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19 10:39:26

國務院新聞辦新聞局局長、新聞發言人 壽小麗

女士們、先生們,大家上午好,歡迎出席國務院新聞辦新聞發布會。今天我們繼續舉行“高質量完成‘十四五’規劃”系列主題新聞發布會,我們非常高興邀請到生態環境部部長黃潤秋先生,請他為大家介紹以生態環境高水平保護、推動高質量發展情況,並回答大家關心的問題。出席今天新聞發布會的還有:生態環境部副部長於會文先生,副部長郭芳女士,副部長李高先生。

下面,我們首先請黃潤秋先生作介紹。

[ 2025-09-19 10:39:26 ]

09-19 10:45:48

生態環境部部長 黃潤秋

謝謝主持人。各位媒體朋友,大家上午好!很高興再次和大家見面。首先,我代表生態環境部對各位長期以來給予生態環境保護工作的關心和支持&&衷心的感謝!

“十四五”時期,是我國生態文明建設和生態環境保護工作具有里程碑意義的五年,黨中央作出一系列重大部署,推動從重點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向全面推進美麗中國建設的跨越式轉變。黨的二十大報告明確提出,到2035年,美麗中國目標基本實現。2023年7月,黨中央召開全國生態環境保護大會,習近平總書記親自出席大會並發表重要講話,進一步豐富和發展了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會後,黨中央、國務院印發了《關於全面推進美麗中國建設的意見》,美麗中國建設頂層設計不斷完善,實施體系和推進落實機制加快建立。

[ 2025-09-19 10:45:48 ]

09-19 10:46:49

黃潤秋

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強領導下,在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的科學指引下,我們堅持以更高站位、更寬視野、更高標準、更大力度謀劃和推進生態環境保護工作,推動美麗中國建設邁出重大步伐。具體可以用“五個新”來概括:

一是污染防治攻堅戰取得新成效。我們堅持方向不變、力度不減,以更高標準打好幾場標誌性戰役。在藍天保衛戰方面,我們因地制宜推進北方地區清潔取暖改造,累計完成散煤治理4100萬戶;“十四五”淘汰高排放車輛近2000萬輛。我們聚焦重點區域開展攻堅行動,2024年京津冀及周邊地區、長三角地區、汾渭平原細顆粒物(PM2.5)濃度分別比2020年下降了18%、10%和20%。在碧水保衛戰方面,我們全面開展排污口的“查、測、溯、治”,共查&&河排污口36萬餘個、入海排污口6.3萬餘個,七大流域和重點海灣整治完成率分別達到90%和93.3%;全國3000多條地級及以上城市黑臭水體基本消除,縣級城市黑臭水體消除比例也超過90%。在凈土保衛戰方面,我們實施土壤污染源頭防控行動,基本完成132個重點縣農用地土壤重金屬的污染溯源,累計完成10萬餘個行政村的環境綜合整治,農村生活污水治理率達到45%以上。在固體廢物和新污染物治理方面,我們高標準推進“無廢城市”建設,全面禁止“洋垃圾”入境,部署開展非法傾倒處置固體廢物、重金屬環境安全隱患專項整治,組織實施新污染物治理行動,一批突出生態環境問題得到有效解決。

[ 2025-09-19 10:46:49 ]

09-19 10:49:50

黃潤秋

二是綠色低碳發展邁出新步伐。我們着力推動減污降碳協同增效,截至目前,全國共有11.2億千瓦的煤電機組和9.5億噸的粗鋼産能完成全流程或者重點工程超低排放改造。我們建成了全球規模最大的碳排放權交易市場並穩定運行,覆蓋了全國60%以上的碳排放量,我們還啟動了溫室氣體自願減排交易市場,加快建立産品碳足跡管理體系,綠色發展的內生動力和創新活力明顯提升。

三是生態保護修復監管實現了新進展。我國陸域生態保護紅線面積佔比超過了30%。我們持續開展“綠盾”自然保護地強化監督,共發現查處4545個涉及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的重點問題,已基本完成整改。實施一批生物多樣性保護重大工程,90%陸地生態系統類型和74%國家重點野生動植物種群都得到有效保護。

[ 2025-09-19 10:49:50 ]

09-19 10:59:17

黃潤秋

四是生態環境治理效能得到新提升。黨中央、國務院印發了《生態環境保護督察工作條例》,“十四五”以來組織開展了8批次的中央生態環境保護督察,累計受理轉辦群眾舉報14.4萬多件,公開曝光典型案例177個,移交責任追究問題線索209個;中辦、國辦印發《地方黨政領導幹部生態環境保護責任制規定(試行)》,進一步壓實了美麗中國建設的政治責任。生態環境法典草案提請全國人大常委會審議。我們基本建立了全域覆蓋的生態環境分區管控體系。將386萬餘個固定污染源納入排污許可“一證式”管理。實施京津冀環境綜合治理國家重大科技專項。建成了全球規模最大、要素最齊全的國家生態環境質量監測網。有效運行國家生態安全、核安全工作協調機制。

