19 10:15:01

大象新聞記者

近年來,各類富有特色的群眾賽事活動日益涌現,廣受關注和歡迎。能否為我們介紹一下全民健身賽事活動有哪些新變化新亮點?謝謝。

[ 2025-08-19 10:15:01 ]

08-19 10:16:36

高志丹

請群體司的丁東司長來回答這個問題。

[ 2025-08-19 10:16:36 ]

08-19 10:17:43

國家體育總局群眾體育司司長 丁東

感謝您的提問。“十四五”期間,體育總局持續引導推動群眾賽事活動廣泛開展,為群眾搭建全民健身展示的舞&,不斷提升群眾獲得感、幸福感。

一是推動賽事活動形成品牌。每年貫穿全年、有計劃、有節奏開展各項全民健身主題活動,廣受群眾歡迎,成為示範帶動群眾參與的品牌活動。以剛剛結束的2025年“全民健身日”為例,全國共舉辦2.2萬餘場賽事活動,直接參與人次超1100萬,一系列內容豐富、形式多樣、便於參與的賽事活動,帶動更多群眾主動健身、自覺健身,全民健身融入大眾生活的良好態勢日益增強。

二是創新舉辦各類賽事活動。首次以“大區賽”形式舉辦的全國全民健身大賽,參與人次近200萬,賽事達6000余場,充分下沉舉辦權和自主權,為群眾提供身邊的全國性賽事活動&&;連續3年舉辦全民健身線上運動會,累計舉辦賽事500余項,參賽總人次突破5800萬,既順應了互聯網發展新形勢,也以體育在線方式便捷服務群眾。各地方也結合實際創新開展群眾喜聞樂見的各類賽事,為群眾生活增彩添色。

三是聚焦不同人群。積極回應老年人、婦女、農民、殘疾人、新就業形態人員等人群的體育健身需求,提高供給質量。連續三屆全運會設置覆蓋各年齡段、各類人群的項目,全國婦女廣場舞大賽、殘疾人健身周以及“村字號”賽事蓬勃開展。各地方也針對不同人群開展差異化的賽事活動,比如,四川連續7年舉辦“川籍農民工運動會”,累計帶動川籍務工人員參與健身超200萬人次。

四是凸顯賽事活動綜合效益。當下火爆的“村賽”“城賽”以體育為媒,有機融合多種業態,聚人氣、促消費、助發展,既推動全民健身與全民健康深度融合,也促進文體旅商融合發展。賽事活動的廣泛開展,營造了人人參與體育鍛煉的良好氛圍,使全民健身理念進一步深入人心,越來越多的人主動走出家門、走上運動場,享受體育健身樂趣,做自己健康的第一責任人。

五是注重安全。針對全民健身賽事活動涉及面廣、項目種類多、參與人群複雜等情況,2023年我們制定4項行業標準,2024年發布《群眾性體育賽事活動安全評估工作指南》國家標準,這也是全民健身賽事活動領域的第一項“國家標準”。同時,多措並舉推動戶外運動等賽事活動安全、有序、規範開展。一道道安全防線的設立,有力保障了廣大群眾全身心享受運動樂趣,也推動了各相關項目的穩定可持續發展。

一花獨放不是春,百花齊放春滿園。下一步,我們將繼續聚焦“民之所盼”,以更新思路、更實舉措、更優作風進一步提質升級,支持各地發揮首創精神,推動全民健身之花開遍華夏大地。謝謝。

[ 2025-08-19 10:17:43 ]

08-19 10:19:47

海報新聞記者

新時代以來,我國競技體育在國際賽場上屢創佳績,不僅在傳統優勢項目上保持領先地位,還在一些非優勢項目實現新的突破。請問,在“十四五”期間,我國競技體育在均衡發展方面有何進展?“十五五”還有哪些考慮?謝謝。

[ 2025-08-19 10:19:47 ]

08-19 10:20:27

高志丹

請我們競技體育司張新司長回答這個問題。

[ 2025-08-19 10:20:27 ]

