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準確全面貫徹新時代黨的治疆方略之富民興疆篇

村村水泥路、戶戶安居房、家門口就業、看病有保障……如今,生活在天山南北的各族群眾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斷提升

聚焦

  • 賡續文化血脈 凝聚精神力量——完整準確全面貫徹新時代黨的治疆方略之文化潤疆篇

    黨的十八大以來,新疆多措並舉深入推進文化潤疆,推動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深入人心,中華文化認同不斷增強,各族幹部群眾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進一步鑄牢。

  • 不斷夯實實現新疆社會穩定和長治久安的重要保障——完整準確全面貫徹新時代黨的治疆方略之依法治疆篇

    黨的十八大以來,新疆深入貫徹習近平法治思想,堅持法治新疆、法治政府、法治社會一體建設,把依法治疆擺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更好發揮法治固根本、穩預期、利長遠的保障作用,努力建設更高水平的法治新疆。

  • 凝心聚力築同心 團結奮進譜新篇——完整準確全面貫徹新時代黨的治疆方略之團結穩疆篇

    黨的十八大以來,新疆把團結穩疆作為事關長治久安的根本性、基礎性、長遠性工作,堅持以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為主線,在有形有感有效上持續用力,推動各民族和睦相處、和衷共濟、和諧發展,譜寫了一曲曲民族團結的時代讚歌。

  • 巨變70年丨一組海報,繪就天山南北高質量發展新畫卷

    1955年10月1日,新疆維吾爾自治區成立,開啟了新疆民族區域自治的光輝歷程。70年來,新疆各族人民生活水平大幅提高,社會事業全面進步,生態環境顯著改善……讓我們跟隨這組海報,一起見證在黨中央堅強領導下,新疆各族群眾團結奮進、砥礪前行的光輝歷程,感受天山南北高質量發展的壯闊畫卷。

  • 從“雪都”到“綠野”:新疆阿勒泰旅游“四季常熱”

    秋日的新疆阿勒泰將軍山之巔依舊歡騰。藍色天空、粉色晚霞、奔流雲海、熊熊篝火,游客陸續乘坐纜車上山,共赴“夕陽派對”之約。

  • 從新疆邊境口岸看中哈跨境游魅力提升

    開發跨境游線路、設置跨境旅游一站式服務中心、開通航線……中國與哈薩克斯坦互免簽證協定自2023年11月正式生效以來,兩國游客往來更為便利,跨境游及其相關産業逐漸發展成熟。

  • 中國人民銀行將發行新疆維吾爾自治區成立70周年金銀紀念幣

    中國人民銀行定於9月19日發行新疆維吾爾自治區成立70周年金銀紀念幣一套。該套金銀紀念幣共2枚,其中金質紀念幣1枚,銀質紀念幣1枚,均為中華人民共和國法定貨幣。該套紀念幣正面圖案均為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徽,並刊國名、年號;背面圖案均為新疆維吾爾自治區成立70周年慶祝活動標識,輔以石榴花、卷草紋裝飾組合設計,並刊“新疆維吾爾自治區成立70周年”國家通用語言文字、維吾爾文字樣及面額。

  • 19國媒體感受真實新疆,點讚發展成果

    9月8日至9月16日,國務院新聞辦公室在新疆舉行“絲綢之路經濟帶共建國家媒體負責人研討班”,來自俄羅斯、瑞典、澳大利亞等19個國家的24位媒體人,赴新疆烏魯木齊、喀什與伊犁考察,通過實地參訪、座談交流等形式,感受新疆經濟社會發展。

  • 從“沙戈荒”到“新藍海”——新疆能源建設繪就綠色發展新圖景

    如今,新疆的沙漠、戈壁、荒漠,正被源源不斷的綠色動能喚醒,既為疆內外高質量發展注入“強心劑”,也為當地百姓托起家門口的就業希望。

  • “鮮”風拂綠洲 “甜”果出天山——感受南疆特色農業新脈動

    那些曾經難以遠行、嬌貴難貯的南疆鮮果,如今在援疆力量構建的現代化冷鏈物流與電商&&助力下,跨越山河、進入千家萬戶。

  • 新疆口岸電商助力中國商品跨境“速達”

    如今,不少哈薩克斯坦人,尤其是年輕人開始嘗試並逐漸習慣從中國網購&&購買商品。記者在阿拉木圖多家中國網購&&的商品自提點看到,那裏除了有很多小件商品,還有兩米多的大件貨物,有的消費者一次性自提十余件商品。

  • 沙海老兵後代含淚回憶:父親一生再未出疆,邊疆早已是家鄉!