五是全球環境治理彰顯新擔當。我們作出碳達峰碳中和的莊嚴承諾並付諸實施,繼續在《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締約方大會上發揮重要引領作用。我們成功舉辦《生物多樣性公約》第十五次締約方大會,推動達成具有里程碑意義的“昆明—蒙特利爾全球生物多樣性框架”,啟動並運行“昆明基金”,有效提振全球生物多樣性保護的信心。我們還深入推進南南合作和綠色“一帶一路”建設,為建設清潔美麗世界作出中國貢獻。

[ 2025-09-19 10:59:17 ]

09-19 11:02:01

黃潤秋

我想告訴各位記者朋友的是,經過不懈努力,全國生態環境質量持續改善,2024年,全國地級及以上城市細顆粒物(PM2.5)濃度下降至29.3微克/立方米,比2020年下降16.3%,優良天數比例達到87.2%、比2020年上升2.4個百分點;地表水優良水質斷面比例為90.4%,首次超過90%,長江、黃河全線幹流水質連續多年保持Ⅱ類;各類突發環境事件均得到妥善處置。人民群眾生態環境滿意度連續4年超過90%。

今年以來,全國生態環境質量延續了持續向好態勢,空氣質量繼續改善,水環境質量穩中向好。1-8月,全國地級及以上城市PM2.5濃度同比下降1.2微克/立方米,下降比例達到4.6%,優良天數比例同比上升1.7個百分點,地表水優良水質斷面比例也同比上升0.7個百分點。我們完全有信心實現“十四五”生態環境改善目標,還要力爭高質量收官,為“十五五”良好開局打好堅實基礎。

我先介紹這些。接下來,我和我的同事們非常樂意回答大家關心的問題。謝謝!

[ 2025-09-19 11:02:01 ]

09-19 11:02:51

壽小麗

謝謝黃部長的介紹。下面我們開始提問,提問前請通報一下所在的新聞機構。

[ 2025-09-19 11:02:51 ]

09-19 11:05:01

人民日報記者

我有一個問題,落實“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的關鍵在於處理好發展和保護的關係,想問一下,我們在統籌高質量發展和高水平保護方面做了哪些工作?下一步還有什麼安排?謝謝。

[ 2025-09-19 11:05:01 ]

09-19 11:06:53

黃潤秋

謝謝這位記者朋友的提問。“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是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的標誌性觀點和代表性論斷,深刻闡明了經濟發展和生態環境保護的辯證統一關係。當前,我國經濟社會發展已經進入到加快綠色化、低碳化的高質量發展階段,更加要求我們以高水平保護推動實現生態優先、綠色低碳的高質量發展。

近年來,我們圍繞以高水平保護促進新質生産力發展,構建了一套行之有效的政策體系,涉及標準規範、精準監管、環評改革、市場機制、綠色金融等方方面面。我們積極培育和壯大綠色生産力,不斷塑造發展的新動能、新優勢。

首先,我們加強准入管理,推動産業結構的優化調整。全面落實分區管控制度,嚴把“兩高”(高排放、高污染)項目准入關,將環評審批權限上收到省級生態環境部門,實施&賬式管理。“十四五”期間,全國“兩高”項目環評審批數量持續下降;風電、新能源汽車等項目的環評數量不斷增加,2025年上半年兩項同比分別增長44.4%和31.3%。另外,據我們初步統計,“十四五”以來共審批電子信息製造類的高技術産業項目環評文件1.46萬個,涉及總投資6.28萬億元,為新質生産力的發展提供了有力的要素保障。

第二,強化標準引領,促進傳統産業提質增效。我們健全生態環境標準體系,完成了32項排放標準的制修訂,以環境標準提升引領重點行業綠色化改造,生産工藝改進,生産設備更新,提升環境治理水平。“十四五”以來,共有1.98億噸焦化産能、1.1億噸水泥熟料産能完成超低排放改造,2000多&燃煤鍋爐實施有組織排放改造,傳統産業展現了新面貌、煥發了新活力。

第三,我們加快科技創新,激發綠色發展的新動能。建成國家生態環境科技成果轉化綜合服務&&,匯聚了5000多項優秀科技成果,助力企業綠色低碳發展。比如,在河北唐山,鋼鐵企業通過使用高爐煤氣凈化、焦爐煤氣深度脫硫等技術,徹底擺脫了過去煙塵蔽日的景象,面貌煥然一新。這些年,我們通過推動清潔能源替代、短流程電爐煉鋼等新技術,生産能耗和污染物排放大幅度下降,建成了全球規模最大的清潔鋼鐵生産體系。再比如,過去印染一件普通的短袖上衣至少需要25公斤的水,但是山東青島的服裝企業使用超臨界的二氧化碳無水染色技術,每年可以節水10萬噸,同時避免了大量污水排放。

第四,我們發展綠色金融,助推綠色低碳轉型。深入推進以生態環境為導向的項目開發新模式創新,“十四五”以來,有100多個項目獲得金融機構支持,已獲得授信金額2164億元、發放貸款764億元。2024年,我們聯合中國人民銀行建立了綠色金融服務美麗中國建設的項目推介機制,首批項目簽訂的貸款合同已達到143個億。

另外,我們還鼓勵各地積極探索協同推進高質量發展和高水平保護的實踐模式和路徑創新。比如這些年,我們以城市的河流生態綜合治理為抓手,通過治理水環境、修復水生態,建立濱河綠化帶和城市公園等,極大提升了城市品質,成為城市的靚麗名片,實現了環境效益、社會效益、經濟效益的共贏。像北京朝陽區的亮馬河,過去水質是劣Ⅴ類,經過綜合治理,已經成為風景優美的“城市會客廳”,每年吸引游客超千萬人次,成為了城市高質量發展的重要方面。

下一步,我們將牢固樹立和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加大改革創新力度,加快推動政策體系落地見效,不斷厚植高質量發展的綠色底色。謝謝大家!