08-19 10:21:23

國家體育總局競技體育司司長 張新

感謝您的提問。“十四五”期間,中國體育健兒在國際賽場屢創佳績,我國競技體育整體水平進一步提升,均衡發展取得顯著成效。以“十四五”期間中國體育代表團參加的兩屆夏季奧運會、一屆冬季奧運會為例,我國獲得奧運會參賽資格的項目越來越多,更多的運動員獲得奧運會參賽資格,有機會在奧運會舞&上展示自己刻苦訓練的成果和高超的競技水平。特別是在巴黎奧運會上,自由式小輪車、藝術體操、花樣游泳首次獲得奧運會金牌,實現了項目發展的歷史性突破。我國獲得奧運會金牌的項目由“十四五”之前的21個增至24個,獲得金牌的運動員所在的省份也達到20個,有力推動了我國競技體育項目間、區域間的均衡發展。

“十五五”期間,我們考慮,隨着經濟社會發展,廣大人民群眾對田徑、游泳、“三大球”等項目的期望越來越高,我國綜合國力不斷提升也為競技體育全面均衡發展提供了更為堅實的保障。在從體育大國、奧運強國向體育強國邁進的新征程上,體育總局提出“633”發展戰略,也就是以跳水、舉重、體操、射擊、乒乓球、羽毛球六個優勢項目,田徑、游泳、水上三個基礎大項,足球、籃球、排球“三大球”為引領,鞏固優勢項目優勢地位,提升基礎大項競技實力,推動“三大球”振興發展,帶動其他項目水平提高,促進各項目均衡發展,不斷提高競技體育綜合實力和為國爭光能力。

謝謝!

[ 2025-08-19 10:21:23 ]

08-19 10:24:37

中央廣播電視總台記者

近年來,我們注意到,在體育領域推動了一系列的改革舉措,想請問國家體育總局,“十四五”期間在深化體育改革方面做了哪些方面的工作?

[ 2025-08-19 10:24:37 ]

08-19 10:25:44

高志丹

謝謝你的提問,我來回答這個問題。“十四五”期間,我們聚焦體育發展的新任務、新要求,加快改革創新的步伐,不斷開創體育事業發展的新局面。

一是強化頂層設計,構建體育強國建設推進體系。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作出到2035年建成體育強國的戰略部署。五年來,我們錨定體育強國戰略目標,研究建立體育強國指標體系並開展試點工作,動態評估和推進體育強國建設的進程;深入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和二十屆三中全會精神,從普惠性、適應性、共建共享等方面完善全民健身體制機制,構建更為多元開放的全民健身公共服務體系,以理順政府體育部門、體育社會組織關係,完善共同參與、多元投入、競爭擇優、規範有序的新型舉國體制和競技體育發展模式為目標,改革完善競技體育管理體制和運行機制,相關的改革方案和配套措施正在加緊推進;積極發揮體育在惠民生、促消費方面的重要作用,搭建戶外運動産業大會&&,推出體育旅游精品線路等項目,制定體育企業扶持等政策,更好服務經濟社會發展大局。

二是聚焦重點領域,推動體育高質量發展取得實效。創新全民健身場地設施建設模式,因地制宜、適老適小完善社區、公園健身服務功能,堅持以“小切口”服務“大民生”,持續解決人民群眾健身難題;圍繞人民群眾高度關注的體育協會改革和治理問題,建立和完善了一整套體育協會發展的制度體系;廣泛吸納社會力量參與奧運爭光工作,巴黎奧運會上,自由式小輪車、沖浪等18個小項通過備戰模式改革創新實現歷史性突破;第十五屆全運會首次由粵港澳三地聯合舉辦;努力推動足球振興發展,成立足球職業聯賽聯合會,實施管辦分離,足球管理新的格局初步形成。

三是狠抓行風建設,提升體育治理能力和水平。堅持和加強黨對體育工作的全面領導,堅決懲治體育領域腐敗,強化以案為鑒和警示教育,體育政治生態得到修復。以“假賭黑”治理為契機,重拳整治足球、象棋等項目發展亂象,開展馬拉松、山地越野等專項整頓,維護體育行業秩序。以《體育法》修訂為契機,完善體育法律和行業標準體系,健全體育糾紛解決機制,持續提高體育行業法治化規範化水平。

下一步,我們將繼續深化體育改革,努力讓體育改革成果更多更好惠及全體人民。我就回答這些,謝謝!

