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實踐行"四力"要求 講好長徵故事弘揚長徵精神
2019年06月12日 08:41:30  來源: 人民日報
【字號  列印 關閉 

6月11日,參加“記者再走長徵路”主題採訪活動的記者在江西瑞金葉坪革命舊址群採訪。新華社記者 李任滋攝

    6月11日,“壯麗70年·奮鬥新時代——記者再走長徵路”主題採訪活動啟動儀式在江西于都、瑞金和福建長汀、寧化舉行。參加採訪活動的記者表示,要切實踐行“腳力、眼力、腦力、筆力”要求,通過扎實深入的採訪,重溫偉大遠徵,講好長徵故事,弘揚長徵精神,傳承紅色基因,在新長徵路上續寫新篇、再創輝煌。

    近兩個月時間,記者們將懷著對老區人民的深厚感情,自覺在艱苦的環境中接受考驗鍛煉,用優良的作風和優秀的作品,告慰革命先烈、回報偉大時代。

    “80多年前,紅軍長徵兩萬五千裏的路上留下了哪些足跡?今天我們再談長徵精神的時候,我們談的是什麼,還有哪些新的內涵?”中央廣播電視總臺記者歐陽夏丹的現場發言,引發了在場記者們的思索。

    在于都,《經濟日報》原常務副總編輯羅開富筆直站在啟動儀式現場隊列第一排。35年前,羅開富曾徒步重走長徵路,一路行進一路報道。他如同當年紅軍戰士一樣爬雪山、過草地,走完長徵全程的同時,堅持每天寫一篇見報稿件。

    “銘記歷史是為了繼續前行,不忘初心才能再創輝煌。”面對同行後輩,羅開富語重心長,“年輕記者再走長徵路,一定要記得四個字——不忘初心。”

    在長汀,紅軍後代代表鐘鳴動情地回憶起自家6名紅軍烈士的故事:“小時候聽爺爺説,毛主席當年帶領大家鬧革命,給了百姓活路。如今在黨的領導下,我們的日子越過越紅火,紅色旅遊特別吸引人、現代農業特別紅火。大家的精神頭更足了,時時念著黨的恩情。”

    鐘鳴特別希望記者們把中央蘇區和長徵的感人故事多多講給年輕人聽,就像村裏鐘宜龍老人家的那副對聯:若要紅旗飄萬代,重在教育下一代。

    作為一名“95後”,人民日報新媒體中心記者溫騰備受鼓舞:“站在紀念碑前,全場齊聲高唱國歌,那一刻我感到熱血沸騰。”到達贛州于都前,溫騰一直琢磨採訪該圍繞怎樣的主題展開,新時代長徵精神有哪些新的內涵。當深入了解到更多長徵故事後,溫騰表示:“我們要利用網絡直播等新媒體方式,將紅軍長徵的堅定必勝信念,以最潮的方式展現給年輕人。”

    在新的時代背景下,激發人們走好新時代長徵路的必勝信心和奮鬥力量,正是重走長徵路的媒體記者們的責任。

    陜西日報社記者趙波表示,來到江西感受最深的就是濃厚的紅色文化氛圍。“于都是長徵出發集結地,陜西延安也是紅色革命聖地。黨報記者在報道長徵故事、長徵精神時,就是要踐行‘四力’要求,用我們的雙腳踏尋革命先輩的足跡,用我們的筆去挖掘記錄更多感人至深的故事,通過長徵故事講好我們黨的初心。”

    雲南廣播電視臺記者孟奇認為,長徵精神最鮮明的底色是“奮鬥”,“以我們年輕人的視角來感受長徵、報道長徵,具有現實意義和時代意義。通過採訪革命先烈及其後代,挖掘生動感人的故事,用紙筆和鏡頭把長徵精神宣傳好,更好地保存歷史記憶、傳承紅色基因,同時激勵人們不畏艱險砥礪奮進,創造新的輝煌。”

 
更多閱讀:
 
(責任編輯: 安雪晴 )
010020111310000000000000011100001381354891