[ 2025-09-19 11:06:53 ]

09-19 11:15:00

香港紫荊雜誌記者

今年是“雙碳”目標提出5周年,請問生態環境部在應對氣候變化和碳達峰碳中和方面開展了哪些工作?謝謝。

[ 2025-09-19 11:15:00 ]

09-19 11:15:21

黃潤秋

這個問題請李高副部長回答。

[ 2025-09-19 11:15:21 ]

09-19 11:15:58

生態環境部副部長 李高

謝謝您的提問。氣候變化是國際社會普遍關注的重大全球性挑戰,事關人類未來和各國發展。近年來,極端天氣氣候事件在全球範圍頻發廣發,帶來日益嚴重的生命財産損失和生態破壞,應對氣候變化的緊迫性進一步加強。生態環境部深入貫徹落實黨中央決策部署,積極推進應對氣候變化和碳達峰碳中和工作。

一是推動構建和落實碳達峰碳中和的政策體系。我們會同有關部門,積極推進能源、産業轉型升級和重點領域的綠色低碳發展,推動建成全球最大、發展最快的可再生能源體系,風電、太陽能發電裝機總量已提前完成2030年國家自主貢獻目標,“十四五”期間,我國二氧化碳排放強度持續下降。我們還積極控制非二氧化碳溫室氣體排放,發布甲烷和工業氧化亞氮控排方案,將氫氟碳化物納入配額管理,將煤礦瓦斯排放的限值從30%加嚴到8%,強化對甲烷的排放控制。

二是積極推進全國碳市場建設。我們建成了全球覆蓋溫室氣體排放量最大的碳排放權交易市場,覆蓋範圍還在進一步擴大,今年新納入鋼鐵、水泥、鋁冶煉行業,實現了對全國60%以上二氧化碳排放量的有效管控。我們還啟動了全國溫室氣體自願減排交易市場,推動&&《關於推進綠色低碳轉型 加強全國碳市場建設的意見》《碳排放權交易管理暫行條例》,先後制定30余項制度規範,初步形成多層級、較完備的碳市場法規制度體系。市場活力進一步激發,截至2025年9月18日,也就是昨天,全國碳排放權交易市場的配額累計成交量達到了7.14億噸,累計成交額達到了489.61億元。與此同時,碳排放數據統計核算的規範性、準確性、及時性大幅提升。全國碳市場實現了穩起步、穩運行,已經成為實現碳達峰碳中和的有力舉措,成為中國積極應對氣候變化的一張靚麗名片。

三是牽頭構建産品碳足跡的管理體系。我們指導發布了100多項産品碳足跡核算標準。上線了國家溫室氣體排放因子數據庫,填補了國內數據空白。定期發布全國電力碳足跡因子數據。幫助企業積極應對國際涉碳貿易壁壘,推動碳足跡規則標準實現國際的銜接互認。聯合國環境署生命周期倡議負責人在社交媒體上&&,他沒有看到世界上任何一個國家像中國這樣快速地推動碳足跡工作。

四是深入推進適應氣候變化的工作。我們聯合多個部門印發實施《國家適應氣候變化戰略2035》,明確我國中長期適應氣候變化的目標任務。深化39個氣候適應型城市試點建設。推動提升重點區域氣候韌性,加強青藏高原等關鍵脆弱區域氣候風險評估。發布早期預警促進適應行動方案,打造氣候適應夥伴關係。

下一步,我們將持續深入實施積極應對氣候變化的國家戰略,積極穩妥推進碳達峰碳中和,加快建設更加有效、更有活力、更具國際影響力的碳市場,健全産品碳足跡核算標準,推動綠色低碳轉型,不斷提升經濟發展的“含綠量”。謝謝!