[ 2025-08-19 10:25:44 ]

08-19 10:31:25

經濟日報記者

“十四五”時期,我國舉辦了不少大型國際國內體育賽事,這些賽事在提升城市形象、促進消費等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我想請問一下,“十四五”時期體育總局在推動賽事經濟發展方面有哪些思路和進展?謝謝。

[ 2025-08-19 10:31:25 ]

08-19 10:32:02

高志丹

請我們體育經濟司楊雪鶇司長回答這個問題。

[ 2025-08-19 10:32:02 ]

08-19 10:33:22

國家體育總局體育經濟司司長 楊雪鶇

感謝這位記者朋友的提問。“十四五”以來,我們堅持以賽事體系建設為核心,“賽事+”“+賽事”深度融合的“一體兩翼”發展思路,着力推動賽事經濟發展。今年上半年,河北、浙江、福建等7地一共監測了511場重點賽事活動,帶動體育及相關消費超160億元,場均帶動超3000萬元,在擴大內需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

一方面,貫通競技體育和群眾體育,不斷豐富大型體育賽事、職業賽事、群眾賽事活動供給,構建更加完善的體育賽事體系。大型綜合性賽事輻射性、帶動性強,冬奧會、亞運會、世運會相繼舉辦,以杭州亞運會為例,在杭州亞運會舉辦期間,帶動周邊地區消費最高增長達到了40%以上。職業賽事市場價格逐步提升,CBA、WTT、F1等熱門賽事門票銷售火爆,去年中國網球公開賽門票收入超8000萬元,CBA 24-25賽季季後賽場均視頻播放量超1500萬。群眾賽事活動不斷拓展創新,“村超”“浙BA”等一批群眾身邊的賽事活動火爆出圈,“蘇超”單場上座超6萬人,帶動江蘇全域多場景消費380億元,有力地促進了消費。

另一方面,發揮體育賽事引流和帶動作用,做強“賽事+”,推動賽事與文化、商務、旅游等領域融合,文體商旅已經成為帶動消費、擴大內需的“黃金組合”。體育文創産品備受青睞,賽會的吉祥物、體育徽章及運動明星球衣圈粉無數,擴大了體育文化的價值。“樂享精彩賽事 尋味中華美食”,讓賽事變得有滋有味。“跟着賽事去旅行”深入人心,“一人參賽全家旅游,一場賽事多日消費”成為新風尚。

做深“+賽事”促進賽事深度融入相關場景、業態,為多産業協同發展賦能。“體育賽事進景區、進街區、進商圈”如火如荼,國際田聯街頭挑戰賽為天津津灣廣場商圈帶來了5.8萬人次的日客流量。街舞、小輪車、滑板等潮流賽事活動為2024年服貿會聚人氣、添活力,賦能了展會經濟。

下一步,體育總局將研製推動賽事經濟的政策文件,進一步豐富賽事供給、提升賽事品牌影響力、強化賽事與産業的協調聯動,推動賽事成為激活消費、拉動經濟和提升形象的“強引擎”。

謝謝。

[ 2025-08-19 10:33:22 ]

08-19 10:40:25

中國經營報記者

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提出,改革完善競技體育管理體制和運行機制,請問“十五五”時期,對推動競技體育與經濟社會融合發展有什麼考慮?謝謝。

[ 2025-08-19 10:40:25 ]

08-19 10:41:03

高志丹

請競技體育司張新司長來回答這個問題。

[ 2025-08-19 10:41:03 ]

08-19 10:42:06

張新

感謝你的提問。競技體育具有經濟、社會、文化等多元屬性和功能。從某種程度講,競技體育對體育事業發展具有龍頭帶動作用,對經濟社會發展具有催化促進作用。當前,體育總局正在全面貫徹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作出的“改革完善競技體育管理體制和運行機制”戰略部署,深入推進競技體育改革各方面工作,其中一項重要的改革目標就是推動競技體育更好地融入經濟社會發展大局,充分挖掘和發揮競技體育在促進群眾體育和青少年體育,助力經濟社會文化發展等方面的功能價值。

我們將堅持開門開放辦競技體育,堅持辦人民滿意的競技體育,通過改革完善競技體育管理體制和運行機制,建立有為政府、有機社會、有效市場共同發展競技體育的新機制。將有序放開競技體育的優質資源,加快建立社會力量參與競技體育的政策體系,拓寬市場機制促進競技體育發展的方式路徑,調動更多社會力量、經營主體參與到競技體育訓練、競賽、科技攻關、人才培養、服務保障、器材裝備研發等各方面工作中,保證各類主體依法依規平等使用競技體育公共資源,公平參與競技體育各領域的競爭並獲得合理的收益。我就回答這麼多,謝謝。