    76年前,雷建民的父親雷仕傑和他的戰友們橫穿塔克拉瑪幹沙漠,勝利進軍和田。此後,他們就在這片土地上紮下了根,喝着鹽鹼水,拿起坎土曼,住着地窩子,艱苦創業、努力奮鬥。雷建民含淚回憶,他的父親一生再未走出新疆,這裡早已成為家鄉。

  • 新疆和田縣探索“苜蓿治沙”新模式

    9月13日,新疆和田縣千畝紫花苜蓿種植基地3500畝紫花苜蓿進入收割期。沙丘之間,大型收割機轟鳴作業,草捆整齊碼放,勾勒出一幅沙海生金的動人畫面。這片昔日的“不毛之地”,如今已成為帶動就業、修復生態、孕育産業的綠色寶庫。

  • 原來愛真的有形狀!走進阿克蘇啟明學校的溫暖世界

    阿克蘇地區啟明學校創辦於1987年,是一所招收殘疾兒童的綜合性特殊教育學校。近年來,浙江與阿克蘇兩地聯手啟動浙江援疆殘疾兒童康復救助“啟明行動”,從東海之濱到西北邊陲,為孩子們帶來新的希望。視障學生木尼熱·吐爾地説,她通過援疆研學活動第一次走出新疆,聽到了大海的聲音、感受到了廣闊的世界。

  • 喀什古城煥新顏:文旅融合創造幸福生活

    陽光灑落在喀什古城土黃色的墻面上,鑲着花邊的木雕窗欞被居民次第推開。作為現存規模較大的生土建築群之一,這座擁有悠久歷史的古城在新一天的曙光中熱鬧起來,向世人展示着傳統與現代交融的獨特魅力。

  • 管理3000畝地只要2個人!新疆這片智慧農場上演“黑科技”

    在新疆尉犁縣,一片3000畝的棉田,管理只需要兩個人!兩位“90後”新農人,憑藉一部手機,就能輕鬆完成耕、種、管、收的大部分工作。農業無人機、農機自駕儀、智能灌溉系統......這些“黑科技”為農戶降本增效提供了技術支撐,也為智慧農業發展注入強勁動力。

  • 柯柯牙第一代護林員:誓將戈壁變林海!

    在世界第二大流動性沙漠——塔克拉瑪幹沙漠西北邊,一條逾百萬畝的人工林帶傲然挺立。這條林帶就是柯柯牙荒漠綠化工程。它是新疆阿克蘇黃沙漫漫和碧波萬頃的分界嶺。1986年,為改變惡劣的自然條件,阿克蘇啟動柯柯牙綠化工程。走近柯柯牙管護站第一代護林員,一起聆聽戈壁如何變林海!

  • 天山腳下“戶兒家” 守望相助是一家

    褪色的馬鞍、泛黃的糧票、磨損的布票,以及墻上一張張洋溢着笑容的老照片……在新疆阿勒泰市紅墩鎮“戶兒家”文化大院裏,一件件老物件靜靜陳列,仿佛將時光拉回到那些民族互助、親如一家的歲月。

  • 從新疆霍爾果斯口岸“擺渡人”看中國汽車“西行記”

    在新疆霍爾果斯公路口岸,出境車輛絡繹不絕地從這裡駛向中亞和歐洲,一派繁忙景象。距離口岸不遠處的連霍高速公路邊,隨處可見一排排停放得整整齊齊的嶄新車輛。這批等待出關的車輛中,有不少將以“自駕出口”方式運送到哈薩克斯坦境內,這些駕駛出口車輛的司機被稱為國門“擺渡人”。

  • 龜茲故地,薩瑪瓦爾舞翩躚

    薩瑪瓦爾舞起源於新疆庫車,出現在公元4至7世紀龜茲樂舞鼎盛時期,在克孜爾千佛洞窟內可找到與“薩瑪瓦爾舞”類似的壁畫,並於2007年被列入新疆維吾爾自治區級非物質文化遺産名錄。

加載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