[ 2025-09-19 11:15:58 ]

09-19 11:31:18

總台央視記者

今年是中央生態環境保護督察制度創立10周年。這些年來,中央生態環境保護督察工作取得了哪些成就?下一步有什麼樣的部署?謝謝。

[ 2025-09-19 11:31:18 ]

09-19 11:31:41

黃潤秋

這個問題請於會文副部長回答。

[ 2025-09-19 11:31:41 ]

09-19 11:32:36

生態環境部副部長 於會文

謝謝您的提問。中央生態環境保護督察是習近平總書記親自謀劃、親自部署、親自推動的一項重大體制改革和重大改革舉措,已經實施10年了。

這十年來,中央生態環境保護督察充分發揮利劍作用,堅持問題導向、保持嚴的基調,已經完成兩輪督察“全覆蓋”,第三輪督察也已開展了4批次,今年年底前還要完成第三輪第5批。督察嚴肅查處了一批重大典型案件,解決了一批人民群眾反映強烈的突出生態環境問題。這裡我給大家報一組數據,截至今年6月,第一輪督察及“回頭看”的3294項整改任務已基本完成,第二輪的督察2164項整改任務完成率超過85%,都達到序時進度,第三輪督察整改也正在紮實推進。另外,長江、黃河警示片披露的1262個問題,超九成也已經完成整改。督察受理轉辦的35萬件群眾舉報,絕大多數已經辦結或階段性辦結,取得了“中央肯定、百姓點讚、各方支持、解決問題”的顯著成效。

我舉一個例子,廣東練江曾一度水體黑臭、污染嚴重。在督察推動下,廣東省下決心整治這一突出的老大難問題,昔日的“黑臭河”已經變成了今天的“生態河”。

今年4月,黨中央、國務院發布《生態環境保護督察工作條例》,督察站在了新的歷史起點上。這個《條例》較之前的《中央生態環境保護督察工作規定》更加權威、層級更高,牢牢牽住了責任制這個“牛鼻子”,對督察工作作了全面規範,使督察定位更加明確、組織更加規範、整改更加有力、成果運用更加強化,為法治化、規範化開展督察提供了制度依據,充分體現了黨中央以猛藥去疴、重典治亂解決生態環境問題的堅定決心。

我們認真學習領會,持續深化督察實踐,堅決抓好貫徹落實。我跟大家介紹兩個很有特色的工作:一是抓深抓細為基層減負各項工作,大幅減少調閱資料,明確“模糊寬泛資料不調”等“六個不調”;堅決做到“不要駐地陪同”等“三個不要”;簡化現場督察,堅持“只進一次門、只見一個人”,最大程度減少對被督察對象的干擾;優化調整信訪轉辦,堅決防範查處“一刀切”,做到減負不減責、督察更增效。二是進一步強化督察隊伍建設,研究制定督察底稿和全鏈條防範廉政風險等相關制度,通過及時上傳督察底稿,強化制度剛性約束,以嚴明的紀律和良好的作風保證督察風清氣正。

下一步,中央生態環境保護督察將嚴格落實《條例》規定,完整準確全面貫徹落實新發展理念,牢固樹立和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充分發揮督察利劍作用,努力實現高質量發展和高水平保護共贏。統籌好流域督察和省域督察,統籌好堅持嚴的基調和精準科學依法督察,統籌好發現問題和解決問題,統籌好傳導壓力和為基層減負這幾對關係,繼續在生態文明建設領域充分發揮關鍵性、引領性作用,為全面推進美麗中國建設,推動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作出新貢獻、展現新擔當。謝謝!

[ 2025-09-19 11:32:36 ]

09-19 11:36:19

海報新聞記者

我們了解到,生態環境部一直在加快建立現代化生態環境監測體系,健全天空地海一體化的監測網絡,能否介紹一下目前的進展是如何實現智慧化轉型的?謝謝。

[ 2025-09-19 11:36:19 ]

09-19 11:37:08

黃潤秋

感謝您的提問,這個問題我來回答。生態環境監測是生態環境保護的頂梁柱,也是奠基石,是以高水平保護支撐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基礎。這些年,我每天上班第一件事,就是打開電腦,看一看今天全國的生態環境質量怎麼樣,再了解一下近期的趨勢性變化,這樣才能做到“胸中有數、心裏不慌”。

經過長期努力,特別是“十四五”期間的快速發展,我國已經建成了全球規模最大、涵蓋要素齊全、布局科學合理、技術手段較為先進的生態環境監測網絡。其中,由我部直接組織監測的站點達到3.3萬多個,覆蓋了全國所有的地級及以上城市、重點流域和管轄海域,涵蓋了水、大氣、土壤、噪聲、海洋、生態等各類要素,為生態環境保護提供強有力支撐。

隨着污染防治攻堅和美麗中國建設的深入推進,對監測數據的精準性、全面性、時效性提出了更高要求,迫切需要結合大數據、人工智能、雲計算等現代科技手段,推進監測網絡的數智化轉型,實現採樣分析、運行維護以人工方式為主,轉向以運用自動化、數字化、智能化手段為主,建立起天空地海一體化,“全域感知、人機協同、自主可控、智能高效”的新一代監測網絡,我們把它稱為國家生態環境監測網絡2.0版,這對整個監測體系來説,將是一次系統性重塑。

目前,國家生態環境監測網絡數智化轉型已經取得階段性成果,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一是在採樣、送樣、分析測試等環節,已經實現打通全過程自動化。以地表水監測為例,通過無人機自動採樣,耗時可以節約70%以上,在一些偏遠地區更具有獨特的優勢;在分析測試環節,“黑燈實驗室”可以實現即使是關燈無人值守,也能自動連續完成分析測試工作,效率相對人工提升8倍以上。