[ 2025-08-19 10:42:06 ]

08-19 10:44:45

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

體育産業越來越受關注,已經成為國民經濟的重要增長極。請介紹一下“十四五”以來體育産業發展的整體情況。

[ 2025-08-19 10:44:45 ]

08-19 10:45:19

高志丹

請我們體育經濟司楊雪鶇司長來回答。

[ 2025-08-19 10:45:19 ]

08-19 10:46:29

楊雪鶇

謝謝您對體育産業的關心。“十四五”以來,我國體育産業穩步發展,2023年全國體育産業總規模已經實現了3.67萬億元,年均增速10.3%,增加值達到了1.49萬億元。在這裡,我主要介紹四方面情況:

政策保障更加有力。我們與國家頂層設計緊密銜接,新《體育法》增加了體育産業專章,編制體育産業專項規劃,相繼&&激發冰雪經濟、促進戶外運動産業、強化金融支持等系列政策文件,發布84項體育標準,構建起宏觀引領、專項支撐、部門協同的政策矩陣。

&&支撐更加有效。先後推出81個國慶、春節體育旅游精品線路,19個戶外運動精品線路和26個國家級滑雪旅游度假地,促進區域內優勢資源開發利用和協同發展。體育用品博覽會、體育文化博覽會、體育旅游博覽會的影響力持續擴大。今年上半年,體育用品進出口總額超155億美元。

結構質量穩步提升。以競賽表演業和健身休閒業為龍頭的體育服務業快速增長,佔體育産業增加值的比重由2020年的68.7%增至2023年的72.7%。以轉型升級和自主創新為引擎,體育製造業提質增效,2024年底,體育領域國家級“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達146家,比2022年底翻了一番多。先進材料和技術等在體育領域加速轉化應用,提高了體育産品的創新力和競爭力,碳纖維自行車、智能健身器材等大批高新技術産品走進了千家萬戶。

經濟貢獻更加顯著。體育産業增加值以年均11.6%的速度增長,2023年佔GDP的比重達1.15%,向成為支柱性産業的目標更進一步。冰雪産業規模從2020年的3811億元,增加到2024年的9700億元,年均增長26.3%,“冷資源”變為“熱經濟”。40個國家體育消費試點城市,2020-2023年居民消費體育總額增長超千億,體育消費潛力持續釋放。

下一步,我們將對標體育強國建設目標,堅持規劃引領、強化政策賦能、壯大經營主體、培育新興業態,推動體育産業高質量發展。謝謝!

[ 2025-08-19 10:46:29 ]

08-19 10:47:00

北京青年報記者

這幾年青少年的近視、肥胖等體質健康問題一直備受關注。我們注意到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中也提出要加強青少年科學健身普及和健康干預,讓年輕一代在運動中強意志、健身心。想問一下,在推動青少年身心健康發展方面,體育總局都做了哪些工作?謝謝。

[ 2025-08-19 10:47:00 ]

08-19 10:48:56

高志丹

謝謝你的提問,我來回答這個問題。少年強則國強!體育是提高青少年身心健康水平的重要手段。近年來,我們在增強青少年體質、錘煉意志、健全人格、適應社會和習慣養成等方面不斷創新舉措,發揮積極作用。

一是不斷增加青少年賽事活動供給,突出示範引領作用。積極打造“奔跑吧·少年”主題健身活動等特色品牌,“十四五”期間,共舉辦各類“奔跑吧·少年”活動14.5萬餘場,參與青少年達到1.51億人次,基本實現活動的年齡段、時段全覆蓋,通過活動示範引領,強化了廣大青少年“健康第一”的理念,種下了體育的種子,培養了鍛煉身體和參與體育的熱情。

二是強化青少年科學健身指導,加大研究成果轉化和科普工作的力度。去年,我們向社會發布“兒童青少年科學健身20條”,對青少年在健身方式、運動量、運動時間等8個方面提出嚴謹科學的指導建議,讓家長和孩子們更加了解怎樣安全、科學地鍛煉。我們制播系列科普動畫,全網點擊量超1.2億次;打造“專家直播間”開展雲科普,累計受眾超1200萬人次;“2024全國青少年科學健身知識競賽”吸引全國超1600所學校700萬人次青少年參與,通過這些孩子們喜聞樂見的方式,讓他們形成科學、健康的體育理念。體育正成為越來越多青少年及家庭的生活方式。