二是在監測設備的改造方面,實現了水、大氣自動監測站以及儀器設備狀態診斷和維護的智能化。經過改造後的站點,運行維護頻次將由每週1次減少到每月1次,人工參與度降低70%以上。目前,已先行安排京津冀及周邊地區143個大氣自動監測站開展智能化改造。

三是加快“人工智能+”新技術應用。建設了生態環境圖譜庫、聲紋庫等,利用AI技術實現智能識別、智能分析、智能篩查定性,從而精準識別問題來源。比如,運用聲紋智能識別技術,能快速識別噪聲是來自建築施工還是交通運輸,或者是社會生活,這樣就可以開展更為有效、有針對性的監管,更好地解決噪聲擾民問題。

下一步,我們將以建設國家生態環境監測網2.0版為抓手,持續提升監測預測能力,為美麗中國建設及時提供更加全面、準確、客觀、真實的監測數據。謝謝!

[ 2025-09-19 11:37:08 ]

09-19 11:37:28

北京青年報記者

我國生態環境問題複雜多樣,具有顯著的空間分異特徵,生態環境分區管控是生態文明制度建設的重要實踐創新。這一制度是如何具體發揮作用的?它與目前我們開展的環評審批和排污許可如何做好銜接?能不能具體介紹一下,謝謝。

[ 2025-09-19 11:37:28 ]

09-19 11:37:47

黃潤秋

這個問題請郭芳副部長回答。

[ 2025-09-19 11:37:47 ]

09-19 11:39:04

生態環境部副部長 郭芳

謝謝這位記者的提問。生態環境分區管控是生態文明體制改革的一項重要成果。“十四五”以來,全國已建成“兩級、三類、一清單”的生態環境分區管控體系,基本實現了“全地域覆蓋,差異化准入,多要素集成,信息化管理”。截至目前,各地均已發布省、市兩級管控方案,劃定“優先保護、重點管控、一般管控”三種類型4萬多個管控單元,制定差異化准入清單,明確單元內能做什麼、不能做什麼。比如,各地的飲用水水源保護區都是優先保護單元,禁止一切可能污染水源的開發建設活動。

同時,生態環境分區管控,已經形成生態環境管理的“一張底圖”,我們把水、氣、土等要素和各部門、各領域的環境保護要求,集成到一個系統,只要輸入擬建項目的位置和行業類別,系統就能自動研判環境符合性,告訴用戶相關環保要求和准入條件。這一系統在全國各省、自治區、直轄市都已經建成運用並不斷升級,方便政府管理、企業投資和公眾監督。

剛才記者朋友問到分區管控與環評、排污許可的關係,可以説三者環環相扣,形成了從宏觀到微觀、從前端到後端的環境管理鏈條。分區管控在源頭明確准入要求,為高質量發展“明底線、劃邊框”;環評針對不同區域定位和規劃布局提出環保要求,做到“強措施、防風險”;排污許可規範企業行為,重在“控排污、嚴執法”。實踐中,分區管控越精準,環評就越科學,排污許可也更明確。

我舉個例子,污染較重的電鍍企業,一直以來都是環境監管的重點,分區管控明確要求,鼓勵到專門園區集聚發展。這類園區按照規劃環評要求,配套有完善的污染治理設施,企業入駐時,項目環評可以簡化,共享治污設施,按證排污即可。在深圳、常州,這方面都已經有了很好的實踐。對於污染較輕的行業,嘗試取消環評審批,通過制定行業環境指南,把管理要求直接納入排污許可證,壓實主體責任,目前已經有31個行業,包括塑料製品、電子材料等,正在各地試點。

下一步,我們將繼續優化生態環境分區管控“這張圖”,讓它更加精準、更加集成、更加實用。今年,還將開展分區管控方案五年定期調整,加強流域、區域統籌。實現與國土空間規劃相關政策的充分銜接,並推進人工智能應用開發,賦能基層提升環境管理水平,為推動高質量發展、建設美麗中國提供更有力支撐。謝謝!

[ 2025-09-19 11:39:04 ]

09-19 11:46:44

極目新聞記者

近年來,非法傾倒處置固體廢物現象時有發生,引發社會關注。能否介紹一下在治理固體廢物方面有何進展,下一步有何考慮?謝謝。

[ 2025-09-19 11:46:44 ]

09-19 11:47:19

黃潤秋

這個問題請李高副部長回答。

[ 2025-09-19 11:47:19 ]

09-19 11:51:25

李高

謝謝這位記者的提問。我國是固體廢物産生大國,每年産生的工業固體廢物、建築垃圾、生活垃圾、農業固體廢物及危險廢物等各類固體廢物的産生量超過110億噸。“十四五”以來,我國固體廢物污染防治工作取得明顯成效。歷史性地全面禁止洋垃圾入境;全國危險廢物集中利用處置能力達到2.23億噸/年,生活垃圾焚燒處置能力達到114.1萬噸/天,比“十三五”末分別增長58.8%和72.4%。生態環境部聯合最高檢、公安部持續開展打擊違法轉移傾倒危險廢物專項行動,累計查處案件1.91萬件,其中涉嫌環境犯罪案件5234件。深化“無廢城市”建設,全國113個城市累計實施固體廢物治理項目3000多項,投入約5600億元。國家還投入超過211億元資金支持規範拆解處理廢棄電器電子産品共4.35億台(套),並産出693萬噸相關廢金屬和合金等再生資源。