三是積極布局健康干預試點,形成模式廣泛推廣。針對青少年常見的近視、肥胖、脊柱側彎等突出問題,在12個省(區、市)初步形成運動干預、健康教育、跟蹤監測、建立檔案、效果評估的青少年體質健康干預模式,總結出一些行之有效的運動干預方法。試點學校青少年的體質健康異常數據普遍下降,身體素質顯著提高,特別是“小胖墩”“小眼鏡”等問題得到了有效控制,家長和老師們看到了實實在在的效果,越來越多的地方開始借鑒相關經驗,科學的運動干預惠及更廣大青少年。

四是持續深化體教融合。會同教育部等部門成功舉辦了全國學生(青年)運動會、全國青少年三大球運動會、全國青少年田徑運動會等一系列高水平體教融合賽事,與教育部共同制定頒佈青少年足球賽歷。在探索建立體教融合的體育後備人才培養體系方面進行了有效實踐。我們聚焦破解邊遠地區體育師資不足問題,開展體育支教志願服務,“十四五”期間,組織50多所高校3200余名志願者赴全國12個省區、112個縣、800余所中小學,開設體育課、課後服務超30萬課時,直接服務學生超150萬。大山裏的孩子們有了正規的體育課,有了更多的機會了解體育、參與體育,體育事業發展的成果惠及到了更廣泛的青少年群體。

下一步,我們將一如既往地把青少年體育工作作為基礎性、戰略性工作常抓不懈,通過體育讓更廣大青少年更加健康陽光、昂揚向上,成長為國家發展和建設的棟樑之材。謝謝。

[ 2025-08-19 10:48:56 ]

08-19 10:54:13

極目新聞記者

全民健身場地設施是廣泛開展群眾體育活動的重要基礎保障,《全民健身計劃(2021-2025年)》提出建設社區15分鐘健身圈的任務目標。請介紹一下相關情況?另外,在全民健身場地設施建設方面取得了哪些進展?謝謝。

[ 2025-08-19 10:54:13 ]

08-19 10:56:01

高志丹

請我們群體司丁東司長來回答。

[ 2025-08-19 10:56:01 ]

08-19 10:56:39

丁東

謝謝您的提問。建好用好場地設施是群眾關心的話題,也是完善全民健身公共服務體系的核心要素。目前社區15分鐘健身圈得到基本實現,群眾依託場地設施,因地制宜、就近就便開展健身活動的需求得到基本滿足。

一方面我們保基礎、增活力,建設群眾身邊的場地設施,積極開展“國球進社區”“國球進公園”活動,在不到三年的時間,在近2萬個老舊小區、5000余個城市公園配建了17萬多套乒乓球&等小型多樣的健身設施,讓老舊小區變身為活力社區,城市公園升級為運動公園,群眾鍛煉有了新去處。另一方面,我們不斷滿足群眾多樣化、高品質健身需求,不斷加大“三大球”場地、體育公園、滑冰場、滑雪場、全民健身中心的建設力度,類型豐富、功能齊全的場地設施成為群眾健身的熱門選擇。截至2024年底,建成並投入使用佔地面積4萬平方米以上的體育公園共有1300多個,“無體育不公園”成為群眾健身新風尚。

城市人口密集區場地設施供需問題是“老大難”問題,也是我們工作的重點。近年來,我們積極推動各地變廢為寶、見縫插針,在公園綠地、橋下空間、老舊廠房等金角銀邊配建健身場地設施,昔日雜草叢生的立交橋下、生銹斑駁的廢舊廠房變成了普惠共享、幸福和諧的燈光球場和健身驛站,越來越多的健身設施點綴在城市“肌膚”之上,為鋼筋水泥城市不斷增添“體育溫度”。

我們不斷提高體育場館綜合使用效益,引導各地通過各種方式推動體育場館開放,真正讓公共體育場館成為群眾身邊的“健身樂園”,為城市注入蓬勃的活力與朝氣。“十四五”期間,國家累計投入56.5億元,支持公共體育場館向社會免費或低收費開放,其中2025年補助了近1500個縣級行政區域的3370個場館,公共體育場館惠民開放成為新常態。

我們欣喜地看到,越來越多的群眾積極參與馬拉松、自行車、鐵人三項、槳板、皮划艇、匹克球等運動,體育健身人口持續增加,為經濟社會發展和健康中國建設不斷注入動力、活力。下一步,我們將不斷提高全民健身基本公共服務均衡性、可及性,圍繞城市社區和鄉村建設更多群眾喜愛、貼近身邊、舉步可就的場地設施,讓大家更加便捷地參與運動、科學健身,讓我們的生活更加健康、更加充實、更加幸福。

謝謝!

[ 2025-08-19 10:56:39 ]

08-19 11:02:07

中國日報記者

“十四五”期間,我國舉辦了諸如北京冬奧會、杭州亞運會等多場國際綜合性運動會,這些賽事對我國體育發展有哪些積極意義?“十五五”期間,對於繼續申辦承辦這些大型綜合賽事還有哪些想法?謝謝。

[ 2025-08-19 11:02:07 ]

08-19 11:03:56

高志丹

請競技體育司張新司長回答這個問題。

[ 2025-08-19 11:03:56 ]

08-19 11:04:02

張新

感謝你的提問。“十四五”期間,我國先後成功舉辦了北京冬奧會、杭州亞運會、哈爾濱亞冬會、成都世界大學生運動會和成都世界運動會等五場國際綜合性運動會,是新中國歷史上舉辦國際綜合性運動會最為集中的一個時期。這些運動會在我國成功舉辦,彰顯了新時代中國的吸引力和影響力,展現了我國不同地區蓬勃發展的良好局面。

對主辦城市來講,通過舉辦國際綜合性運動會,加速了城市發展進程,提高了城市國際影響力,提升了市民的精神面貌,帶動了消費和文化、旅游等産業發展。這些綜合性運動會籌辦舉辦過程中,絕大部分比賽使用的是已有場館設施,能改不建、能租不買成為通行做法,辦賽經費大幅壓減,辦賽效益有效提高,“綠色、共享、開放、廉潔”的辦賽理念和“簡約、安全、精彩”的辦賽要求得到充分貫徹。

近年來,舉辦國際體育賽事對經濟社會文化的拉動促進作用越來越顯著。“十五五”期間,我們將繼續積極承辦國際高水平體育賽事,目前已有田徑、游泳、體操、舉重、單板滑雪和自由式滑雪等多個項目的世界錦標賽落戶中國,我們還將引進更多項目的分站賽、系列賽、積分賽等。我們希望通過舉辦各類國際體育賽事,加強與各國家和地區的交流,助力我國經濟社會發展,不斷豐富廣大人民群眾的社會文化生活。謝謝。

[ 2025-08-19 11:04:02 ]

08-19 11:05:38

周建設

請繼續提問,還有兩位記者。

[ 2025-08-19 11:05:38 ]

08-19 11:06:21

大眾新聞大眾日報記者

現在身邊的場地設施越來越多了,賽事活動也越來越豐富,但“誰來教”“上哪學”成為了不少健身群眾更為關心的話題。對此,體育總局做了哪些工作?謝謝。

[ 2025-08-19 11:06:21 ]

08-19 11:07:55

高志丹

請群體司丁東司長回答。

[ 2025-08-19 11:07:55 ]

08-19 11:08:52

丁東

謝謝您的提問。“十四五”期間,我們圍繞“有人教”“上哪學”,不斷推進科學健身指導深入基層。圍繞足球、籃球、排球等運動項目,以及青少年、老年人、婦女等重點人群,不斷增加體育健身培訓供給,力爭讓廣大群眾“會健身”“健好身”。

“有人教”的首要前提是培養基層體育人才隊伍。大家熟悉的廣場舞領隊、太極拳輔導員、跑團達人等,他們中的很多人都是我們各級體育部門培養的社會體育指導員,他們廣泛活躍在基層社區和鄉村,是科學健身的指導者、組織者和宣傳員。近年來,為滿足廣大農民群眾日益旺盛的健身需求,我們推出了“萬村女性社會體育指導員培訓計劃”,目前已經在全國2.6萬個行政村培養了5.6萬名農村女性社會體育指導員,她們已成為農民健身的帶頭人。