堅持減量化、資源化、無害化是固體廢物污染防治的基本原則。我國固體廢物資源化利用水平在逐步提升,但總體水平還不夠高。最新調查顯示,我國僅歷年累積堆存的工業固體廢物就超過330億噸,佔地面積超過3500平方公里。近年來,非法向環境傾倒固體廢物的行為時有發生,隨着大氣、水環境質量持續改善,固體廢物污染防治逐漸成為全面推進美麗中國建設的一項短板。

黨中央高度重視固體廢物污染防治工作,習近平總書記多次作出重要指示批示。今年以來,國務院先後專題研究批准實施磷石膏綜合治理、垃圾填埋場環境污染隱患排查治理、重金屬環境安全隱患排查治理、非法傾倒處置固體廢物專項整治等多項行動方案。我們將認真抓好貫徹落實,紮實推進相關整治行動,推動到2027年完成磷石膏庫、垃圾填埋場污染隱患排查整治工作,到2030年完成重金屬環境安全隱患排查整治工作,並採取有力措施嚴防新的污染隱患産生。以打擊非法傾倒填埋固體廢物,非法拆解廢電器和廢動力電池、風電機組、光伏組件等“新三樣”固體廢物為重點,調動群眾廣泛參與,形成強大社會震懾。加快建設危險廢物全過程環境監管信息系統,強化實時可追溯監管。同時,壓實有關方面固體廢物污染防治責任,推動各項整治行動落實落地。謝謝!

[ 2025-09-19 11:51:25 ]

09-19 12:00:47

中新社記者

當前,推動綠色轉型已逐漸成為全球發展共識。請問在推動共建清潔美麗世界過程中,中國主要開展了哪些工作?謝謝。

[ 2025-09-19 12:00:47 ]

09-19 12:01:06

黃潤秋

這個問題請郭芳副部長來回答。

[ 2025-09-19 12:01:06 ]

09-19 12:01:46

郭芳

謝謝您的提問。新時代以來,中國在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指引下,積極引領全球環球治理,為清潔美麗世界貢獻了中國智慧和中國方案。

我們堅持做多邊進程的引領者。剛才潤秋部長在開場白中提到“昆明—蒙特利爾全球生物多樣性框架”,就是中國作為主席國的時候推動達成的。中國發起昆明生物多樣性基金,幫助發展中國家提高生物多樣性保護能力。在全球氣候治理中,中國也始終發揮着穩定器、推動者、行動派的關鍵作用。近年來,在應對全球塑料污染談判中,中國致力於搭建橋梁、彌合分歧,積極提出建設性方案,主張充分考慮各國國情和需要,平衡推進塑料污染治理與可持續發展,推動制定凝聚最廣泛共識、公正合理的國際新規則。

我們堅持做綠色技術的提供者。中國在自身綠色轉型中形成大量創新成果,並向世界普及應用,為全球綠色發展注入了強大動能。過去十年,我們向多個國家提供鋼鐵超低排放改造技術及標準規範,幫助他們清潔低碳轉型。在阿聯酋沙漠,中國企業搭建起零能耗降溫系統,使建築能耗降低70%。在南非,中國企業承建的塔式熔岩光熱電站是當地最大的可再生能源項目,每年能夠提供約480吉瓦時的清潔電力。

我們堅持做南南合作的貢獻者。中國不斷深入推進南南合作和綠色“一帶一路”建設,為發展中國家可持續發展提供有效支撐。我們提供並動員1770億元項目資金,用於支持發展中國家應對氣候變化;與42個共建“一帶一路”國家簽署應對氣候變化合作與援助協議,面向120多個發展中國家舉辦了300多期能力建設培訓,累計參訓人數超過1萬人次;開發實施“非洲光帶”等小而美項目,幫助非洲5萬戶無電家庭解決照明問題。

我們堅持做環境責任的踐行者。中國發布對外投資合作建設項目生態環境保護指南,開展國內企業走出去培訓,規範和指導“出海”企業生態環保行為。要求中國企業在承建、設計、運營項目時,展現責任擔當,引入先進環保理念,嚴格遵循當地生態環境法規標準。比如,由中國企業承建的肯尼亞蒙內鐵路,從設計階段就烙刻着“綠色基因”,設置了14處大型通道和100多個涵洞,保障了野生動物正常遷徙。比如,我們熟悉的角馬就在這片草原上遷徙、游水、活動,最大限度地保護了周邊生態,得到了當地高度肯定。

今後,中國將繼續秉持全球治理倡議理念,與各方一道,推動構建更加公正合理的全球環境治理體系,為共謀全球生態文明建設、共建清潔美麗世界作出更多貢獻。謝謝!

[ 2025-09-19 12:01:46 ]

09-19 12:04:24

法治日報記者

“十四五”期間,生態環境領域的法律和標準都在不斷更新完善,能否重點介紹一下生態環境標準制修訂方面開展的工作,這些標準起到了什麼作用?謝謝。

[ 2025-09-19 12:04:24 ]

09-19 12:04:55

黃潤秋

這個問題請李高副部長回答。

[ 2025-09-19 12:04:55 ]

09-19 12:05:42

李高

謝謝您的提問。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上提出,以國家標準提升引領傳統産業優化升級,促進各類先進生産要素向發展新質生産力集聚。黨中央、國務院明確要求,以提高技術、能耗、排放等標準為牽引,推動大規模設備更新和消費品以舊換新。

生態環境部制定並實施加快推動排放標準制修訂工作方案,積極推進生態環境標準制修訂工作。“十四五”期間,截至目前已發布標準430項,其中國家污染物排放標準32項。這些標準的發布實施,起到了以下幾個方面的作用:

一是推動降低污染物排放。污染物排放標準最直接的作用就是促進污染減排,促進生態環境質量改善。比如,我部修訂的焦化工業排放標準,實施後每年可削減揮發性有機物排放量約60萬噸、顆粒物約2萬噸、二氧化硫約4萬噸、氮氧化物約17萬噸,將有力促進空氣質量改善。

二是引領傳統産業優化升級。制修訂新標準時,充分考慮産業結構狀況,有針對性地倒逼落後産能退出,鼓勵先進産能發展。比如,實施玻璃工業新排放標準後,落後産能因污染物排放無法達標而退出市場,這就為新質生産力發展騰出了空間。玻璃纖維的産量不僅沒有降低,反而增加了,2024年産量和出口量比2021年均增加20%以上。

三是帶動環保産業提質增效。新標準的實施,能夠引導企業採用先進生産工藝、建設先進治污設施,由此帶動環保産業發展,有利於實現污染治理成本下降和效能提高。剛才提到的玻璃工業新排放標準發布實施後,市場對治污設備的需求持續增長,最終實現從依賴進口到基本實現國産化替代。由於技術自主和市場良性循環,相關治理成本下降了一半,帶動了環保産業發展。

四是促進資源能源回收利用。污染物排放標準倒逼企業提高資源能源的回收利用水平,實現變廢為寶。比如,我部制定的石灰、電石工業排放標準,強化了揚塵控制。收集的除塵灰可用於炭材原料乾燥,減少燃料消耗約65%,噸産品綜合能耗下降13%。

下一步,生態環境部將持續加大生態環境標準制修訂的工作力度,協同推進高質量發展與高水平保護,為全面改善生態環境質量、促進新質生産力發展提供基礎支撐。謝謝!

[ 2025-09-19 12:05:42 ]

09-19 12:06:01

壽小麗

繼續提問。還有兩名記者舉手,最後兩個問題。

[ 2025-09-19 12:06:01 ]

09-19 12:15:19

閃電新聞記者

近些年來,生態環境部在優化涉企檢查方面有很多的探索,能否介紹一下在依靠科技賦能、推行非現場執法方面有哪些做法?謝謝。

[ 2025-09-19 12:15:19 ]

09-19 12:15:41

黃潤秋

這個問題請於會文副部長回答。

[ 2025-09-19 12:15:41 ]

09-19 12:16:18

於會文

這個問題提得非常好。非現場執法是大勢所趨,這既是我們推進生態環境智慧執法的關鍵舉措,也是健全美麗中國數字化治理體系的重要內容。

為推進生態環境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生態環境系統不斷提升利用非現場方式和數智化手段發現解決問題的能力,推動生態環境執法“三個轉變”,就是從“人防為主”向“技防優先”轉變,從“現場檢查”向“無感執法”轉變,從“事後懲戒”向“全程防控”轉變。我們通過應用衛星遙感、紅外成像、無人機、無人船等智慧裝備手段,將傳感技術、信息技術和人工智能深度融合,大力推行無感式、穿透式監管,生態環境領域“天、地、空、水、陸、海”一體化問題發現機制逐步建立,目前的執法檢查是“帶着線索去,瞄準問題查”,非現場執法已經從“理念探索”真正走向了“實踐應用”。

比如,在大氣污染防治方面,經過精準探索實踐,形成了污染物濃度高值區、重點源排放異常等7大類場景48種問題的應用模型。利用這些技術手段,“十四五”期間推動整改各類環境問題26萬餘個,其中偷排漏排、超標排放、弄虛作假等突出問題6.6萬個,線索的準確率從最初的40%提高到目前的85%以上。通過大數據、大模型開展穿透式執法,嚴厲打擊第三方環保服務機構弄虛作假。以機動車排放檢驗領域為例,通過接入檢驗過程實時數據,運用大模型智能化研判,有效發現數據邏輯不符等弄虛作假問題,推動全國機動車檢驗檢測機構問題率從去年的53%降到目前的6.9%。

我們把7.2萬家固定污染源重點排污單位,12.5萬個水、大氣主要排放口都納入自動監控,這樣就實時管住了65%以上的污染物排放。同時,利用移動實時監測車、水質微站等手段,對工業園區和産業集群等實施“入園不入企”的實時非接觸式執法,有效實現了執法檢查不入企、少入企,執法監管不越位、不缺位。