“十四五”期間,我們還充分利用體育資源,積極培育體育志願者,廣泛開展“奮進新征程 運動促健康”體育志願服務,積極推動國家隊、省隊進校園、進社區,將群眾需要的健身知識送到千家萬戶、送到群眾身邊。據不完全統計,僅2024年全國範圍內開展體育志願服務就超過1.4萬場。

關於“上哪學”,一方面,我們加強信息發布,搭建了國家全民健身信息服務&&,為廣大群眾提供場地設施、賽事活動、健身指導等各類信息。充分用好體育總局抖音號、全民健身公眾號、中國奧委會新浪微博等網絡&&,積極推送體育科普內容。我們還與“學習強國”“人民網”等&&合作,開設科學健身系列專欄,讓健身愛好者不出家門也可隨時了解健身信息,學習健身知識。另一方面,我們下沉社區,開展“職工體質檢測與科學健身指導萬里行”“體育科普中國行”“科學健身指導走基層”等活動,在上海、浙江、湖北等地組織開展社區運動健康中心試點建設,在全國範圍內設置375個站點開展常態化國民體質監測,推動各地全民健身中心、體質監測中心進一步豐富科學健身指導職能,積極探索構建運動促進健康新模式,為群眾提供就近就便的科學健身指導常態化服務。

下一步,我們將繼續擴大社會體育指導員和體育志願者隊伍,不斷促進科學健身知識、方法的研究和普及,為群眾獲得科學健身指導提供更多路徑和&&,營造積極鍛煉、科學健身的良好社會氛圍。謝謝!

[ 2025-08-19 11:08:52 ]

08-19 11:09:28

周建設

最後一個問題。

[ 2025-08-19 11:09:28 ]

08-19 11:10:07

新黃河客戶端記者

近年來,“滑雪板、沖浪板、槳板”被大家稱作體育“新三板”,戶外運動産業成為市場熱點,請介紹一下“十四五”以來戶外運動産業的發展情況。謝謝。

[ 2025-08-19 11:10:07 ]

08-19 11:11:43

高志丹

請體育經濟司的楊雪鶇司長來介紹這個情況。

[ 2025-08-19 11:11:43 ]

08-19 11:12:47

楊雪鶇

感謝這位記者朋友的提問。“十四五”以來,我們深入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冰天雪地也是金山銀山”的理念,發布戶外運動産業發展規劃,連續舉辦中國戶外運動産業大會,産業影響力持續擴大。根據相關研究機構的數據顯示,2024年,我國戶外運動線上消費人次約2億人次,消費總額超3000億元。在這裡,我主要介紹三方面的情況:

一是場地設施不斷擴容。實施促進戶外運動設施建設與服務提升行動,啟動高質量戶外運動目的地建設,截至2024年底,健身步道已達17.18萬條,長度達40.75萬公里,全國飛行營地、汽車營地等數量已達2055個,全國滑雪場地914個。場地設施更加多元,覆蓋山水陸空,貫穿春夏秋冬,讓人民群眾更好地共享了美麗中國建設的成果。

二是服務保障持續完善。回應人民關切,圍繞安全性、規範性,一批路跑、登山、攀岩、滑雪等戶外運動體育標準相繼發布,普及防護裝備、行前風險預判以及急救技能等相關知識。深化産教融合,強化人才基礎支撐,完善專業資質認證,促進産業的規範發展。

三是市場潛力有效釋放。從飛盤、垂釣到滑雪、潛水、陸地沖浪,新興項目不斷“頂流”換位,戶外運動産業穩步發展,用戶版圖不斷擴張,戶外賽事持續增加,戶外運動消費逐漸成為人民追求健康和生活品質的重要領域。2024年水上運動參與人數突破1.2億,産業規模達到4386億元,同比增長18.7%。釣魚愛好者約1.5億人。全國飛盤玩家約300萬人,相關社團超1500個。

下一步,我們將持續完善戶外運動産業政策,豐富産品和服務供給,加快高質量戶外運動目的地建設,不斷優化發展環境,激發市場活力,促進戶外運動産業高質量發展。謝謝。

[ 2025-08-19 11:12:47 ]

08-19 11:13:24

周建設

今天的發布會就到這裡,謝謝四位發布人,謝謝各位記者朋友,大家再見。

[ 2025-08-19 11:13:2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