應該説,非現場執法的成效是非常明顯的,今年1—8月,全國現場執法檢查次數下降了30%,但各地問題的發現率卻提高了10—25個百分點;處罰案件數量下降了31%,但重點案件處罰比例提高了3.3個百分點,特別是對超標排放、不正常運行污染防治設施、私設排污口以及非法處置、違法傾倒固廢等重點案件佔比超過50%,這表明行政檢查的精準度、智慧化、質效性大幅提升。

下一步,我們將堅決按照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嚴格規範涉企行政檢查,加快構建更加精準、智慧、高效的現代化生態環境執法體系。概括來講,就是通過非現場執法實現環境監管“無處不在”;通過分級分類管控實現對良好企業“無事不擾”;通過規範執法行為實現執法過程“無懈可擊”。需要強調的是,規範涉企執法檢查,針對的是亂執法、濫執法、低效執法,不是不執法、少執法,也不是執法越寬越好,而是要提高執法的精準性、規範化和威懾力,達到更好的效果。謝謝!

[ 2025-09-19 12:16:18 ]

09-19 12:17:40

壽小麗

最後一個問題。

[ 2025-09-19 12:17:40 ]

09-19 12:18:05

封面新聞記者

我們知道,建設美麗中國是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重要目標。近年來,大家也普遍感覺到身邊的環境更好了。能否介紹一下推動美麗中國建設取得了哪些進展,以及下一步的工作方向?謝謝。

[ 2025-09-19 12:18:05 ]

09-19 12:18:53

黃潤秋

謝謝這位記者朋友的提問,我來回答這個問題。建設美麗中國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重要內容,已經成為人民群眾的共同期盼。大家從各地旅游宣傳標語就能夠體會到這一點,比如河北打出的是“這麼近,那麼美,周末到河北”,黑龍江打出的是“北國好風光,美在黑龍江”,貴州打出的是“走遍大地神州,醉美多彩貴州”,各地還有很多。

這些年,我們圍繞《關於全面推進美麗中國建設的意見》,細化制定任務清單、政策措施清單和責任分工三個清單,持續推動美麗中國建設落地見效。

一方面,美麗中國先行區建設全面啟動。今年1月,國辦轉發《關於建設美麗中國先行區的實施意見》,以深化改革的思路分級分類建設先行區,打造美麗中國建設示範樣板。其中,京津冀、長三角、粵港澳大灣區三大區域率先發力,完成了先行區建設行動方案的編制。

接下來,我們還將選取5個左右的省份、50個左右的城市、100個左右的縣,開展先行區探索,到2027年取得一批實踐創新和制度創新成果,帶動形成提質擴面、整體推進的生動局面。我們將全面落實中央城市工作會議部署,學習運用“千萬工程”經驗,加快打造美麗城市、美麗鄉村的示範標杆。

另一方面,美麗河湖、美麗海灣建設加力提速。堅持以改善水生態環境質量為重點,大力推進美麗河湖保護與建設,將全國2573個河湖水體列入國家清單,目前已推出94個美麗河湖優秀案例。比如,上海的蘇州河曾經污染嚴重,經過全方位系統整治,水質狀況明顯改善,水清岸潔、人水和諧的景象已經成為日常寫照,上海這些年也在蘇州河上相繼舉辦了賽艇公開賽、龍舟賽等賽事。

我們堅持“一灣一策”,實施美麗海灣提質增效行動,推出了31個優秀案例,並且在廈門、秦皇島等7個城市探索全域美麗海灣建設。比如,福建廈門堅持陸海統籌、系統修復,打造“魚鷗翔集”的生態海灣,成為國內唯一一個在城區內就可以看見中華白海豚的城市。

展望“十五五”,我們將錨定目標、接續努力,加快形成美麗中國建設新格局。

一是地域範圍“全覆蓋”。着力破解區域性、流域性生態環境問題,塑造各具特色、多姿多彩的美麗中國建設板塊。

二是環境要素“全打通”。以更高標準打好藍天、碧水、凈土保衛戰,強化固體廢物和新污染物治理,加強生態系統保護和修復,實現生態環境全面改善。

三是發展方式“全轉型”。以碳達峰碳中和為牽引,加強減污降碳協同增效,促進綠色生産力形成和發展。

四是治理能力“全提升”。補齊環境基礎設施和治理能力的短板,打好法治、市場、科技、政策等“組合拳”。

各位記者朋友,建設美麗中國是“口碑工程”,不是“口號工程”,必須堅持實事求是、因地制宜,堅決反對各種形式主義,不搞掛牌創建和層層評比,要以實實在在的生態環境質量改善成效,讓人民群眾真真切切地感受到美麗中國建設的實際成果。

謝謝大家!

[ 2025-09-19 12:18:53 ]

09-19 12:19:19

壽小麗

謝謝潤秋部長,謝謝各位發布人,謝謝各位記者朋友的參與,今天的新聞發布會就到這裡。大家再見!

[ 2025-09-19 12:19:1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